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精选姚鼐281句经典诗词名句,值得收藏细品

文摘   2024-11-03 00:00   湖北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姚鼐《登泰山记》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姚鼐《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姚鼐《登泰山记》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姚鼐《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姚鼐《登泰山记》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姚鼐《登泰山记》


桐城姚鼐记。——姚鼐《登泰山记》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姚鼐《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姚鼐《登泰山记》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姚鼐《登泰山记》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姚鼐《登泰山记》


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姚鼐《游媚笔泉记》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姚鼐《游灵岩记》


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姚鼐《李斯论》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姚鼐《登泰山记》


天机阖辟,而吾不知其故。——姚鼐《快雨堂记》


一日,得尚书书快雨堂旧匾,喜甚,乃悬之堂内,而遗得丧,忘寒异,穷昼夜,为书自娱于其间。——姚鼐《快雨堂记》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姚鼐《登泰山记》


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姚鼐《复鲁絜非书》


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姚鼐《复鲁絜非书》


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姚鼐《复鲁絜非书》


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姚鼐《复鲁絜非书》


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姚鼐《复鲁絜非书》


且夫阴阳刚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气有多寡进绌,则品次亿万,以至于不可穷,万物生焉。——姚鼐《复鲁絜非书》


故曰:一阴一阳之为道。——姚鼐《复鲁絜非书》


夫文之多变,亦若是也。——姚鼐《复鲁絜非书》


糅而偏胜可也;偏胜之极,一有一绝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姚鼐《复鲁絜非书》


皆不可以言文。——姚鼐《复鲁絜非书》


今夫野人孺子闻乐,以为声歌弦管之会尔;苟善乐者闻之,则五音十二律,必有一当,接于耳而分矣。——姚鼐《复鲁絜非书》


夫论文者,岂异于是乎?——姚鼐《复鲁絜非书》


宋朝欧阳、曾间之文,其才皆偏于柔之美者也。——姚鼐《复鲁絜非书》


欧公能取异己者之长而时济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姚鼐《复鲁絜非书》


观先生之文,殆近于二公焉。——姚鼐《复鲁絜非书》


抑人之学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陈理义必明当;布置取、繁简廉肉不失法;吐辞雅驯,不芜而已。——姚鼐《复鲁絜非书》


古今至此者,盖不数数得,然尚非文之至。——姚鼐《复鲁絜非书》


文之至者,通乎神明,人力不及施也。——姚鼐《复鲁絜非书》


先生以为然乎?——姚鼐《复鲁絜非书》


惠奇之文,刻本固当见与,抄本谨封还。——姚鼐《复鲁絜非书》


然抄本不能胜刻者。——姚鼐《复鲁絜非书》


诸体以书、疏、赠序为上,记事之文次之,论辨又次之。——姚鼐《复鲁絜非书》


鼐亦窃识数语于其间,未必当也。——姚鼐《复鲁絜非书》


《梅崖集》果有逾人处,恨不识其人。——姚鼐《复鲁絜非书》


郎君令甥皆美才未易量,听所好,恣为之,勿拘其途可也。——姚鼐《复鲁絜非书》


于所寄之,辄妄评说,勿罪!——姚鼐《复鲁絜非书》


秋暑惟体中安否?——姚鼐《复鲁絜非书》


千万自爱。——姚鼐《复鲁絜非书》


七月朔日。——姚鼐《复鲁絜非书》


心则通矣,人于手则窒,手则合矣,反于神则离。——姚鼐《快雨堂记》


无所取于其前,无所识于其后。——姚鼐《快雨堂记》


达之于不可迕,无度而有度。——姚鼐《快雨堂记》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姚鼐《登泰山记》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姚鼐《登泰山记》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姚鼐《登泰山记》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姚鼐《登泰山记》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姚鼐《登泰山记》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姚鼐《登泰山记》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姚鼐《登泰山记》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姚鼐《登泰山记》


山多石,少土。——姚鼐《登泰山记》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姚鼐《登泰山记》


数株当户绿交加,徙倚前荣见早霞。——姚鼐《夏日绝句二首·其一》


忽有宿禽惊起语,露梢飞落石榴花。——姚鼐《夏日绝句二首·其一》


墙头高树绿云天,谢尽馀花未噪蝉。——姚鼐《夏日绝句二首·其二》


掩卷看阴移午后,数声啼鸟在风前。——姚鼐《夏日绝句二首·其二》


桃花雾绕碧溪头,春水才通杨叶洲。——姚鼐《出池州》


四面青山花万点,缓风摇橹出池州。——姚鼐《出池州》


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余邀左世琅一青,张若兆应宿,同入北山,观乎双溪。——姚鼐《游双溪记》


一青之弟仲孚,与邀而疾作,不果来。——姚鼐《游双溪记》


一青又先返。——姚鼐《游双溪记》


余与应宿宿张太傅文端公墓舍,大雨溪涨,留之累日,盖龙溪水西北来,将入两崖之口,又受椒园之水,故其会曰双溪。——姚鼐《游双溪记》


松堤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姚鼐《游双溪记》


处于环中,以四望烟雨之所合散,树石之所拥露,其状万变。——姚鼐《游双溪记》


夜共一镫,凭几默听,众响皆入,人意萧然。——姚鼐《游双溪记》


当文端遭遇仁皇帝,登为辅相,一旦退老,御书双溪以赐,归悬之于此楣,优游自适于此者数年乃薨,天下谓之盛事。——姚鼐《游双溪记》


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亟去,蚤匿于岩窭,从故人于风雨之夕,远思文瑞之风,邈不可及。——姚鼐《游双溪记》


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于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姚鼐《游双溪记》


轻帆挂与白云来,棹击中流天倒开。——姚鼐《夜抵枞阳》


五月江声千里客,夜深同到射蛟台。——姚鼐《夜抵枞阳》


或誉之,或笑之,禹卿不屑也。——姚鼐《快雨堂记》


今夫鸟鷇而食,成翼而飞,无所于劝,其天与之耶?——姚鼐《快雨堂记》


虽然,俟其时而后化。——姚鼐《快雨堂记》


今禹卿之于尚书,其书殆已至乎?——姚鼐《快雨堂记》


其尚有俟乎?——姚鼐《快雨堂记》


吾不知也。——姚鼐《快雨堂记》


为之记,以待世有识者论定焉。——姚鼐《快雨堂记》


禹卿之论书如是,吾闻而善之。——姚鼐《快雨堂记》


禹卿之言又曰:书之艺自东晋王羲之,至今且千余载,其中可数者,或数十年一人,或数百年一人。——姚鼐《快雨堂记》


自明董尚书其昌死,今无人焉。——姚鼐《快雨堂记》


非无为书者也,勤于力者不能知,精于知者不能至也。——姚鼐《快雨堂记》


禹卿作堂于所居之北,将为之名。——姚鼐《快雨堂记》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姚鼐《登泰山记》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姚鼐《登泰山记》


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姚鼐《李斯论》


曷尝学介甫之学耶?——姚鼐《李斯论》


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姚鼐《李斯论》


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姚鼐《李斯论》


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姚鼐《李斯论》


尤可畏哉!——姚鼐《李斯论》


日暮东风休,掩卷幽窗静。——姚鼐《春雨》


飒然春雨来,一室生微冷。——姚鼐《春雨》


时有栖鸟声,自令虚怀警。——姚鼐《春雨》


曩者,鼐在京师,歙程吏部,历城周编修语曰:为文章者,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


维盛清治迈逾前古千百,独士能为占文者未广。——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


昔有方侍郎,今有刘先生,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


鼐曰:夫黄、舒之间,天下奇山水也,郁千余年,一方无数十人名于史传者。——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


独浮屠之㑺雄,自梁陈以来,不出二三百里,肩背交而声相应和也。——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


其徒遍天下,奉之为宗。——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


岂山州奇杰之气,有蕴而属之邪?——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


夫释氏衰歇,则儒士兴,今殆其时矣。——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


既应二君,其后尝为乡人道焉。——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


鼐又闻诸长者曰:康熙间,方侍郎名闻海外。——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


刘先生一日以布衣走京师,上其文侍郎。——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


侍郎告人曰:如方某,何足算耶!——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


邑子刘生,乃国士尔。——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


闻者始骇不信,久乃惭知先生。——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


今侍郎没,而先生之文果益贵。——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


然先生穷居江上,无侍郎之名位交游,不足掖起世之英少,独闭户伏首几案,年八十矣,聪明犹强,著述不辍,有卫武懿诗之志,斯世之异人也巳。——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


鼐之幼也,尝侍先生,奇其状貌言笑,退辄仿效以为戏。——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


及长,受经学于伯父编修君,学文于先生。——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


游宦三十年而归,伯父前卒,不得复见,往日父执往来者皆尽,而犹得数见先生于枞阳,先生亦喜其来,足疾未平,扶曳出与论文,每穷半夜。——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


今五月望,邑人以先生生日为之寿,鼐适在扬州,思念先生,书是以寄先生,又使乡之后进者,闻而劝也。——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


桐城姚鼐顿首,絜非先生足下:相知恨少,晚通先生。——姚鼐《复鲁絜非书》


接其人,知为君子矣;读其文,非君子不能也。——姚鼐《复鲁絜非书》


往与程鱼门、周书昌尝论古今才士,惟为古文者最少。——姚鼐《复鲁絜非书》


苟为之,必杰士也,况为之专且善如先生乎!——姚鼐《复鲁絜非书》


辱书引义谦而见推过当,非所敢任。——姚鼐《复鲁絜非书》


鼐自幼迄衰,获侍贤人长者为师友,剽取见闻,加臆度为说,非真知文、能为文也,奚辱命之哉?——姚鼐《复鲁絜非书》


盖虚怀乐取者,君子之心。——姚鼐《复鲁絜非书》


而诵所得以正于君子,亦鄙陋之志也。——姚鼐《复鲁絜非书》


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姚鼐《复鲁絜非书》


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姚鼐《复鲁絜非书》


惟圣人之言,统二气之会而弗偏,然而《易》、《诗》、《书》、《论语》所载,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姚鼐《复鲁絜非书》


值其时其人告语之,体各有宜也。——姚鼐《复鲁絜非书》


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有弗偏者。——姚鼐《复鲁絜非书》


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姚鼐《游灵岩记》


其状如垒石为城墉,高千馀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姚鼐《游灵岩记》


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姚鼐《游灵岩记》


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姚鼐《游灵岩记》


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姚鼐《游灵岩记》


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姚鼐《游灵岩记》


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张而军行。——姚鼐《游灵岩记》


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姚鼐《游灵岩记》


僧出器,酌以饮余。——姚鼐《游灵岩记》


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日政和云。——姚鼐《游灵岩记》


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姚鼐《游灵岩记》


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姚鼐《游灵岩记》


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姚鼐《游灵岩记》


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姚鼐《游灵岩记》


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姚鼐《游灵岩记》


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姚鼐《游灵岩记》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姚鼐《游灵岩记》


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姚鼐《游灵岩记》


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姚鼐《游灵岩记》


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簏,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姚鼐《游灵岩记》


张峡夜宿,姚鼐记。——姚鼐《游灵岩记》


江水既合彭蠡,过九江而下,折而少北,益漫衍浩汗,而其西自寿春、合肥以傅淮阴,地皆平原旷野,与江淮极望,无有瑰伟幽邃之奇观。——姚鼐《左仲郛浮渡诗序》


独吾郡潜、霍、司空、龙眠、浮渡,各以其胜出名于三楚。——姚鼐《左仲郛浮渡诗序》


而浮渡濒江倚原,登陟者无险峻之阻,而幽深奥曲,览之不穷。——姚鼐《左仲郛浮渡诗序》


是以四方来而往游者,视他山为尤众。——姚鼐《左仲郛浮渡诗序》


然吾闻天下山水,其形势皆以发天地之秘,其情性阖辟,常隐然与人心相通,必有放志形骸之外,冥合于万物者,乃能得其意焉。——姚鼐《左仲郛浮渡诗序》


今以浮渡之近人,而天下注游者这众,则未知旦暮而历者,几皆能得其意,而相遇于眉睫间耶?——姚鼐《左仲郛浮渡诗序》


抑令其意抑遏幽隐榛莽土石之间,寂历空濛,更数千百年,直寄焉以有待而后发耶?——姚鼐《左仲郛浮渡诗序》


余尝疑焉,以质之仲郛。——姚鼐《左仲郛浮渡诗序》


仲郛曰:吾固将往游焉,他日当与君俱。——姚鼐《左仲郛浮渡诗序》


及今年春,仲郛为人所招邀而往,不及余。——姚鼐《左仲郛浮渡诗序》


迨其归,出诗一编,余取观之,则凡山之奇势异态,水石摩荡,烟云林谷之相变灭,番见于其诗,使余光恍惚有遇也。——姚鼐《左仲郛浮渡诗序》


盖仲郛所云得山水之意者非耶?——姚鼐《左仲郛浮渡诗序》


昔余尝与仲郛以事同舟,中夜乘流出濡须,下北江,过鸠兹,积虚浮素,云水郁蔼,中流有微风击于波上,发声浪浪,矶碕薄涌,大鱼皆砉然而跃。——姚鼐《左仲郛浮渡诗序》


诸客皆歌乎,举酒更醉。——姚鼐《左仲郛浮渡诗序》


余乃慨然曰:他日从容无事,当裹粮出游。——姚鼐《左仲郛浮渡诗序》


北渡河,东上太山,观乎沧海之外;循塞上而西,历恒山、太行、大岳、嵩、华,而临终南,以吊汉,唐之故墟;然后登岷、峨,揽西极,浮江而下,出三峡,济乎洞庭,窥乎庐、霍,循东海而归,吾志毕矣。——姚鼐《左仲郛浮渡诗序》


客有戏余者曰:君居里中,一出户辄有难色,尚安尽天下之奇乎?——姚鼐《左仲郛浮渡诗序》


余笑而不应。——姚鼐《左仲郛浮渡诗序》


今浮渡距余家不百里,而余未尝一往,诚有如客所讥者。——姚鼐《左仲郛浮渡诗序》


设余一旦而获揽宇宙之在,快平生这志,以间执言者之口,舍仲郛,吾谁共此哉?——姚鼐《左仲郛浮渡诗序》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姚鼐《李斯论》


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姚鼐《李斯论》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姚鼐《李斯论》


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姚鼐《李斯论》


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姚鼐《李斯论》


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姚鼐《李斯论》


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姚鼐《李斯论》


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姚鼐《李斯论》


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姚鼐《李斯论》


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姚鼐《李斯论》


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姚鼐《李斯论》


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姚鼐《李斯论》


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姚鼐《李斯论》


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姚鼐《李斯论》


《易》曰: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姚鼐《李斯论》


其能视且履者幸也,而卒于凶者,益其自取邪!——姚鼐《李斯论》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姚鼐《李斯论》


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姚鼐《李斯论》


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姚鼐《李斯论》


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姚鼐《李斯论》


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姚鼐《游媚笔泉记》


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姚鼐《游媚笔泉记》


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姚鼐《游媚笔泉记》


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姚鼐《游媚笔泉记》


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姚鼐《游媚笔泉记》


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姚鼐《游媚笔泉记》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姚鼐《游媚笔泉记》


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姚鼐《游媚笔泉记》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姚鼐《游媚笔泉记》


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姚鼐《游媚笔泉记》


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记。——姚鼐《游媚笔泉记》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其仕在官,有名绩矣。——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时举二百馀人,惟君最少。——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及试,报罢。——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江宁故巨邑,难治。——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馀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其考自远来县治。——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考乃喜,入官舍。——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夫人王氏无子,抚从父弟树子通为子。——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既而侧室钟氏又生子迟。——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孙二:曰初,曰禧。——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祔。——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嘉庆三年十二月乙卯,祔葬小仓山墓左。——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君殁,遂为之铭曰:粤有耆庞,才博以丰。——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出不可穷,匪雕而工。——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文士是宗,名越海邦。——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蔼如其冲,其产越中。——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载官倚江,以老以终。——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两世阡同,铭是幽宫。——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姚鼐《登泰山记》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姚鼐《登泰山记》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姚鼐《登泰山记》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姚鼐《登泰山记》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姚鼐《登泰山记》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姚鼐《登泰山记》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姚鼐《登泰山记》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姚鼐《游媚笔泉记》


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姚鼐《游媚笔泉记》


龙溪曲流,出乎其间。——姚鼐《游媚笔泉记》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姚鼐《游媚笔泉记》


或曰,此东海也。——姚鼐《登泰山记》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姚鼐《登泰山记》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姚鼐《登泰山记》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姚鼐《登泰山记》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姚鼐《登泰山记》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姚鼐《登泰山记》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姚鼐《登泰山记》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姚鼐《登泰山记》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姚鼐《登泰山记》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姚鼐《登泰山记》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姚鼐《登泰山记》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姚鼐《登泰山记》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姚鼐《登泰山记》


大风扬积雪击面。——姚鼐《登泰山记》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姚鼐《登泰山记》


关注格命草,一起读经典

赠送您诗集《读睡诗选》

《格命草诗评(第一辑)》

《格命草诗评(第二辑)》

《格命草诗评(第三辑)》

《格命草诗评(第四辑)》


格命草诗评(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第四辑)》历时大半年,共收录诗评400篇,58万多字,目前头条阅读量100多万次,微信公众号阅读量120多万次,百度阅读量50多万次,时机成熟会正式出版。欢迎收藏阅读。关注格命草微信公众号,阅读最新诗评,如需付费评诗,付费推广诗歌,付费写诗评集可加格命草微信:gemingcaoa 详谈)。

格命草主编出版诗集

格命草
诗者,读睡诗社创办人,诗歌创作者,健身爱好者,朗诵爱好者。云撸大熊猫两年有余,守护国宝大熊猫,人人出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