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乾千颗蜜,尚带一林霜。”
宋代诗人杨万里
在诗中这样形容柿子的甘甜
柿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圆圆的果实代表团圆美满
橙红的色泽寓意红红火火
取意
“事事如意”
“世代吉祥”
柿树
在我国有3000年以上的栽种史
辞书之祖《尔雅》中
称柿子为“柹”
至汉代《礼记内则》
我们首次见到
将“柹”改为“柿”
我国是全球
柿子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
生产全世界九成以上的柿子
我国的柿子品种多样
其中
天津蓟州盘山地区的
磨盘柿
因果大、形美、味甜
闻名于世
天津磨盘柿
又称“盖柿”
形如其名
不仅个头大
其中部还有
像勒痕一样的明显痕迹
将柿子分为上下两层
看起来形似磨盘
相比其他柿子
盘山磨盘柿
个头更大
一个就有七八两重
每年霜降后
又大又红的柿子漫山遍野
如同一个个小灯笼
将丰收的喜悦挂在枝头
盘山磨盘柿的栽培历史
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清乾隆年间
《钦定盘山志》称其
“大曰盖柿山中最繁盛”
“实熟时叶赤如烧点染苍黛”
鲜为人知的是
磨盘柿树其实是嫁接品种
“母树”是当地的黑枣树
据《蓟州志》记载
在明朝嘉靖年间
蓟州内就有以黑枣树
作砧木嫁接而成的柿树
这种古老的栽培方式
让盘山磨盘柿享有盛名
更成为宫廷贡品
如今
蓟州区不少村庄里
不乏百年以上的柿树
盘山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
“磨盘柿之乡”
盘山磨盘柿
1997年
被天津市政府命名为
首批“天津农业名牌产品”
2008年
被评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通红柿子分两瓣
底下像个圆磨盘
皮薄多汁大如拳
吃着似蜜心里甜
磨盘柿树
扎根多花岗岩的盘山地区
“喝”着优质矿泉水长大
这里的花岗岩
经风化形成麦饭石
麦饭石能滤水垢
并含多种微量元素
让这里的磨盘柿
出类拔萃
不仅口味极好
而且营养丰富
可代粮益民
素有
“木本粮食”
“铁杆庄稼”
之称
盘山磨盘柿富含
多种维生素、矿物质
及人体所需的氨基酸
能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是秋冬季滋补养生的佳品
柿蒂、柿叶
也均有不错的药用功效
磨盘柿子
是目前世界上最优良的涩柿品种之一
要说吃柿子
其实也有讲究
漤柿子
就是为柿子“脱涩”
农家最传统的漤柿子方法
是用“三开一凉”的
温水浸泡
即在大缸里加入
比例为三比一的开水和凉水
将柿子放进去
缸口蒙上被子盖严实
自然冷却后
柿子就漤好了
此时
柿子颜色不变
还又脆又甜
这漤柿子的“火候”
靠的是老乡们长年累月的经验
如果偏爱软柿子
可以等霜降过后
待柿子自然成熟
再摘下来
放在避光阴凉处一段时间
或将一个苹果、一个梨
和柿子放在一起
用塑料袋扎紧
等一周左右
柿子发软
颜色变深变透明
就可以吃了
这种熟透的柿子
咬开一个小口
用嘴或吸管吸溜
柿子的汁水
就像蜂蜜一般
甜得沁人心脾
软柿子还可以放进冰箱冷冻
想吃的时候拿出来放凉水里
把柿子里的冰“拔”到柿子外
就成了天然的“柿子冰淇淋”
在北方
人们经常会把
柿子码在窗台上
冻得硬邦邦的
等到大年三十
一家老小吃完热腾腾的饺子
再来个冰凉爽口甜蜜的冻柿子
讨个“柿柿如意”的好彩头
曾经
柿子有季
惟秋最宜
如今
新技术助力
盘山磨盘柿不再“靠天吃饭”
打破季节限制
变成了四季常有的美味
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在种植园
盘山磨盘柿树
被自动化灌溉设备滋养呵护
在生产加工车间
各环节都有了电气化设备加持
用现代化技术为柿子脱涩
在保证柿子口味的基础上
还大大提高了脱涩效率
除鲜食外
磨盘柿
还可以加工成
柿饼、柿脯、柿醋等产品
近年来的新产品
“柿子冰激凌”
更是深受消费者喜爱
盘山磨盘柿
作为蓟州的特色林果产品
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
柿子及加工品还远销
俄罗斯、日本、新加坡等
国家和地区
同时
巧借“柿”机
蓟州山区的
乡村旅游也红火起来
为居民开辟出了一条
增收致富的新路
从挂在枝头的柿子变黄开始
盘山就多了一道
让游客们争相拍摄的风景线
成熟的柿子
能在枝头一直挂到开春以后
游客们入得山林
既能拍摄美景
又能享柿子柿饼等美食
还能到农家院
感受村野乡趣
产业“柿柿”如意
电力年年升级
多年来
天津蓟州供电公司
深入推进盘山地区
配电线路自动化改造
大幅提升山区电网
故障感知力和自愈成功率
精益求精
变保障性服务为体验式服务
全面提升“获得电力”水平
千年磨盘柿
产业育新机
吃玩两便利
文旅促商机
游览盘山
好“柿”连连
撰稿&责编|陆旻
感谢|天津蓟州供电公司 马昕宇
部分图片由天津蓟州许家台镇宣传委员赵梦拍摄提供
执行审核|王一凡
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