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智能制造与精密加工研究团队:超磁致伸缩旋转超声加工系统研究进展

文摘   科技   2024-09-04 10:30   江苏  



引用论文:

张宇,兰天,张翔宇,等. 超磁致伸缩旋转超声加工系统研究进展[J]. 电加工与模具,2024(4):1-9.

DOI: 10.3969/j.issn.1009-279X.2024.04.001

▲点击即可查看论文




1选题依据

近年来,铝基碳化硅、陶瓷、钛合金等硬脆材料以及难加工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国防工业、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其加工精度要求也不断提高。由于采用传统方法加工脆性材料及难加工金属材料时易产生加工缺陷且加工效率较低,如何实现高效而精密的加工就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旋转超声加工是一种在常规钻孔或铣削的基础上,通过对刀具末端施加超声频振动来提高加工性能的技术,在加工硬脆材料和难加工金属材料方面具有加工效率高、切削热低、刀具寿命长及切削力小等优点。因此,以旋转超声加工方法为基础的旋转超声加工系统的相关研究逐渐兴起和发展。
目前的超声加工系统主要分为电致伸缩加工系统和磁致伸缩加工系统两类。压电陶瓷材料是一种发展较为成熟的换能材料,在当下的超声加工装备中应用最广泛。超磁致伸缩材料具有能量密度大、能量转化效率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是制作超声换能器的理想材料,尤其是可用于制作相同驱动功率条件下可输出更大超声功率和更大超声振幅的超声换能器。近年来,以超磁致伸缩材料为换能材料的超磁致伸缩超声换能器成为热门研究对象。因此,本文总结了超磁致伸缩旋转超声加工系统的功能部件及关键设计技术,综述了超磁致伸缩旋转超声加工系统的振幅控制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研究方案


  

3研究内容

1   旋转超声系统核心功能部件

2   超磁致伸缩旋转超声系统关键设计技术
2.1   超磁致伸缩材料换能机理
以Terfenol-D为代表的超磁致伸缩材料(GMMs),其换能机理是磁场驱动过程中的铁磁性材料发生了磁致伸缩效应。磁致伸缩效应即铁磁性材料在驱动磁场中出现自身磁化,并在该方向上出现形变的过程。图7为磁致伸缩材料在自由状态和预应力作用下受到外部磁场作用时的自身磁畴偏转情况。已有研究表明,Terfenol-D 作为超声换能材料时存在倍频效应、预压应力特性、ΔΕ 效应

2.2   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结构设计与振动特性

目前,常见的磁致伸缩换能器结构主要有输出杆、碟簧、线圈、超磁致伸缩材料(GMMs)、预紧块和螺栓等(图8)。其中,预紧块在碟簧和螺栓作用下,对GMMs施加预应力,线圈产生高频交变磁场激励GMMs发生磁致伸缩效应,输出杆可传递GMMs产生的机械振动。

针对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的振动特性,学者们也开展了许多研究,建立了众多理论模型。例如,Wakiwaka等建立了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的等效电路模型,并对换能器的振动信号和激励信号关系进行了研究;蔡万宠等基于等效电路模型,对比了硅钢、铁氧体与磁粉芯作为导磁材料时的超磁致伸缩超声换能器振动性能,发现磁粉芯作为导磁材料效果最佳。
2.3   超磁致伸缩系统的温控设计

作为一种铁磁性材料,超磁致材料在高频磁场中的磁滞效应和涡流效应使得超声换能器的温度发生变化,进而会影响其伸缩性能。为降低温度对超磁致材料的影响,人们提出多种温控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分为被动温控与主动温控两种。其中,被动温控方法主要是对 Terfenol-D材料进行切缝处理或使用粉状 Terfenol-D 材料与环氧树脂复合等用于降低涡流损耗。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降低损耗,兰天等提出对永磁体也进行切片处理,以降低系统的阻尼。在主动温控方面,曾海泉等设计了冷却水饼结构,基于新型的Jile-Atherton模型开展研究,通过实验验证有限元方法计算的冷却水流场和换能器温度场分布的正确性;Zhou等提出了一种螺旋管缠绕冷却GMMs的方式,基于生热、传热与散热的机理,建立了考虑热阻的热力学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冷却方式的有效性。此外还有学者通过改变磁回路设计,以固定励磁线圈的形式对换能器进行驱动,设计出超声电源直接驱动的旋转超声加工系统。在该系统中,超磁致材料通过不完全外壳与空气相接触,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散热性能(图11)。

2.4   超磁致伸缩系统的电路补偿

电补偿的作用是使电路谐振频率与机械谐振频率相匹配。在系统设计中,需以机械谐振频率为基准对电路进行电补偿,使电路也在该频率时谐振,以获得同等功率条件下的最大振幅和最大换能效率,从而提供更好的谐振性能。由于采用非接触能量传输结构设计,旋转超声加工系统具有原边电路和副边电路两个电路,如图12所示,对这两个电路均可通过连接额外电容或电感进行补偿。

对于带有非接触能量传输结构的超声切削系统,应采用双边补偿保证原边电路、副边电路均可调整,并与机械部分的共振频率保持一致,但在实际使用中,副边电路被焊接在换能器结构中,不能实现实时调整,因此通常采用单边补偿。目前,由于超磁伸缩换能器机械部分产生了额外的等效电路,其补偿过程复杂,研究者们通过建立模型推导补偿值、实验测量获取补偿值等方式为超磁致伸缩系统提供最大振幅。

3   超磁致伸缩旋转超声加工系统振幅稳定性的控制

目前,最常见的振幅稳定性控制策略是超声频率跟踪。在旋转超声加工系统中,频率跟踪的作用在于调整超声波发生器提供的电信号频率与电路谐振频率和机械谐振频率相等或接近,以保证超声系统在切削中谐振频率发生偏移后依然能工作在谐振点附近,并提供足够的振幅来完成超声切削。其核心问题是研究可检测的电参数如电流、相位和功率等与超声系统振幅的对应关系,并使用该对应关系作为频率跟踪的依据。

基于不同参数的频率跟踪方法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其中,锁相环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频率跟踪方法。该方法认为,在超声切削系统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同相位时,系统具有最大的振幅,其优势在于运算速度快,由于相位相对输入频率单调变化,可以根据相位迅速判断频率跟踪方向。电流法也是一种经典的频率跟踪方法。电流法认为电流的极值或特征电流对应的频率与最大振幅频率一致,能精确地跟踪超磁致伸缩超声系统的最大振幅。




4结论

传统加工方式难以应对日益增多的硬脆材料加工需求,而旋转超声加工凭借其加工效率高、切削热低、刀具寿命长、切削力小等优势,在硬脆材料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较于压电材料,超磁致伸缩材料具有能量密度大、能量转化效率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可以制作驱动功率相同而输出功率与振幅更大的超声加工系统,能更有效地对难加工材料进行精密加工。

(1)设计超磁致伸缩旋转超声加工系统时,需考虑各个核心部件如超声电源、能量传输装置、超磁致伸缩换能器以及超声变幅杆和超声刀具的匹配。其中,超声电源与能量传输装置的相关技术已较为成熟,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着重考虑超声换能器、变幅杆和刀具的设计。其中变幅杆和超声刀具在旋转超声加工系统中不仅可以传递并放大机械振动,而且对超声振子与负载之间的阻抗特性具有匹配作用。而在换能器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到材料本身的倍频特性以及预应力特性等,因此需要设置偏置磁场以及施加合适的预应力;在换能器结构设计时,通常利用线圈来施加驱动磁场,利用预紧块来施加预应力,通过建立理论模型来研究其振动特性;此外,超磁致系统对温度较为敏感,因此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来进行温控,使其具有较好的磁致伸缩性能;最后为了调节电路谐振频率与机械谐振频率,超磁致伸缩旋转超声加工系统在设计时还应当进行电路补偿,使其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

(2)为保证超磁致伸缩旋转超声加工系统的输出性能,需控制系统的振幅稳定性。目前最主要的控制方式是追踪谐振频率。由于超磁致超声系统的谐振相位并不固定,针对超磁致系统,特征电流法比常用的相位法更加适用。但是对于某一特定的超声系统而言,即使进行了准确的频率跟踪,仍存在极限切削力,当所受负载大于极限切削力时,系统仍然无法输出超声振动,因此需根据实际工况选择具有合适承载能力的超声装置以保证对难加工材料的高质量加工。

(3)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的超磁致伸缩旋转超声系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好的研究前景:一是在系统结构设计方面,可以进一步改进机械结构,提高系统可适用的切削力范围,降低系统的阻尼,优化系统的散热特性;二是在振幅稳定性控制方面,系统可将频率跟踪与其他影响振动输出的因素结合起来,实现对振幅的进一步调控;三是,超磁致伸缩旋转超声加工系统可向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可结合超声系统振幅控制及切削力监测方法,搭建能自动识别当前系统振动与加工状态的超声加工系统,提高超声控制系统的适用性。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张宇,男,2001年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智能超磁致伸缩超声加工系统与超声工艺。

通信作者:王健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德国洪堡学者、国家高层次青年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及其他科研项目4项。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获得引用1000余次,H指数20。获得2023年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3年全国发明创新金奖,2022年中国工程前沿杰出青年学者奖等。担任《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编委,《The Innovation》《Nanotechnology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Nanomanufacturing and Metrology》《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电加工与模具》、《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机械工程学报》等期刊青年编委。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Journal of Material Processing Technology等二十多个国际期刊的评审专家,深圳市鹏城孔雀计划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信评审专家等。


团队简介




团队介绍:智能制造与精密加工研究团队由冯平法教授带领,现有教授四名,副教授四名,助理研究员一名,博士后、博士及硕士研究生100余名,主要从事超声先进制造、智能制造产线等方向的研究工作。近几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等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申请及授权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50余项。与国内众多机床主机厂、航空航天企业建立有良好的合作关系,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在企业进行推广应用,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设计水平,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


关 于 期 刊

《电加工与模具》(CN 32-1589/TH、ISSN 1009-279X)创刊于1966年,是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现由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主办,主要报道电火花加工、电化学/电解加工、激光及高能束加工、增材制造(3D打印)、超声及复合加工等特种加工以及模具制造领域的设计研究成果、工艺应用技术、使用维修经验、产品开发信息和行业发展动态等

《电加工与模具》以促进特种加工领域学科进步和产业发展为己任,构建“期刊出版+服务”的新型办刊模式,通过学术交流、重点约稿、优先发表、定向推送等多项举措,及时跟踪报道特种加工学术研究成果和特种加工产业及工艺装备,为特种加工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尽绵薄之力。

投稿请戳下方链接

https://publish.cnki.net/djgu

相关文章推荐

陶瓷基复合材料超声辅助磨削力建模的研究进展(上)

陶瓷基复合材料超声辅助磨削力建模的研究进展(下)

超声振动辅助机械铣削复合电化学放电加工

编   辑:聂成艳

   作:马中月
审   核:王   应、徐均良

特种加工     微信号:china-ntm
特种加工行业微信公众平台
如觉得不错,敬请转发分享、点亮“在看”!

特种加工
全国特种加工(包括电火花加工、电化学加工、激光加工、超声加工及增材制造)行业归口技术组织,行业权威资讯发布平台,传递行业新政策、传播行业新动态、解读行业新热点。每周一、三、五、六更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