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8日是第14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消除肝炎积极行动”。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导致肝炎原因之一,如今不同名称的肝炎,主要危害都包括哪些?又该如何预防呢?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肝炎分为两大类,即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酒精性、代谢性、药物性肝炎等)。平时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肝炎,多数指的是由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都比较相似,急性期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长期慢性肝炎患者也可出现肝区疼痛/不适、肝肿大、肝掌、蜘蛛痣、肝硬化、腹水等症状。
(图片源自约苗平台)
甲型肝炎病毒最常见的传播形式为粪—口途径,也称为肠道途径,即被污染的食物和水进入消化道引起甲肝感染。生活在水中的甲壳类动物,很可能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当人们食用未煮熟的牡蛎、蛤、蚝等水产品时,有较高的感染甲型肝炎病毒的风险。甲肝感染的主要人群为儿童和青少年,冬春季节是甲肝发病高峰期。
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和医源性传播。
血液传播:极少量含有乙肝或丙肝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进入人体后即可导致感染,输血、血液透析、器官移植都可以传播。
母婴垂直传播:如果母亲是乙肝或丙肝病毒的携带者,那么在分娩前后会有一定概率传给胎儿。
性传播:与感染了乙肝病毒的患者有无防护的性接触,经破损的皮肤黏膜可以传播乙肝病毒。
医源性传播:医疗工作中使用受污染或者消毒不严的针管、针头,都可造成乙肝或丙肝病毒的人为传染。
丁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有着相同的传播途径,即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进行传播。但丁型肝炎病毒极少单独感染,多与乙型肝炎病毒等DNA病毒共同感染。
戊型肝炎则同甲肝一样,也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既往以水型流行最为常见,具有季节性,多见于雨季或洪水之后,且多见于有不洁饮食史的人群。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孕妇易感性较高,易出现重症戊肝,病死率较高。
需要强调的是,没有血液暴露的日常接触,如跟乙肝/丙肝患者一起工作、握手拥抱、住一个房间,甚至一起用餐和共用厕所,理论上都不会被传染。但如果是亲密接触比如结婚,那么建议婚前进行各项肝炎病毒的检验。如果是阳性,就要尽早治疗,为了自己,为了爱人,也为了下一代的健康。
一、切断传播途径:
甲肝、戊肝的重点是防止粪口传播,加强水源保护,食品以及个人卫生;乙肝、丙肝的预防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体液传播。
(图片源自约苗平台)
二、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性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目前可以接种疫苗有甲肝、乙肝疫苗、戊肝疫苗。只需要到医院抽血查验有没有这些肝炎的抗体,比如乙肝表面抗体和抗原都是阴性,就需要接种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时常规接种乙肝疫苗。
(图片源自约苗平台)
为了给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便捷规范、优质高效的接种服务,门诊特开启疫苗接种网络预约通道,用户可通过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门诊主页,点击“疫苗预约”选择对应疫苗,直接预约即可。
最后,希望大家可以主动认识、了解病毒性肝炎的危害性,提高早筛查、早接种、定期检测的主动防控意识,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对健康的威胁,让自己的“小心肝”更健康!
儿童保健科简介
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成立于2003年,是全市成立最早的儿童保健专业科室,是国家级婴幼儿养育照护示范指导中心、山东省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聊城市重点专科,连续多年被评为院级优质管理科室,创新发展科室。
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人,中高级护理人员22人,是一支团结协作、凝聚力强、勇于创新的团队。
科室环境温馨舒适,设有高危儿门诊、儿童心理门诊、儿童语言发育指导门诊、儿童营养门诊、学习困难门诊、生长发育门诊、遗传代谢性疾病指导门诊、儿童睡眠指导门诊、儿童中医保健门诊、新生儿门诊、儿童早期发展促进门诊、儿童智能评估门诊、预防接种门诊12个二级学科。
这些专业学科本着保健与临床相结合,以关注儿童身心健康,促进儿童早期发展为服务宗旨,秉承“健康成长路,呵护每一步”的保健理念,积极利用新媒体普及育儿知识,为家长提供儿童健康促进和家庭育儿规划指导,致力于保障和促进儿童体格生长、感觉运动、心理及语言认知的全面发展。
咨询电话:0635-846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