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MRIT1WI、T2WI矢状位解剖图

健康   2025-01-16 21:29   山东  
点击获取高级、初中级考试信息!
👇👇👇


T1WI矢状位解剖图

图2-5-1 经右侧外耳门矢状切面‍‍‍‍

颞叶 位于外侧裂之下,中颅窝和小脑幕之上。颞上、中、下沟将颞叶分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颞上回的尾端卷入外侧裂为颞横回,颞下沟与侧副裂之间为梭状回,侧副裂与海马裂之间为海马回,海马回钩位于小脑幕之上,靠近小脑幕切迹的边缘

图2-5-2 经右侧外耳道矢状面(一)

额叶 大脑发育中最高级的部分,包括初级运动区、前运动区和前额叶。在中央沟和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在其前方有额上沟和额下沟,被两沟分隔的是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额下回的后部有外侧裂的升支和水平分支,分为眶部、三角部和盖部。额叶前端为额极。额叶底面有眶沟界出的直回和哐回,其最内方的深沟为嗅束沟,容纳嗅束和嗅球

图2-5-3 经右侧外耳道矢状面(二)

乙状窦 是两侧横窦前下方的延续,横窦离开小脑幕边缘以柔和的“S”形曲线形成乙状窦流入颈静脉球,乙状窦最后变成双侧颈内静脉而终止。常见的是乙状窦与椎静脉丛、枕下肌静脉、头皮静脉和髁岛静脉之间有许多吻合支。腮腺 最大的一对唾液腺,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

图2-5-4 经右侧下颌头矢状切面

颞上回 颞上沟与大脑外侧沟之间为颞上回。颞中回 颞上沟与颞下沟之间为颞中回。颞下回 颞下沟之下是颞下回。颞横回 在大脑外侧沟内,颞上回上面的后部,有几个横行的脑回,称颞横回。横窦 硬脑膜窦,位于枕骨内面的横窦沟内,向外、向前行至岩枕裂处急转向下而延续为乙状窦‍‍‍‍

图2-5-5 经右侧下颌头内侧矢状切面

水平裂 小脑表面有许多大致互相平行的脑沟,其中最显著的是水平裂,始自小脑中脚,以水平方向绕小脑半球的外侧缘和后缘,此裂为小脑上部和下部的界限。下颌后静脉 由颞浅静脉和上颌静脉在腮腺内汇合而成

图2-5-6 经右侧岛叶皮层矢状切面

横窦 位于枕骨内面的横窦沟内,向外、向前行至岩枕裂处急转向下而延续为乙状窦。晶状体 位于玻璃体前侧,周围接睫状体。晶状体为一个双凸面透明组织,被悬韧带固定悬挂在虹膜之后、玻璃体之前。晶状体是眼球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唯一具有调节能力的屈光间质

图2-5-7 经右侧海马矢状切面

下颌下腺 位于下颌骨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所围成的下颌下三角内,被颈深筋膜的浅层包绕。其导管自腺内侧面发出,沿口底黏膜深面前行,开口于舌阜。基底节 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以及杏仁体复合体,是组成锥体外系的主要结构。海马 组成大脑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担当着关于记忆以及空间定位的作用‍‍‍‍‍‍‍

图2-5-8 经右侧视神经矢状切面

侧脑室 包括额角、体部、颞角、枕角,额角和体部的内侧壁为透明隔,胼胝体下方和膝部为侧脑室前角的顶部和侧壁,室间孔为前角的后界,侧壁是尾状核头的中间区。脑桥小脑池 位于脑桥小脑角,左右成对

图2-5-9 经右侧脑室体部矢状切面

咽鼓管圆枕 在咽鼓管咽口前、上、后方有弧形的隆起称咽鼓管圆枕。顶枕沟 在端脑中部横断面上,为胼胝体干或后钳后方最深的一条沟,自大脑半球内侧面斜向外;在正中及旁正中矢状断面上,位于半球后部自后上斜向前下单一条深沟,是顶叶和枕叶的分界线

图2-5-10 经右侧大脑脚矢状切面

视神经 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而构成视神经。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窝,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束连于间脑。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间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的一部分,故视神经外面包有三层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蛛网膜下腔也随之延续到视神经周围‍‍‍

图2-5-11 经正中矢状切面

四叠体 又称顶盖,中脑背部的四个圆形突起,由两对小圆丘组成,是视觉和听觉反射运动低级中枢。第四脑室 位于小脑、延髓和脑桥之间,上接中脑导水管,下通脊髓中央管。接受由第三脑室通过中脑导水管流来的脑脊液,并通过中孔或侧孔流向蛛网膜下腔,再通过蛛网膜颗粒进入静脉系统‍‍

图2-5-12 经左侧大脑脚矢状切面

小脑扁桃体 小脑下面靠小脑蚓两侧小脑半球的突起称小脑扁桃体。丘脑 为间脑最大的卵圆形灰质核团,位于第三脑室两侧,左、右丘脑借灰质团块(称中间块)相连,其被“Y”形内髓板分成前、内侧和外侧三大核群。受损时,对侧偏身感觉减退,对侧动作性(意向性)震颤或偏身共济失调伴舞蹈徐动症,情绪不稳等‍‍‍‍‍‍

图2-5-13 经左侧脑室体部矢状切面

筛窦 是筛骨迷路内蜂窝状小房的总称,分为前、中、后筛窦。前、中筛窦开口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蝶窦 位于蝶骨体内,中间以薄骨板分隔成左、右两腔,分别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蝶窦上壁与垂体和视交叉等相邻

图2-5-14 经左侧视神经矢状切面

上颌窦 上颌骨体内锥形空腔。位于上颌骨体内,窦壁为骨质,窦壁覆盖黏膜,向内侧开口与中鼻道,由于窦口高于窦底部,故直立位时若有炎性物不易自然流出。海马 是组成大脑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担当着关于记忆以及空间定位的作用。脑桥小脑池 位于脑桥小脑角,左右成对‍‍

图2-5-15 经左侧海马矢状切面

小脑幕 由硬脑膜形成,呈帐篷状架于颅后窝上方,分隔端脑与小脑的结缔组织,其后外侧部附着于枕骨横窦沟和颞骨岩部上缘,前内侧缘游离形成幕切迹。小脑幕将颅腔不完全地分割成上、下两部。眶回 额叶底面有嗅沟界出的直回和眶回,眶回位于外侧‍‍‍

图2-5-16 经左侧岛叶皮层矢状切面

内耳道 从内耳门开始,终于内耳道底,前庭蜗神经和面神经由此通过。半卵圆中心 为大脑半球呈半卵圆形的白质区,主要由胼胝体的辐射纤维以及经内囊的投射纤维等组成。在半球上部横切面上是半卵圆形,故有此名‍‍‍

图2-5-17 经左侧下颌头内侧矢状切面‍‍

水平裂 小脑表面有许多相互平行的脑沟,其中最显著的是水平裂,始自小脑中脚,以水平方向绕小脑半球的外侧缘和后缘,此裂为小脑上部和下部的界限。颞横回 在大脑外侧沟内,颞上回上面的后部,有几个横行的脑回,称颞横回‍‍‍‍‍

图2-5-18 经左侧下颌头矢状切面

下颌下腺 位于下颌骨下缘以及二腹肌前、后腹所围成的下颌下三角内,被颈深筋膜浅层包绕。其导管自腺内侧面发出,沿口底黏膜深面前行,开口与舌下阜。胸锁乳突肌 起于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的乳突,由副神经支配‍‍‍‍

图2-5-19 经左侧外耳道矢状切面(一)‍‍

腮腺 最大的一对唾液腺,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缘上回和角回 顶下小叶可分为两个脑回,以及缘上回和角回。缘上回是围绕大脑外侧沟末端的部分,角回是围绕颞上沟后端的部分。乳突小房 乳突含有许多大小不等的气房,称乳突小房,各气房彼此相通,与鼓室之间的鼓窦相通‍‍‍

图2-5-20 经左侧外耳道矢状切面(二)

顶叶 位于中央沟之后,顶枕裂于枕前切迹连线之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横行的顶间沟将顶叶余部分分为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顶下小叶又包括缘上回和角回。响应疼痛、触摸、品尝、温度、压力的感觉。该区域也与数学和逻辑相关‍‍‍

图2-5-21 经左侧外耳门矢状切面

外耳道 为外耳门至鼓膜的管道,呈弯曲状,由外向内,先向前上,继而稍向后,然后弯向前下

 T2WI矢状位解剖图

图2-6-1 经右侧外耳门矢状切面

颞叶 位于外侧裂之下,中颅窝和小脑幕之上。颞上、中、下沟将颞叶分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颞上回的尾端卷入外侧裂为颞横回,颞下沟与侧副裂之间为梭状回,侧副裂与海马裂之间为海马回,海马回钩位于小脑幕之上,靠近小脑幕切迹的边缘

图2-6-2 经右侧外耳道矢状面(一)

额叶 大脑发育中最高级的部分,包括初级运动区、前运动区和前额叶。在中央沟和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在其前方有额上沟和额下沟,被两沟分隔的是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额下回的后部有外侧裂的升支和水平分支,分为眶部、三角部和盖部。额叶前端为额极。额叶底面有哐沟界出的直回和眶回,其最内方的深沟为嗅束沟,容纳嗅束和嗅球

图2-6-3 经右侧外耳道矢状面(二)

乙状窦 是两侧横窦前下方的延续,横窦离开小脑幕边缘以柔和的“S”形曲线形成乙状窦流入颈静脉球,乙状窦最后变成双侧颈内静脉而终止。常见的是乙状窦与椎静脉丛、枕下肌静脉、头皮静脉和髁岛静脉之间有许多吻合支。腮腺 最大的一对唾液腺,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

图2-6-4 经右侧下颌头矢状切面

颞上回 颞上沟与大脑外侧沟之间为颞上回。颞中回 颞上沟与颞下沟之间为颞中回。颞下回 颞下沟之下是颞下回。颞横回 在大脑外侧沟内,颞上回上面的后部,有几个横行的脑回,称颞横回。横窦 硬脑膜窦,位于枕骨内面的横窦沟内,向外、向前行至岩枕裂处急转向下而延续为乙状窦

图2-6-5 经右侧下颌头内侧矢状切面

水平裂 小脑表面有许多大致互相平行的脑沟,其中最显著的是水平裂,始自小脑中脚,以水平方向绕小脑半球的外侧缘和后缘,此裂为小脑上部和下部的界限。下颌后静脉 由颞浅静脉和上颌静脉在腮腺内汇合而成

图2-6-6 经右侧岛叶皮层矢状切面

横窦 位于枕骨内面的横窦沟内,向外、向前行至岩枕裂处急转向下而延续为乙状窦。晶状体 位于玻璃体前侧,周围接睫状体。晶状体为一个双凸面透明组织,被悬韧带固定悬挂在虹膜之后、玻璃体之前。晶状体是眼球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唯一具有调节能力的屈光间质

图2-6-7 经右侧海马矢状切面

下颌下腺 位于下颌骨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所围成的下颌下三角内,被颈深筋膜的浅层包绕。其导管自腺内侧面发出,沿口底黏膜深面前行,开口与舌阜。基底节 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以及杏仁体复合体,是组成锥体外系的主要结构。海马 组成大脑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担当着关于记忆以及空间定位的作用

图2-6-8 经右侧视神经矢状切面

侧脑室 包括额角、体部、颞角、枕角,额角和体部的内侧壁为透明隔,胼胝体下方和膝部为侧脑室前角的顶部和侧壁,室间孔为前角的后界,侧壁是尾状核头的中间区。脑桥小脑池 位于脑桥小脑角,左右成对

图2-9-9 经右侧脑室体部矢状切面

小脑半球 按功能分为前庭小脑、脊髓小脑和大脑小脑。前庭小脑调整肌紧张,维持身体平衡;脊髓小脑控制肌肉的张力和协调;大脑小脑影响运动的起始、计划和协调。穹窿 是由海马至下丘脑乳头体的弓形纤维束。海马发出的纤维在其内侧结成海马伞,行向背后逐渐与海马分离成为穹窿

图2-6-10 经右侧大脑脚矢状切面

视神经 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而构成视神经。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窝,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束连于间脑。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间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的一部分,故视神经外面包有三层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蛛网膜下腔也随之延续到视神经周围

图2-6-11 经正中矢状切面

四叠体 又称顶盖,中脑背部的四个圆形突起,由两对小圆丘组成,是视觉和听觉反射运动低级中枢。第四脑室 位于小脑、延髓和脑桥之间,上接中脑导水管,下通脊髓中央管。接受由第三脑室通过中脑导水管流来的脑脊液,并通过中孔或侧孔流向蛛网膜下腔,再通过蛛网膜颗粒进入静脉系统

图2-6-12 经左侧大脑脚矢状切面

小脑扁桃体 小脑下面靠小脑蚓两侧小脑半球的突起称小脑扁桃体。丘脑 为间脑最大的卵圆形灰质核团,位于第三脑室两侧,左、右丘脑借灰质团块(称中间块)相连,其被“Y”形内髓板分成前、内侧和外侧三大核群。受损时,对侧偏身感觉减退,对侧动作性(意向性)震颤或偏身共济失调伴舞蹈徐动症,情绪不稳等

图2-6-13 经左侧脑室体部矢状切面

筛窦 是筛骨迷路内蜂窝状小房的总称,分为前、中、后筛窦。前、中筛窦开口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蝶窦 位于蝶骨体内,中间以薄骨板分隔成左、右两腔,分别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蝶窦上壁与垂体和视交叉等相邻

图2-6-14 经左侧视神经矢状切面

上颌窦 上颌骨体内锥形空腔。位于上颌骨体内,窦壁为骨质,窦壁覆盖黏膜,向内侧开口与中鼻道,由于窦口高于窦底部,故直立位时若有炎性物不易自然流出。海马 是组成大脑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担当着关于记忆以及空间定位的作用。脑桥小脑池 位于脑桥小脑角,左右成对

图2-6-15 经左侧海马矢状切面

小脑幕 由硬脑膜形成,呈帐篷状架于颅后窝上方,分隔端脑与小脑的结缔组织,其后外侧部附着于枕骨横窦沟和颞骨岩部上缘,前内侧缘游离形成幕切迹。小脑幕将颅腔不完全地分割成上、下两部。眶回 额叶底面有嗅沟界出的直回和眶回,眶回位于外侧

图2-6-16 经左侧岛叶皮层矢状切面

内耳道 从内耳门开始,终于内耳道底,前庭蜗神经和面神经由此通过。半卵圆中心 为大脑半球呈半卵圆形的白质区,主要由胼胝体的辐射纤维以及经内囊的投射纤维等组成。在半球上部横切面上是半卵圆形,故有此名

图2-6-17 经左侧下颌头内侧矢状切面

水平裂 小脑表面有许多相互平行的脑沟,其中最显著的是水平裂,始自小脑中脚,以水平方向绕小脑半球的外侧缘和后缘,此裂为小脑上部和下部的界限。颞横回 在大脑外侧沟内,颞上回上面的后部,有几个横行的脑回,称颞横回

图2-6-18 经左侧下颌头矢状切面

胸锁乳突肌 起于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的乳突,由副神经支配,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并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头后伸。下颌支 下颌骨体后方上耸的方形骨板,上方有两个骨性突起,在后方者称为髁状突,在前方者称为喙突(肌突),两者之间的凹缘称为下颌切迹(乙状切迹)

图2-6-19 经左侧外耳道矢状切面(一)

颞上回 颞上沟与大脑外侧沟之间为颞上回。颞中回 颞上沟与颞下沟之间为颞中回。颞下回 颞下沟之下是颞下回


图2-6-20  经左侧外耳道矢状切面(二)

乳突小房 乳突含有许多大小不等的气房,称乳突小房,各气房彼此相通,与鼓室之间的鼓窦相通。中央沟 起于半球中点稍后方,斜向前下方,下端与外侧沟隔一脑回,上端延伸至半球内侧面,是额叶与顶叶的分界线

图2-6-21 经左侧外耳门矢状切面

顶叶 位于中央沟之后,顶枕裂于枕前切迹连线之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横行的顶间沟将顶叶余部分分为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顶下小叶又包括缘上回和角回。响应疼痛、触摸、品尝、温度、压力大感觉。该区域也与数学和逻辑相关。



青果医学
传播最新鲜的医疗圈热点事件,青果医学有观点、有感悟、也有新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