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陪伴服务的超萌机器人、适合轮椅等设施通行的木门、可以语音控制的家居产品……在刚刚落幕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聚焦老年人听力障碍、睡眠问题、行动不便等生活痛点,一大批新产品、新服务集中亮相,释放银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银发经济的热度,也能从我国近期出台的相关政策中感受到。近日,民政部、商务部等2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明确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挖掘养老服务消费潜力,更好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这些措施为我国银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目前60岁以上人口达到2.97亿人,占总人口的21.1%。预计到203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人。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适老化产品市场的需求也将快速增长。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大量资本将涌入,推动形成规模可观、潜力巨大的银发经济。《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约4.3万亿元,到2050年,该市场规模将超过40万亿元。
从发展态势看,银发经济具有朝阳产业属性。但从目前的形势看,银发经济相关产业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发展之路并不顺畅。有效需求不足,这是我国银发经济市场长期存在的明显短板。有专家指出,我国老年人消费观念大都比较保守,虽人数众多,但转化为有效消费的需求处于较低水平。目前我国许多老年人仍停留在生存型消费阶段,以基础的衣食住行消费为主,以致很多主打提升生活质量的产品叫好不叫座。从全球范围看,服务老年人的康养用品品类达到4万余种,但国内市场的产品品类只有六七千种。与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适老产品市场发展明显滞后。
与需求不足相应,供给也不给力。适老产品品类少之外,还存在产品同质化、缺乏技术含量等问题。目前不少适老产品生产企业不注重研发设计,推出的产品品类不全,精细化程度较低。比如一些科技类的智能手环、康复仪器、辅助器具等,设计者对老人群体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产品设计并不契合老年人的需求。也有一些企业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忽视老年群体的实际情况,设计制造老年人用品时附加一些“花哨”的功能(如影音娱乐、蓝牙连接等),这些功能让产品操作变得更复杂,不仅影响老年人的使用,还会造成安全隐患。
推动适老产品市场发展,让银发经济焕发活力,必须做好顶层设计,配置好市场资源,在供需两端同时发力。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部署推动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提出通过供需适配、新场景新业态拓展、消费环境打造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推动养老服务全行业扩容提质增效,推动银发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有关部门也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动老年用品市场发展,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两批老年人用品推广目录,推广一批契合老年人需求的创新产品。
在完善产业政策的同时,还要对银发经济市场进行整体规划,进一步提升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有关部门和地方应通过政策引导、行业专项等,加大创新投入,支持老年用品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成果转化、服务创新及应用推广,培育壮大骨干企业,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创新,增加有效供给。持续优化银发消费环境,推动老年用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一方面要加快老年用品和服务相关标准制修订,引领老年相关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市场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夸大产品效果等欺诈老年消费者的行为。同时要完善老年人维权机制,畅通渠道,优化售后服务,让老年人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关注老年人生活,要不断改善他们的消费环境、激发他们的消费热情、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在拉动银发经济发展的同时,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