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语言规划讲义》
作者:刘海涛
出版年份:2023年
一、导言
对“语言规划”领域感兴趣的学者应该来读一读这本书。这本书并不是枯燥地将知识堆积在一起,而是用轻松,有时有点幽默的口吻在谈语言规划这件事。这本书将刘海涛教授的上课过程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个人特征明显,既有被实践证明了的理论,同时也有刘教授自己对语言规划的一些理解。全书共分八讲,每一讲的侧重点都不同,既有宏观的知识讲解,也有具体的案例分析。
二、书本内容简介
在第一讲中,作者介绍了有关语言规划活动的几个典型案例。通过这些案例使读者对语言规划有个初步的了解:语言规划是人类发起的且历史悠久 [导师批语:的确如此,这也是为什么Kaplan & Baldauf(1997)在前言里提出语言规划和人类有记载的历史一样悠久的原因。] 。随后,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语言规划的基本属性-问题驱动。作者强调语言规划本身是一个致力于解决问题的领域,作者列举了伊斯曼、李圣托和斯特肯堡等人,这些人在语言规划领域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并且一致认为语言规划是由问题驱动的。[导师批语:早期语言规划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解决语言问题(主要是宏观层面的),所以在阅读早期文献时,会经常看到“语言问题”一词。比如,一本非常经典的论文集,Fishman, J. A., Ferguson, C. A., & Dasgupta, J. (Eds.) (1968). Language Problems of Developing Nations. New York: Wiley. 当然,语言问题也会因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讲主要介绍的是语言规划的定义。首先,作者在搜寻术语“语言规划”的诞生日期时,就颇费一番周折。在经历广泛的文献考证之后,作者和他的学生们发现在1944年出的The Loom of Language(《语言的织机》 )这本书里频繁使用过language planning。也许这就是术语“语言规划”第一次出现的时间 [导师批语:这是目前出现得比较早的。] 。很多语言学家都曾对语言规划下过定义,但时代是发展的,不同时期,语言学家对语言规划的解释也不相同。住着列举了众多著名的国内外语言学家对语言规划的解释,例如国外的豪根,陶里,韩礼德等,国内的郭龙生和陈章太。虽然他们对语言规划的定义都不相同,但我们总能提炼出来相似的点:语言规划是人类有意识改变语言的结构与社会功能的活动 [导师批语:这也是语言规划的两大基本类型:前者是本体规划,后者是地位规划(语言功能的分配)。] ,改变语言中不适应社会发展进程的部分 [导师批语:通过规划,也是为了让语言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Cooper(1989:182)在结尾时明确提出,“To plan language is to plan society”。] 。
第三讲介绍的是语言规划的发展。通过研究发现,语言规划呈现出跨学科、交叉学科 [导师批语:这也是目前大力提倡的,其实语言规划研究一直都具有跨学科属性,从早期到现在,不同学科的学者从各自学科的视角对语言规划都形成了一定的观点和看法。] 的特征,它既可以归为应用语言学领域也可以归为社会语言学领域。语言规划作为一个学科,大概是从二战结束后开始的。[导师批语:可以参看Wright, S. (2016). Language Policy and Language Planning: From Nationalism to Globalisation (2nd edition).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在这个学科发展过程中,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 [导师批语:的确是转折,人们开始在批判理论视角下,重新思考和认识语言规划问题。比如,Tollefson, J. W. (1991). Planning Language, Planning Inequality: Language Policy in the Community.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1990年之前,语言规划活动主要关注国家共同语问题,这是二战结束后大量国家独立后产生的现实问题。1990年之后,语言学家乃至整个人类开始反思过去的做法,人们开始反思一个民族一种语言 [导师批语:这是受19世纪以来欧洲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有“one nation, one state, one language”的说法。] 的做法,意识到每一种语言就是一种文化,每一种语言会携带一些独有的知识,一旦语言没有了,这些东西也会消失。[导师批语:所以,我们国家现在在实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竭力保护一些濒危或者即将濒危的语言。] 语言规划经历了从工具观到资源观,从结构主义到后现代,从单变量系统到多变量系统,从实用主义到语言人权,从语言问题到语言生态的转变。因为调节语言、社会和人的关系靠的是人 [导师批语:所以语言规划研究要关注人,也就是所谓的规划者(actors)或者能动性(agency)。Cooper(1989)的八问里第一问就是“what actors“。] ,而人在不同时期的想法以及对世界的看法并不完全一样,加之社会也是在不停歇的变化,所以语言规划也会因时而变 [导师批语:不仅因时而变,也会因地制宜。比如,我们国家的语言规划和西方就有很大的区别。] 。
第四讲,第五讲和第六讲都是围绕语言规划的理论框架展开的,主要介绍了陶里的语言规划评价理论,豪根的“四格模型”,哈尔曼的“声望规划”,阿格的“7i模型”,卡普兰、巴尔道夫的语言规划目标框架 [导师批语:可以多关注下语言规划目标研究。] ,库普尔的“八问方案”,还有卡普兰、巴尔道夫的语言规划生态模型。这些都是前人对语言规划领域进行多年探索后总结出来的重大发现,为我们研究“语言规划”提供了框架,为我们的分析提供了具体的依靠。
第七讲介绍了国际语、国际语学和语言规划。这一讲从更广泛的层面来论述语言规划。在读到这一讲时,让我想到了《社会语言学导论》这本书 [导师批语:不知你读的是第几版?最新版是2022年的第六版,这本书是社会语言学的常用教材。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在2011年影印了原版的第三版。] ,这本书的第五章讲述的是国家语言和语言规划,我觉得和这一讲的内容还是有相同之处的。[导师批语:Holmes的第五章主要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层面,但《讲义》里的第七讲其实属于超国家层面,是国际交流层面的语言问题。] 语言规划最早出现是为了解决跨国、跨语的交流问题。最好的国际语是一种中立语言,没有国家将其作为自己的母语(人类自己创造),是为了在国际交流中凸显平等的一种语言。[导师批语:这是国际语选择的一大原则。] 国际语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人造语也称之为计划语言 [导师批语:有多个名字,比如planned language、auxiliary language、artificial language和constructed language等等。] 。国际语学对人类非常重要,因为它研究的是将一种纯属于个人行为的语言创造活动转变为活生生的人类语言的全过程。在后面,作者以沃拉普克语(人造语)为例,告诉我们社会化了的语言是很难消失的 [导师批语:其实是语言的社会化比较困难。这本书里有一章,提出了语言社会化的19个阶段(Blanke文章),Schubert, K., & Maxwell, D. (Eds.) (1989). Interlinguistics: Aspects of the Science of Planned Languages.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但沃拉普克语最终也走向了衰落,因为它违反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导师批语:跟它的创造者有很大关系。] 。但人类对国际语的需求依然旺盛,这时一本名为《国际语》[导师批语:即世界语的《第一书》。] 的书出版了。虽然这本书也是创造了一种新的语言,但它和沃拉克普语却是两种不同的结局。这本书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的反响,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因为这本书的作者充分认识到任何语言都不是个人财富,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源,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导师批语:柴门霍夫放弃了对世界语的权利,反而加速了这门语言的传播。] 总有一些人觉得人造的东西都是不好的,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社会化了的语言就是人的语言 [导师批语:比如,世界语现在有几百万使用者,甚至出现了母语者。] ,计划语言和自然语言相比,只是缘起方式不同而已。[导师批语:最核心的差异在于人为干预程度的差异,计划语言人为干预程度高,从无到有。]
第八讲主要围绕中国的语言规划展开。从晚清到民国,再到近现代时期,中国的语言规划历史悠久。每一次的语言规划都和国家的重大社会变革息息相关 [导师批语:正如Cooper所说,规划语言就是规划社会,自晚清以来,中国的语言规划实践丰富,值得深入研究。] 。晚清时期,国家衰败,被殖民被欺压,外力入侵倒逼着我们必须要进行变化。例如晚清的万国新语争论 [导师批语:很有意思的一场讨论,比如吴稚晖和章太炎的论争。究其本质,当时出现这些争论的目的,还是想着怎么通过语言文字的变革来普及教育、开启民智,进而建设国家。] ,我觉得它本质上是一种救国运动,虽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成果,但在当时却加深了民众对于汉字、汉语问题的理解。民国时期的“注音字母”和“国语罗马字”,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以及汉字简化运动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的文字改革,都是语言规划的具体表现形式。这也就像之前提到的规划语言就是规划社会。
三、个人感悟
首先不管是语言还是语言规划都离不开人。[导师批语:所以在语言研究不能脱离人,因为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参看霍凯特的语言识别特征(design features)。]
我们先来谈语言,书中告诉我们,语言和人是共同演化的,人本身的变化、人对语言的使用,导致语言发生了变化。语言本身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只有当人使用它时,它才会发生变化。[导师批语:的确如此,语言变化有两种驱动力,一是源自语言本身,二是源自语言外因素。] 语言规划也是同样的道理,语言本身没有问题,但是人类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出于各种目的,或者发现语言的某些部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人类就会对语言做出相应的改造。用书中的话来说,语言规划是人驱动的 [导师批语:刘老师近年来一直在构建一种新的语言观,即语言是一种人驱复杂适应系统。] 。书中提到的汉字的统一,希伯来语的复兴,以及世界语的创制,通过这些语言规划活动 [导师批语:实际上这些案例也体现了不同的语言规划目标。] ,我们能直观地感受到人在语言规划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其次任何社会活动都应该遵循规律,顺势而为。[导师批语:语言规划也要遵循语言发展的规律。]
语言规划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过程,它要求规划者不仅要考虑到语言本身的结构和发展规律,还要考虑到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在规划语言时应该遵循简明扼要原则:语言规划应该简洁明了,便于公众理解和接受。[导师批语:Tauli(1968)提出了好几个原则,比如明晰性(clarity)、经济性(economy)和美学原则(aesthetics)等等。] 这意味着在制定政策时,应该避免冗长和复杂的语言,而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阐述政策的目的和实施方法。同时,政策的条文也应该易于修订和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还应该尊重语言多样性:在推动主导语言的同时,应尊重和保护语言多样性,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导师批语:这是当下的主流观点。] 最后还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语言规划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以确保语言的长期存在和发展。[导师批语:所以,去年出版了这本书,McEntee-Atalianis, L., & Tonkin, H. (Eds.) (2023). Langua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w York: Springer.] 这需要采取一种全面、协调和长期的方法,以保护语言的生态平衡、促进语言的传承和发展、提高语言的使用价值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最后语言规划活动受到许多社会因素影响。[导师批语:在语言规划实践里,社会因素的影响往往占到的比重较大。]
秦始皇发起的“书同文”政策和希伯来语的复兴主要是出于政治层面的考量;皮钦语的出现是为了完成贸易买卖,这是出于经济层面的需要;对拉丁语的学习是出于保护历史文化的需要。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因素,例如社会阶层和地区差异:不同社会阶层和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和语言变体有所不同,不同地区和社会阶层的人们会使用不同的方言和口音;[导师批语:这也是微观社会语言学,即Labov学派研究的重点内容。] 技术和媒体的发展:技术和媒体的发展也会影响语言的使用和变化,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等新技术的出现,促进了一些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出现;[导师批语:这是目前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也有现实意义。] 移民和多语言环境:移民和多语言环境会促进语言变化,移民会带来新的语言和语言习惯,同时也会影响当地语言的使用,多语言环境会促进语言交流和借鉴。[导师批语:这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言规划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移民的增加加速了人员的流动性,会给语言生态带来影响。]
当然,作为语言规划的初学者,对相关领域的书籍文献阅读也不是很多,所以我的很多观点都不全面。书中还有很多让我感到疑惑的地方是需要我进行再次阅读并仔细思考的,并且书中提到的很多知识是需要我去阅读其他文献来帮助我理解的。[导师批语:L. X.,你好!作为初学者,你能认认真真看完一本学术著作,是非常不容易的,祝贺!由于刚开始进入一门领域,在阅读过程中自然会遇到一些困惑,这是非常正常的,不用太担心。但我相信,随着后续你阅读量的增加,很多困惑和问题到最后也会迎刃而解。万事开头难,一定要坚持!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希望你能养成阅读文献的好习惯,从点滴做起,积少成多。祝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