2024年1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2024年“地球卫士奖”得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长卢琦获得“地球卫士奖”中的“科学与创新奖”,以表彰其在助力中国应对土地退化、干旱和荒漠化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这是中国人首次在该类别获奖。
卢琦表示,这个奖项不仅是颁给他个人的,更是颁给中国的,是对中国自然资源保护、修复与利用事业的高度肯定,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赞赏。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指引方向,根本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
《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摘编》出版发行后,卢琦第一时间认真学习、仔细研读。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推进新时代自然资源工作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对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三北’地区农林水矛盾突出,必须平衡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如果将地球陆地表面比作‘皮’‘毛’,那么,山水湖沙就是‘皮肤’,林田草就是‘毛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卢琦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卢琦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等哲理思想。古人说不要“竭泽而渔”,要“返璞归真”,国际社会形成共识的“近自然修复”“可持续发展”,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了雏形。卢琦表示,实施“三北”工程的初衷,就是通过治理风沙灾害、水土流失,保护群众的农田和家园,而并非单纯的植树造林。“三北”工程六期规划、“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均强调要更加注重系统治理,国务院建立由13个部门组成的“三北”工程协调机制等,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治理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指出,要强化区域联防联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行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统筹谋划,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生态防护网络。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强化“三北”工程联防联治,提升整体效果。卢琦认为,强化联防联治的关键就是在于运用系统思维,开展全域治理、全面治理。如今,在祖国北方辽阔的大地上,草木正以柔韧之力筑起一道抵御风沙的绿色长城。前不久,在沙特阿拉伯召开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特别设立了中国馆,面积超600平方米,全面系统展示中国荒漠化防治和“三北”工程攻坚战取得的辉煌成就,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作为大会亲历者,卢琦感到非常自豪。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三北”工程区累计完成造林4.8亿亩,重点治理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卢琦介绍,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召开以来,在西部阻击战区,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实现历史性“锁边合龙”;在中部“几字弯”攻坚战区,各地各部门实行联防联治、黄河“几字弯”植被“绿线”向西推进;在东部歼灭战区,央企积极参与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生态建设和规模化治理。在“三北”工程攻坚战中,科技“前置”“内置”的作用日渐显现,全社会、各行业参与“三北”攻坚战的热情高涨。按照规划,共分八期进行的“三北”工程,如今已进入六期工程建设期。除了要巩固好防沙治沙成果,“三北”工程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兼顾推动实现绿色蝶变。目前,“三北”工程攻坚战正加速推进,进入了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和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卢琦认为,当前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现“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但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变。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卢琦表示,下一步,他和团队将持续开展生态建设重大基础性科学研究,在“三北”水循环与林草植被配置、荒漠生态系统演替规律、联防联治、盐渍化和冻融荒漠化等方面,加大基础研究力度;服务联防联治,推进全链条、全系统、全要素的科学治沙,继续组织实施关键技术研发“揭榜挂帅”项目,研发推广新装备、新技术。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全球生态治理“烽火台”,以“三北”科技攻坚推动“三北”工程攻坚。未来十年,“三北”攻坚战将从“大写意”向“工笔画”迈进。卢琦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论述,继续提高认识,学好用好系统思维,努力创造“三北”工程全域治理、联防联治、科技赋能的新局面,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焦思颖)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