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县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结合部,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过渡带。这里曾是茶马古道必经之地和历史上繁盛如画的甘青重镇,是藏汉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跳板。”——这样的地理和历史定位,衍生出卓尼灿烂夺目的“五大文化”:红色土司文化、洮砚文化、觉乃民俗文化、佛教文化、生态文化。即日起,卓尼之窗将带着探寻的笔墨和镜头,与你一起重温这些亮眼的文化密码。
卓尼作为甘肃省主要天然林区和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强化“上游意识”、胸怀“上游担当”,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大力实施绿色转型发展、生态修复治理、国土绿化增效、环境安全保障等工程,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全力推进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走上了一条兼顾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的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子。
厚植生态本底 守护绿色家园
卓尼的生态画卷,开篇便是磅礴的绿意。
近年来,卓尼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坚持高标准谋划生态治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科学编制《卓尼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及2022—2026年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方案》,在县城区南北山、沿洮河风情线30平方公里以及公路沿线、景区周边、乡镇村庄,通过实施荒山造林、退化林补植修复、全民义务植树、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实现县域国土空间生态格局更加优化、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和生态功能全面提升,努力构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绿化前
绿化后
绿化前
绿化后
绿化前
绿化后
生态之美的背后,是卓尼人不遗余力的守护。自2022年“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及国土绿化行动实施以来,全县干部群众、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国土绿化号召,踊跃投身于“植绿、扩绿、爱绿、护绿”行动,2022—2024年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义务植树56.2377万株、推进工程造林73万株、小流域治理造林2.2万株、山水项目工程造林栽植各类苗木110万株(其中2022年完成义务植树31.46万株、工程造林36万株;2023年年完成义务植树12.4337万株、工程造林37万株、小流域治理造林2.2万株、山水项目工程造林栽植各类苗木110万株;2024年完成义务植树12.344万株)。2023年10月,卓尼县被评为全国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4年1月,荣获甘肃省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
砥砺前行,接续护绿,厚植生态家园。通过全县上下共同的努力和有效的综合治理,卓尼的天会更蓝,草会更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努力实现生态价值、释放生态红利、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促进民生福祉的预期目标一定会逐步实现。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卓尼深知其生态地位的重要性,每一滴水都承载着对母亲河的责任与担当,每一片森林都维系着区域生态的平衡与稳定。
践行生态文明 扛起生态担当
沃野千里,滋养万民。洮河作为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全长673公里,流经卓尼县174公里,卓尼由此而成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保护绿水青山、加强生态治理,是卓尼彰显上游担当的具体体现,也是卓尼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项项惠民护绿项目落地生根,一处处生态治理工程见行见效。卓尼县把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以“三抓”举措全力推动山水项目落地见效。据悉,卓尼县城区周边水污染防治及生态修复、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退化草原生态修复等项目全面完成;藏巴哇镇上扎沟项目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和柳林镇洮河祥苑不稳定斜坡治理项目分别完成总工程量的90%、80%;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达到27.22%、97.08%。卓尼还大力推行“封山育林”举措,封禁区域超 500 平方公里,让山林休养生息,重焕生机。
近年来,卓尼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开展“两山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深入推进甘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切实筑牢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以实际行动彰显生态报国的卓尼担当。
溯源生态文化 奏响生态和谐乐章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的改善,让不少珍稀野生动物对卓尼“情有独钟”。
珍稀动物归来“安家”,是卓尼生态之美最好的注脚。在这里,每一次与野生动物的不期而遇,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让人深刻领悟到生命的奇迹与生态平衡的珍贵。普氏原羚在草原上自由奔跑,灵动的梅花鹿、翱翔天际的雄鹰……它们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和谐共处,共同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画卷。
2021年11月,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普氏原羚现身雪后初晴的完冒草原,2023年6月底,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雪豹在卡车沟知知滩野生动物红外相机检测影像中“出镜……梅花鹿、斑尾榛鸡、豹猫、秃鹫、藏雪鸡、赤狐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也在卓尼的各个山川河谷频繁“留影”,显然已经在这里“偷偷”安家。
全民共赴生态之约 续写和谐新篇
守护绿水青山,就是铸就金山银山。在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卓尼正以生态文明为指引,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大步迈进,稳步前行。
如今在卓尼,生态文明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绿色家底”越厚实,发展的后劲越足,卓尼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彰显出她得天独厚的魅力。卓尼以生态为基石、文化为纽带、文明为航标,于时代浪潮中扬起绿色风帆,向着“生态美、百姓富、文明兴”的理想彼岸破浪前行,成为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交相辉映的典范,邀世人共赴这场永不落幕的生态盛宴。未来的卓尼,必将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让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的馥郁芬芳飘向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