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认为博士难以毕业的核心原因,是觉得自己无法完成博士论文的写作任务。的确,博士论文的写作工作相当繁重,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就无计可施,无可奈何。当年我用了九个月的时间才完成博士论文的写作,然后在自己的“网易博客”(一个“古老”的PC端网络日志交互平台,已经下线)账号上分四次记录了写作过程。下文内容主要是对这四篇日志的节选和整理,括号内的文字是我整理日志时加上的,希望这些内容对你有启发。
6月20日(是博士二年级的期末)正式开始写作,转眼六个星期过去了。从整体进展来看,绪论和第一章的初稿基本成型。绪论1.6万字,第一章4.8万字。应该是要写6章的,这个写作框架起码在二级目标上不会有什么出入(事实证明打脸了,最后是完成了5章)。绪论和第一章的份量应该至少占到论文的五分之一。绪论要比开题时的架构偷工减料,原因之一是懒,之二是难。懒不必说,这个难,难在文献综述比较麻烦,核心概念界定就更是繁琐。于是,当我发现用了整整两个星期却连个绪论都摆不平的时候,就毅然决然地偷工减料了——把原定需要界定的核心概念,从四个变成了……一个。这样做的考虑是:每个概念都很复杂,想把来龙去脉说清楚是颇费笔墨的事情,而不说清楚这个,我就没有办法给出每个概念的边界。当我把四个概念中的第一个界定清楚之后突然发现,如果按这个思路写下去,这绪论没有3万字是万万拿下不来的。而这样就头重脚轻了。好在,只有已经界定好的这个概念算是论文最重要的总括性概念,其余三个概念放在具体章节里去界定也不碍事。于是我用了三周时间完成了绪论。说来汗颜,在开题报告和一篇强烈相关的、已经发表的论文支撑下,写这个绪论居然会用掉三周,有些鄙视自己了。之后的三周,我把第一章写出来了。这三周的效率要明显高于绪论那三周,一个是写着写着有点上手了,找到点感觉;另外的原因是这三周自己也比较踏实,每天都写作四个小时(除了周六日)以上,而且少了写绪论时的畏难情绪和浮躁心理。此外,还有三篇已经发表的论文可以支撑这一章的内容写作,其中有一篇论文几乎直接就等同于这一章的第三节了,因此快了好多。从这六个星期的时间分配和工作效果来看,头两周基本等于白玩了,说是写绪论,其实基本是在整理文献资料。直到最近这两周我才深刻体会到,手里的文献似乎让你以为足以支撑写作了,可那只是心理上的安慰,是假象。事实上,只有当你脚踏实地,一句话一句话、一个段落一个段落推进时,才真正知道什么文献是“有效”的。因此更好的方式是写到哪儿憋住了,再去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去检索文献。这样省时省力,直指要害。身体状况还算可以为继,只是睡眠质量低下,应该是写作的压力导致的;两周之前,腰开始隐隐作痛,挺直时没问题,弯下时酸痛。媳妇分析说我腰间盘突出(额……),我宁愿相信只是抱女儿(那时女儿16个月大)时不小心闪了腰。期待好转。还是应该想办法给自己减负才好,别把写作中遇到的麻烦迁移到自己的睡梦中、腰椎里。计划永远比现实的执行来得超前,以至于我一度认为计划不是用来被执行的,而是用来被破坏的。总以为自己可以做得很快,可事实证明我一再高估自己的能力,或者是一再低估这篇论文的复杂性。别太逼迫自己。在过去四周半的时间里,自己仅仅写出了论文的第二章,3.5万字。原计划是两周之内拿下来的,可外出游玩及同学来访耽误了一周,之后女儿又感冒并出现反复,自己的身体也陆续出现一些问题,各色杂事也跟着搅局……总之,外在的很多因素直接造成了这一章的难产。而且更加致命的是,这一章的好多内容远比自己开题时设想得要复杂,偏偏这一章又是整篇论文的“定盘星”,道理说不清楚、逻辑推演做不严密,会极大影响论文质量。其实直到现在我对其中的一些细节也不算满意,这些问题只好等到论文基本成型后再回过头修改了。可以说,这个问题内容的写作比较苦闷。有好几次不得不中断下来重新思考、调整思路,在学术文献中苦苦寻求可能的支点。到了这个时候再去抱怨自己的不学无术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我必须拿出这样的自己拼到底。等拿到学位之后再去提高吧,无论如何,把这篇论文看作是一个起点会让我好受点,只有实践才能淡化我们的庸人自扰。至于说到身体,腰疼的问题总算是有惊无险,一场蓄谋已久的感冒也没把我怎么着,可牙疼和口腔溃疡的问题却和这个问题内容的写作一样困扰着我。一天刷四遍牙齿、含五粒华素片都压制不住咝咝生长着的疼痛。上周周末,在泻火药和消炎药(中西药结合)的共同努力下,口腔问题终于得到缓解,今天下午我居然还吃了山楂片和爆米花,想想人生真是幸福,嘻嘻。希望在接下来的九周半时间里搞定这篇论文。根据以往的经验,这很有可能又是一次痴人说梦,可我真的无法停止对于早日完成这篇论文的渴望……其实在过去这九周半里的经历都不好再用论文写作来概括了,但是从时间流逝的角度来讲,这第10.5-20周的计数方式,的确出自写作计划。为了保持时间上的连贯性,就这么胡乱往下说吧。首先,用了一周半的时间,从已经写好的绪论、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初稿中整理出来六篇貌似可以独立成文的小论文,开始投稿。现在,两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只有一篇文章得到了CSSCI期刊的用稿通知。看来还是应该稍安勿躁,缓一缓,把每篇独立的文章(而不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真正做扎实了再投才好。之后,开始了第三章的写作,断断续续写了接近四周的时间吧,才写完了这个问题的一半。感觉是这样,写之前总觉得似乎不难,真正下笔的时候才发现问题一大把,于是只能耐着性子摸索、前进。而且,又有好多事情接踵而至,干扰写作。导师要申请某部委的重大招标课题,要我来按他的想法做一下课题论证。日以继夜忙乎一个多星期,好不容易交上初稿,导师又把该课题的一个子课题的论证任务交给了我(后来导师如愿中标,我也顺利成为这个子课题的负责人)。这个时间更紧,只有两三天。那段时间我每天都是凌晨三点之后才睡觉,白天还要照看女儿。必须承认,那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十一长假,不堪回首。于是身心都有些吃不消了,也对“心力交瘁”这个词有了深刻的体验。再加上每周两门、共计16学时的本科授课任务;随着上级本科合格评估脚步的临近,试卷复核、课堂教学演练、评估指标体系的熟悉、学校概况的了解、访谈的准备、一次又一次的大扫除……需要完成的任务越发多了起来;女儿去了三天幼儿园,结果感冒发烧咳嗽,前后折腾了十几天,期间还输了五天的液。总之,不得已,论文写作的事情就彻底放了下来,一直拖到今天。现在,本科合格评估的事情总算告一段落,一门课程的授课任务也已经结束,女儿也基本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掐指一算,从现在到过年,还有十一周左右的时间,论文的写作终归还是得继续啊。力争在过年以前写出初稿吧,希望自己可以做到。在论文初稿提交学院进行查重的当口,忙里偷闲把这个系列日志写完。首先,用了七周时间,总算是把第三章的后半部分拿了下来。这个第三章写作速度之慢、时间之久,创造我个人的极限记录。而且这个第三章还是在对原来预想的框架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压缩和删减之后才得以完成的。总之,它几乎成了我的耻辱。回头分析下原因呢,一个是事情多,单位的家里的,分身乏术。再一个呢,也是更主要的原因,是我经历了一次“心理疲劳期”——有时整整一个星期下来,看到论文就想吐;有时虽然强迫自己坐下来,一天才写出200个字。后来到了12月初的时候,终于把这个疲劳期给熬过去了。说起来挺有意思,当我彻底放开自己、不再强迫自己去写论文的时候,这论文反而写得顺当了。于是第三章搞定了,3.6万字。之后,第28-31周,我用了四周时间,赶在大年除夕之前把第四章写了出来,3.4万字。这个问题内容进展较为顺利,框架稍有调整,增加了一些内容,感觉不怎么出彩,好在也没什么硬伤。期间,导师交代了一个任务,不算太复杂,很快交工;一月初的时候,应邀给一个成人教育函授站的学员上了一天课,赚了四百块钱,买了一堆巧克力回家了。本打算过年只休息四五天就继续开工,事实上却不得不持续休息到了大年初八。而且说是休息,整天也是疲于应对——除夕夜、初一和初五,爸爸妈妈和弟弟来我家过节,一派安定祥和喜庆气氛。初二初三回媳妇的娘家,初四好歹算是休息了一天,在家里照看女儿。初六初七初八也一天没闲着,只是把吃喝玩乐的场所改在了饭店和KTV,怎么感觉比写论文还辛苦。随后,我开始为申报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犯难,整天构思构思构思,翻看数量惊人、形态各异的各种文献寻找灵感,又把论文写作的事情放在了一边,直到2月9号——这一天,我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材料交至科研处,这个事情总算告一段落。于是,伴随每天对于项目中标的憧憬(那次项目申请没能中标),开始论文最后一章的写作。16天的时间,把第五章搞定了,3.1万字。记得一位学长谈学位论文的写作,说越到后来效率越高,还真是这样。平均每天2000字,而且自认为质量还不错,每到迂回之处,总能拨云见日。之后就剩个结语了,4000字的篇幅,写了5天。原因主要在于不知道怎样收笔——既要概括全局,又不能写成摘要,还得留有余地,弄个开放式的结尾。最后敲定写三方面的内容:基本结论、各章节内容与本文研究主旨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该议题的研究前景。结语写完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因为对结语的思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整篇论文的回顾与梳理,所以在这一过程之中,也发现很多论文中存在的纰漏。有些头痛,但知道这些问题是必须要改的。好在这个时候磊磊(本专业同届博士好友)来了消息,说提交初稿的期限还可以再宽限几日。于是,进入三月之后的这几天,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修改。篇幅不算很大,效率又很高,终于有惊无险,赶在5号提交论文正文之前,完成了这项工作。这两天,把摘要、参考文献和目录基本敲定了,后记不知道如何下笔,缓一缓再说。我对论文的查重结果还是很有信心的,毕竟这是这么多年以来下功夫最大的一次写作,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唯一担心的是自引文献的比重——文中很多内容来自近年来自己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值得记录的,还能想起来的,基本就是这样一些内容。下一步,论文应该不会再做大的调整了,除非导师有非常严厉的要求;自己的那些野心和梦想,也要抓紧时间付诸实施。希望一切顺利,做好该做的,其他问题交给命运去安排。好了,日志的节选就到此为止。整理这些文字的时候,往事依然历历在目。完成博士论文的过程可谓各有各的难,而共同点在于:最终,我们都完成了它。完成论文的同时,我们也获得了成长和蜕变。一旦经历这个过程,我们就不再是从前的自己了。显然,这场旷日持久的科研实战让我们成为经过严格学术训练的准专业人士,从而为投身科研行业做好了准备;同时,我们的内心也因此获得成长,变得强大而坚韧。这篇推文的内容就是这样一些了,希望对你有启发。也期待你能把这篇推文推荐给有需要的朋友,相信ta会和我一样感谢你的。——END——
号主老踏: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社科科研工作达人,文艺老炮。小红书教育博主,【学术链@老踏】荔枝微课直播间主理人。学术链@科研院创办人,个人微信laota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