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腊肉、打年糕、杀猪杀鱼、点爆竹…很多年,没有这样过过年了

文化   2025-01-29 09:03   北京  
(文章原标题《过年》,选自散文集《月亮出来》,沈书枝著)

很多年没有这样过过年了。

过年的气氛从腊月里一点一点地生发出来,到腊月下旬,一般的人家都忙起来。有很多的事要做。打年糕,年糕打得很早,有时候腊月中旬,男人们就用稻箩挑着泡好的糯米去打年糕的厂子了。清早出门,到半下午挑着一担年糕回来,打好的年糕在大簸子里晾硬了,收进干净的腌菜坛子,淹满冷水存着。坛沿上也要灌满冷水,以保证空气隔绝。煮早饭的时候,就从坛子里捞两条年糕出来,洗净贴在锅沿上蒸熟,给小孩子搭嘴。逢到下雪的日子,用大白菜煮年糕,滚烫的一碗,临出锅前用筷子往里面夹一大筷月亮形的猪油,看它在白菜年糕汤里迅速融化了,变作诱人的斑斑点点。杀猪,从年头养起的小猪,这时候已经大了,可以杀了。杀猪的日子,我总要早早跑掉,等到差不多时才回来。杀好的猪一半肉卖掉,一半肉自己家留着腌。杀猪的晚上,要烧一桌跟猪肉有关的菜,请亲戚和关系好的邻居来吃,杀猪的也来。腌腊鱼腊肉,偶尔有腌鸭子。早上田里满是霜,把腌好的腊鱼腊肉一条一条挂到门口竹篙上。到傍晚暮色里的空气变得潮寒,又一条一条收到堂屋里去。

上街买年货。买对联。买火炮和花炮。给小孩子买新衣裳。买瓜子,新鲜的葵花子装在麻袋里,有人要买,就称几斤。瓜子称回去,晚上在铁锅里炒。一个人在下面塞稻草,一个人在上面炒。瓜子炒熟了,摊在竹筛子上冷却。刚炒好的瓜子微软,带一点未烤尽的水分,要等到冷了以后,才会变得脆起来。冷却的瓜子收在白铁罐子里,放在房间里橱柜上面。整个正月,家里来了人,至少要泡一杯茶,抓两把瓜子给人家吃。那时候塑料袋在乡下还是很少有的东西,空气潮湿,这装在白铁罐子里的瓜子很容易绵掉。绵掉的瓜子就不好吃了,但大家还是就那样吃着。买金枣、明心糖、云片糕、蜜枣、酒,准备正月里送人用。自己家不做糖的人家,要买一点片糖回去。做糖的人家,要买一点麦芽回去熬糖稀,做花生糖,炒米糖,灌心糖。偶尔有人做芝麻糖。

做糖 沈书枝/摄

卖糖 沈书枝/摄
腊月二十七八,打豆腐。买豆腐干。炸豆腐果子。安徽人没有年豆腐不可谓之过年。豆腐都是找远近村里卖豆腐的熟人做,自己家种的黄豆,秋天晒干了收起来,这时候用清水泡发,拎过去做。打好的豆腐泡在装了干净井水的小红桶里,每隔两天换一遍水,要吃半个月。直到正月十五前后,天气暖起来,豆腐要坏掉了,才差不多吃完了。

炸圆子。炸糯米圆子、藕圆子。糯米饭煮熟,晾凉,搓成乒乓球大的圆子,入油锅炸透。街上买来的节藕,泛着轻轻的紫色,洗净,用筷子打去表皮,刨子上一点一点擦成藕泥,再调好搓成圆。藕圆子炸熟呈金黄,掰开里头是淡淡的紫色,很香,个头一般都做得比糯米圆子秀气些。炸“鹅颈子”。晒干的油豆皮在水里蘸一下拿出来,一张摊开,将调好的肉糜铺上去,卷成长条,水淀粉糊好,用刀剁成段,推下油锅炸。炸至金黄捞出。吃的时候略微加一点盐和水煮透即可。这是很得小孩子欢心的东西,炸过的肉馅重新烧过,滋味极香,豆皮绵软,其他的东西轻易难以比拟。

搓糯米圆子 沈书枝/摄

炸圆子 沈书枝/摄
换床下垫的稻草。睡了一段时间、已经变塌的旧稻草,抱到锅洞下烧掉,铺上今年秋天新晒的稻草。稻草才铺上的头几晚,睡起来很松软,有太阳晒过的植物香气。拆被褥,晒棉絮,洗床单,洗被单,在太阳要落时用长针长线把拆开的被单和被子重新订起来。到三十那天上午,妈妈很早就要起来,穿行在灶屋和水塘之间。这一天她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要到水塘边去好多趟。爸爸给她打下手。杀鸡,杀鸭,杀鱼,一样一样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放在竹篮子里沥干水。包蛋饺,肉馅剁好后,从锅洞里夹一小炉烧过的炭枝,支一口小锅在上面,切一块肥肉,每煎一个饺子前,把肥肉在锅里光一下,让它有一点油。舀一勺蛋液进去,炭火上滋滋作响,夹一筷调好的肉馅到蛋皮中间,把一半蛋皮用筷子夹上来,盖住肉馅,再翻个身,略煎一煎,一个蛋饺就好了。煎好的蛋饺要煎一大碗,回头重新烩着吃,或是正月里烫炉子吃。

锅灶下的火一直烧着,铜炉里的水很快响起来了,接了一瓶开水,上一瓢水,过不了几分钟又响起来。铜炉的响声使人急躁。开水瓶早装满了,妈妈赶我们去洗澡。我们再不能延挨了,跑到楼上,把冬天洗澡用的红色的澡帐拿出来,挂在房间中间一个钩子上洗澡。乡下冬天洗澡实在太难过了,尤其在澡帐还没有鼓起来的时候。这是一个很长的塑料澡帐,被水汽鼓开后就像一个高高的圆筒。我们把澡盆罩在澡帐底下,帐沿用盆底压住,只开一道小小的缝。先倒两瓶开水进去,再用水汽把小缝贴上。直到水蒸气把澡帐鼓得很胖很胖了,我们才脱了衣服,艰难地从澡帐缝里钻进去。澡帐上凝的水珠滴在光着的背上,凉得人一惊。进去在澡盆沿上坐好了,把澡帐缝重新贴上,水还很烫,我们慢慢坐着,等水温一点。这时候我们不觉得冷了。澡帐里面还放一两开水瓶热水,我们一边洗一边加热水,可以洗很久。澡帐内壁挂满密密麻麻的小水珠,我们便用手指在澡帐里面写字。写自己的名字,写一个“石”字。再长大一点,写自己偷偷喜欢的人的名字。字才写的时候很清楚,过一会便挂不住了,水珠流下来,像人的眼泪。

洗过澡,换干净衣服。妈妈在烧晚饭之前要把我们的脏衣服全都洗掉。她很讲究这些。要忙的事太多,每年我们几乎都是村子里最后一家吃年饭的。外面火炮渐渐响起来,有性急的人家,中午就开始吃年夜饭。我们认为这不像话。天还没有擦黑就吃年夜饭,吃完饭跑出来外面天还是亮的,那叫什么年夜饭呢?中午就吃年饭,晚饭不是很尴尬吗?我们的年夜饭是一定要到天将黑时才吃的。

正月初三,将落下去的家乡的月 沈书枝/摄
去小店买酒。爸爸的白酒,我们的葡萄酒。为什么一定要等到三十这一天才去买这瓶葡萄酒呢,我们也不知道——大概还是没钱。要把那仅有的一点钱攥在手里,到得最后的时候,才放心递给小孩,去换取她们这一日最大的期待。又或是这前一天家里鱼塘里起了鱼,有人来买年饭桌上要用的鱼,手上才有了一点钱。小店的人还在,这一天她要卖好多东西,断续地有人来买火炮,买缺的一点菜和肉,买零碎的其他东西,要到下午才关门。葡萄酒装在玻璃瓶里,比寻常的白酒瓶要大,暗紫沉沉。捧在怀里,快乐也沉沉地跑回去。一年中唯有这一次喝葡萄酒的机会,我们因此都很珍惜。等到大姐开始工作,过年我们就改喝她买回来的可乐和雪碧,没有再喝过葡萄酒了。世界从这时似乎也开始发生变化,小店里渐渐也没有了那瓶身落满灰尘的葡萄酒的踪迹,但我总还是怀念那味道,有一两年想起来,真想跟大家说,还是想喝葡萄酒啊,不想喝雪碧和可乐。然而从来也没有说出口过。

贴对联。一个站在大板凳上贴,一个在旁边站着,看看两边是不是贴得一样高。讲究的人家,除了对外的门以外,每个房间门上也都要贴。猪笼屋的门也要贴上小联子。猪笼上贴“六畜兴旺”,稻囤上贴“五谷丰登”。我们在这方面来得敷衍,只贴一贴大门、后门和灶屋门,就觉得很够了。每年的糨糊也都是胡乱应付,把前一天的剩饭在台子上褙半天,慢慢褙出一点黏性了,再拓到对联背面。不像有的人家,家里有耐心的老人,会专门煮出一碗白白的糨糊,用刷子来仔细刷到对联背面。这样就是饭粒贴的对联,风吹日晒,也能保持一段时间。

吃年饭前必要做的一件事是烧纸。也不去坟上,就在门口田埂上找一个地方,街上买来的几刀黄六裱纸,打成薄薄的扇形,轻轻的火一燎便燃起来。一挂小火炮点燃,扔在已渐渐发蓝的空气里,短暂的一串响声之后,人在火光里磕一两个头,便回去了。

要吃年饭了,菜都已端上桌,人也都在桌边坐定了,这时候才出去点年夜饭的爆竹。一个十六响或三十六响的火炮,一挂长火炮。点爆竹的都是男人,点一支烟,小心地用烟头引燃灰色的信子。小孩子坐在板凳上扭头往外看,看到火炮安然响了,才松一口气。鞭炮还在砰砰啪啪,点火炮的人从外面跑进来,把门关上。这时候天已完全黑了,爆竹声水波一样从远近的地方涌来。桌上是烧鸡、烧鸭、红烧肉、很多的小炒、烧糯米圆子。

过年-炸藕圆子 沈书枝/摄
正中间一只炉子,白萝卜炖肉,或猪肉腌菜炖豆腐,等炉子里的菜吃掉一些,便把蛋饺、豆腐果子、洗净了的大白菜、香菜、茼蒿、泡软的粉丝一一加进去烫。一条用来看的辣椒烧鱼,因为不下筷子,慢慢冻成一碗鱼冻子。要到第二或第三天,这条看的鱼才会吃。喝酒。大人喝白酒,小孩子喝葡萄酒。深紫的葡萄酒倾在白瓷碗里,舍不得喝,很小口地喝。葡萄酒的味道很甜。小孩子要敬酒,说好听的话。因为不会说,我们总是有点扭捏的样子。年夜饭吃到差不多时候,就要发红包了!姐妹五人,一人一个红包。红包里只有几块钱,但这是大人努力攒了很久才攒出来的红包,也是我们唯一能收到的红包,因此都很珍惜。拿到红包以后,我们都要马上打开来,看看今年的钱是多少。有时候,爸妈会特意藏一点笔挺的新钱给我们放在红包里,那惊喜就要更大一些,晚上睡觉前,要把钱拿出来仔细看好一会。

夜里很多的星。天很清冷。人们拢在一起看电视,打扑克。江南冬天的夜是很冷的,都拥在床上,挤进被子里,把糖和瓜子抓出来吃。有火桶的人家,就把烧饭残留的炭枝盛进盆里,上面盖薄薄一层灰,放到火桶底下,坐在火桶里看电视或说话。或是有一个火盆,那就也已经足够好,火盆多是用废的铁锅做成的,架在一个四方的木架子上,里面埋着红炭,上面再盛满火灰。人就拢在火盆四周坐着,吃着瓜子,说着话,不时用火钳把火整理一下,既不让灰下的炭露出来,烧得太快,也不让火过于微弱,以至感觉不到热气。瓜子壳常常不小心掉到火灰上,燃起一阵烟,熏得人的眼睛流泪。人赶紧把瓜子壳捡起来,扔到地上去。我们家里没有电视,有时候我们跑去别人家去看。这一晚大人是允许我们看电视的,但却不好看得太久,显得像是在别人家过年,看到电视里唱“难忘今宵”了,就赶紧跑回来。这一晚所有的灯都要彻夜亮着。灶屋、堂屋、房间,有的人家猪笼屋有灯,就连猪笼屋的灯也亮着。黯黄的灯光照在猪笼屋上面,显得“六畜兴旺”几个字很黑。这一晚猪笼屋也是热闹的。

公号封面图来源:影视剧《小巷人家》剧照

欢迎转发、分享!账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

在回家的火车上,我只想带这一本书!


豆瓣9.2!在她的文字里,我们重新拥有了过去

若是月亮还没来,这本书也可照窗台

稿件初审:张    瑶
稿件复审:张    一
稿件终审:王秋玲

人民文学出版社
每个人心中,都应深藏一部文学作品。在这里,找到属于你的“那一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