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 是“谁”在一天天盯着地震预警?

政务   2024-10-18 08:58   浙江  

jiemi

地震预警站点大揭秘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全球规模最大地震预警网建成


地震预警能为我们在震时,

争取到几秒到几十秒的逃生避险时间,

真真是减灾利器!

预警争分夺秒的,

及时察觉“敌人”地震出现,

那可是顶顶重要的事儿。

谁也不知道地震什么时候会发生,

所以“盯地震”这活儿必须24小时365天全天候一刻不停。

因为地震预警系统是个庞大复杂的全自动化系统,既要快,又要准,这张“盯地震”的大网就要特别密。地震人在祖国大地布设下15899个预警观测站,由这些站点汇集一张监测网,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观测系统!站点里的地震监测仪器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持续监测,像一双永远警惕的大眼睛,紧盯大地的一举一动。

今天就来给大家揭秘——地震预警站点里都有啥!



一、预警站点不一样

首先,地震预警站点并不都是一样的,它们依据用途、观测环境等方面分为基准站、基本站和一般站。监测到地震后,多个台站的数据相互印证,连续多次发出预警信息、不断修正以最终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除此之外,它们还要收集地震烈度速报的基础数据,为灾情快速判断、地震应急救援决策和行动、工程抢险修复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基准站(安装地震计、强震仪)主要建设在地震重点监视区,是地震预警的核心台站,监测能力强,数量相对较少,承担精确地震定位任务,对仪器灵敏度、场址要求都很高。

基本站(安装强震仪)建设在地震活动性较强的主要断裂带附近,是地震烈度速报的核心台站、辅助开展地震预警,监测能力较强,对仪器灵敏度、场址要求都比较高。

一般站(安装烈度仪)主要布设在重点地区乡级行政单元,是烈度速报和地震预警的骨干台站,负责回传地震预警第一手信息,数量较多。



二、站点仪器有分工

再来说说观测站内的仪器。观测站内有观测仪器、数据采集仪器和智能电源,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团队”,共同承担着艰巨而长远的任务。

(一)观测仪器

观测仪器不外乎以下三种,地震计、加速度计、地震烈度仪。

1、地震计

地震计用于记录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有地面上的,也有在井下的,它们只在地震预警基准站服役。地面上的仪器要放在一种特制的“墩子”上,墩子与基岩相连,以减少地面干扰和环境噪声,让观测仪器能更敏锐地捕捉到与地震相关的振动信号。

在没有基岩的情况下,我们会用到井下地震计:

点击图片▼查看监测数据图

  //  

它们监测到的数据是这样的:

  //  

临朐冶源LQU

·

点击查看更多

已拆卸,并已完成服役的井下地震计(左)

拆开后的井下地震计(右)

2、强震仪

强震仪用于记录地震时地面运动的加速度,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依据,在预警基准站和基本站服役。

点击图片▼查看监测数据图

  //  

下面都是它们监测到的数据。你说看起来显得乱糟糟?数据好不好看不重要,自有工作人员进行分析,重要的是一直在工作:

  //  

临朐九山站GL001、五龙山站WLS

·

点击查看更多

3、地震烈度仪



地震烈度仪和强震仪的作用差不多,都属于加速度计,但是它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功耗更低、基线温漂小,在一般站服役。

(二)数据采集器

观测仪器记录了地面的振动情况,输出的是模拟电压,接着就要靠地震数据采集器将其量化成为我们能识别的数据。数据采集器会按照规定的格式,转换为在时间上和幅度上均量化了的数字量输出,产出有效、可靠的地震数据,从而满足地震数据分析的需要。地震数据采集器是数字地震台网的关键设备之一了!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大图

  //  

以下是该设备详细图

  //  

·

点击查看更多

(三)智能电源

观测站停电了怎么办?不用担心,我们有不间断电源,市电中断后,可不间断供电至少48小时。

当然了,完成地震预警只有监测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数据通信网络传至处理中心,经数据处理系统的处理和发布系统的深度产品加工,再经过信息通信网络向政府、行业和社会公众进行信息发布,这整个过程既“快”又“准”,是全自动化的——所有的预警台站都是无人值守的!

预警台站技术系统构成示意图

虽然无人值守,但是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监视系统运行情况,还会定期对所有台站进行巡检,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请大家放心吧!



回顾一下

地震预警原理

当地震发生后,预警系统利用震中附近台站实时观测数据,快速判定地震参数和影响程度,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目标地前发出警报,以便公众和企业采取应急措施进而减轻损失。

地震传播速度较快的纵波(约5-7千米/秒),破坏性相对较小,传播速度较慢的横波(约3-5千米/秒),破坏性相对较大,地震监测仪在监测到地震后用电磁波(约30万千米/秒)将该次地震的信息发送给预警中心,由预警中心计算出相关预警信息,通过电磁波发送给地震波即将到达的各接收终端,这整个过程在一定范围内大概会比地震波提前数秒至数十秒到达预警地区,赢得宝贵的预警时间。预警区域的人和设备便可以利用这几秒十几秒的时间迅速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参考资料:

[1] 金星.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27-31.

[2] 测震学原理与方法.地震出版社.



(山东省地震局供稿)

图文:马   娟 魏   玮

排版:许梓萌

编辑:张文妮

校对:张宏宇

审核:郑轶文

震道
宣扬行业精神,传播行业资讯,解析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大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