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清洁高效透平动力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液浮粉末床激光增材制造过程温度研究

文摘   科技   2024-10-30 10:30   江苏  



引用论文:

孙一卓,张磊,林峰,等. 液浮粉末床激光增材制造过程温度研究[J]. 电加工与模具,2024(4):55-60.

DOI: 10.3969/j.issn.1009-279X.2024.04.009

▲点击即可查看论文




1选题依据

激光粉末床熔融技术具有复杂度高、交期短等特点,目前在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领域有广泛应用,例如应用于空客A320机舱铰链支架、LEAP发动机燃油喷嘴、具有内部复杂结构的热交换器、个性化牙冠牙桥和关节假体等。在激光作用下,LPBF成形件内在打印过程中会存在复杂的温度梯度。根据现有研究,温度梯度的大小与成形件内残余应力的大小直接相关。
为研究锡液对增材过程温度的影响,需建立与激光光斑尺度相当的介观模型,将激光以符合实际的参数和扫描路径进行加载。分别建立锡液包裹情况和传统粉末床情况下的模型,分析二者在激光输入时的温度梯度和冷却速度差异。为简化计算规模,对熔池进行简化。

  

2研究方案


  

3研究内容

1   数值模型
1.1   模型假设

激光作用过程为先加热再冷却的过程,粉末和成形件经历了固-液-固的转变,模型主要分析目标为在晶粒形核生长的冷却阶段,因此,为简化计算规模,对液相熔池阶段进行简化,忽略相变和熔池对流过程。液态锡在模型中流动可忽略,也简化为固体考虑。模型简化为固体传热过程。

1.2   物性参数  

粉末床导热系数可通过计算得到,根据Hsu的颗粒材料导热系数模型,粉末床有效导热系数Kp包含自由流体辐射传热Kfrr、粉末颗粒核心传热Kcore、粉末颗粒接触传热Kcontact三部分:

自由流体辐射传热部分计算如下:

式中:Kg为连续气相流体的导热系数,即所用保护气氩气的导热系数;为粉床孔隙率;Kr为辐射引起的导热系数。

粉末颗粒核心传热Kcore部分计算如下:

式中:Ks为固体导热系数;Φ为与另一个颗粒接触的平坦表面分数(等于平坦的表面面积除以颗粒的横截面积),当颗粒无接触时,Φ=0,当完全接触时,Φ=1;B为颗粒的变形参数,当粒子是球体时,B=1,当粒子是长针状时,B<1,当粒子是桶状体时,0<B<∞。

粉末颗粒接触传热部分计算如下:

Ks,contact为固体接触传热系数:

Φ>0.01时,Ks,contact在数值上接近Ks。实际粉末床情况中Φ较为复杂,简化为两球体弹性接触问题。

1.3   激光热源  

通过粉末床的能量流,其公式如式(14)所示:

式中,λ为粉末床光学厚度,表示为λ=βZpd,并且β为粉末床的消光系数、Zpd为粉末床厚度;ξ为无量纲的局部深度坐标,表示为 ξ=βZ

在粉末床厚度为30 μm的情况下,经上述计算可得:约50%能量被粉末层吸收,约20%能量被基底吸收。因此,在后续模型计算中将激光吸收率设为70%。

1.4   边界条件

在介观模型的模型上表面设置强制对流换热和向环境辐射条件。模型分析目标为极短时间内的瞬态温度变化,而激光输入的热量传递到边界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足够短的时间内,在激光热量对边界产生影响之前,可将侧面和底面边界视为绝热边界。可通过增加模型的尺寸,增加模型计算中可视为边界绝热阶段的时长。在边界有明显温升后,绝热条件可能会导致计算所得的温度较实际更高、温度梯度更小。

1.5   几何模型和网格

将扫描区域设为3 500 μm×450 μm(图2),激光沿着长边按蛇形扫描5条扫描线(图3),总激光作用时间为25 ms。总高度设为3 000 μm,分为表层厚度30 μm的粉末和下层的成形件,外侧包围厚度为450 μm的粉末或锡液。扫描区域左下角设为原点,激光从点(45,45,0)开始按蛇形轨迹扫描。

粉末层厚度设为20 μm,锡液层厚度设为2 275 μm。经收敛性分析,网格划分如图4和图5所示,网格最小单元为0.88 μm,时间步长为0.01 ms。

2   结果与讨论
2.1   温度梯度

根据表2结果,可发现在同一深度液浮情况下温度差比传统的大。其原因为锡液导热性能比成形件实体更好,激光热量在锡液中往下传导速度比在成形件内部更快。因此在一定深度下,锡液温度会比成形件更高,即成形件处于被锡液包裹加热的状态,如图6所示。

2.2   冷却速度

在模型中选取不同深度点计算冷却速度(表3)。选点坐标分别为(1 000,45,0),(1 000,45,-5),(1 000,45,-10),(1 000,45,-15),(1 000,45,-20)。根据结果,在锡液包裹的液浮状态下具有更快的冷却速度,冷却速度整体快11%左右,随温度下降,冷却速度略微下降,沿深度方向向下,冷却速度差异不大。得益于更快的冷却速度,液浮技术具有细化成形件晶粒的能力。

2.3   打印组织

在使用液浮技术打印获得的成形件内,观察到了平均晶粒尺寸为5 μm,如图7所示。相较于传统LPBF技术获得的晶粒尺寸(20~120 μm)更细小,与计算结果对应。




4结论

为说明液浮床对激光作用下成形件温度的影响,使用了温度相关的物性参数,建立了尺度与激光光斑相当的介观模型,为减小计算规模,对液相的熔池尽行了简化,并进行了激光多道扫描的瞬态过程分析。对于激光热源,按照所用激光器参数以及高斯热源分布进行了符合实际情况的激光热源加载、对粉末床和基底进行了激光能量吸收率的计算。可得到以下结论:
(1)面内的由激光扫描引起的温度梯度在成形件内一定深度达到近似均匀分布。在锡液包裹情况下,成形件内具有更低的面内温度梯度。说明了锡液包裹能够降低成形件面内残余应力。
(2)相较于粉末包裹情况,锡液可加快热量的流出,在熔池位置的冷却速度加快比例可达10%。说明了锡液包裹可使成形件晶粒细化。液浮成形试验获得的成形件平均晶粒尺寸为5 μm,验证了计算结果。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孙一卓,1999年生,男,硕士。

通信作者:张磊,1977生,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超高压技术、钢丝预应力超高压装备、重型装备、增材制造(3D打印)工艺及设备等方面的研究。


团队简介




团队介绍:团队长期从事重型装备、增材制造(3D打印)装备与技术的开发,开发了电子束选区熔化(EBSM)、低温沉积制造(LDM)和三维细胞受控组装(3DCCA)等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


关 于 期 刊

《电加工与模具》(CN 32-1589/TH、ISSN 1009-279X)创刊于1966年,是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现由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主办,主要报道电火花加工、电化学/电解加工、激光及高能束加工、增材制造(3D打印)、超声及复合加工等特种加工以及模具制造领域的设计研究成果、工艺应用技术、使用维修经验、产品开发信息和行业发展动态等

《电加工与模具》以促进特种加工领域学科进步和产业发展为己任,构建“期刊出版+服务”的新型办刊模式,通过学术交流、重点约稿、优先发表、定向推送等多项举措,及时跟踪报道特种加工学术研究成果和特种加工产业及工艺装备,为特种加工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尽绵薄之力。

投稿请戳下方链接

https://publish.cnki.net/djgu

相关文章推荐

南航曲宁松团队:表面织构电解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清华大学智能制造与精密加工研究团队:超磁致伸缩旋转超声加工系统研究进展

北工大肖荣诗团队:GH3128薄板搭接环芯组合光纤激光焊接焊缝形貌调控

编   辑:马中月

   作:马中月
审   核:王   应、徐均良

特种加工     微信号:china-ntm
特种加工行业微信公众平台
如觉得不错,敬请转发分享、点亮“在看”!

特种加工
全国特种加工(包括电火花加工、电化学加工、激光加工、超声加工及增材制造)行业归口技术组织,行业权威资讯发布平台,传递行业新政策、传播行业新动态、解读行业新热点。每周一、三、五、六更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