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星光之羽实践队于7月24日至8月31日充分利用AI赋能,线上科普宣传与线下互动相结合,创新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实践活动。队伍获评2024年全国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心理健康青春行”全国重点团队(全国104支团队,四川省4支)。
打造“家-校-社-医”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持模式,凝聚多方力量
01
凝聚多方力量,创新支持模式
为了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宣传,提高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星光之羽实践队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生、成都市高新区社会关爱服务援助中心社工及大学生志愿者,于8月26日在高新区社会关爱援助中心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心理健康科普短视频创作营”。此次活动旨在捕捉学校、医院、社区、家庭在青少年心理支持方面的短板,通过“学校-医院-社区-家庭”四级联动,形成合力,创新“家-校-社-医”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持模式,共同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02
共创心理短视频,提高团队效能感
科普创作营活动以欧卡牌为基础,通过“欧卡探索索引卡”辅助,即兴戏剧等方式扩展支持,发散创作心灵探索剧本,以“自己演、演自己”的方式再现生活中的常见冲突、烦恼和困惑。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青少年的效能感和人际交流能力,还向青少年、家庭和社会普及了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大学生和青少年的互动方式,发挥朋辈支持互动的力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医生和社工群体提供支持保障,为同学们的成长发展赋能。
03
AI赋能支持创造,提高宣传影响力
实践团队充分利用AI绘图与视频风格转化技术,突破传统创作模式,更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展现了心理健康知识的魅力。AI技术不仅能够自动生成丰富多样的视觉图像,还能将视频素材转化为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使心理健康宣传材料焕发新生。这些创新作品在线上平台广受欢迎,不仅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眼球,更激发了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思考与关注。
孵化从知识到服务产品链条,发挥品牌效应
01
熊BAO出没,给予心灵支持
从熊BAO城市疗愈计划到熊BAO校园疗愈计划,孵化作品“525熊BAO疗愈计划——给自己的一封信”。通过“熊BAO出没”活动在不同学校不定时投放了可爱的熊熊玩偶,为学生们紧张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一抹温馨色彩。今年暑假,“熊BAO出没”到社区,熊熊玩偶以其憨态可掬的形象,迅速成为青少年的新宠。大家纷纷在便签上写下自己的烦恼或目标,仿佛在与无声的朋友分享心事,也可以在熊BAO的陪伴下,写“给自己一封信”,给自己提供爱的支持。
02
熊BAO抱抱,给予情感力量
“熊BAO抱抱”活动在人流量较大的区域设置了熊抱环节。活泼的人偶熊与毛绒玩偶熊主动出击,给予过往学生温暖的拥抱。这一简单的动作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力量。学生们在张开双臂接受熊抱的那一刻,所有的烦恼与压力仿佛都随着拥抱而消散。许多学生在活动后的反馈中表示,熊抱让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与力量,这种力量将激励他们更加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03
熊BAO说话,给予信息分享
实践队借鉴熊出没、熊抱计划的成功经验,创新性地推出了《我在校园当熊BAO—发现情感触摸的力量》知识课堂,通过详细介绍活动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参与者的真实感受以及实用的自我调节方法让参与者对心理健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还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自我调节技巧。知识课堂通过情感触摸的理论支持,提出了真实社交的情绪价值,鼓励青少年有效控制屏幕时间,促进真实社交。
深入调研,提供家庭心理服务支持
01
关注假期家庭教育关键点,开展家庭调研
实践队根据国家《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意见》和《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文件精神,开展“家庭沟通模式和青少年网络社交的相关性调研”,了解家长对青少年网络社交行为的看法、态度,以及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影响,促进青少年网络素养和心理健康。不同的家庭沟通模式对青少年网络社交行为具有相关性。通过数据分析,实践队提出了关于加强家庭沟通、提升家长监管能力等多项建议,为改善青少年网络社交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持。
02
协调专家支持队伍,提供信息支持感
实践队联合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长中心、四川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家庭教育专委会等机构,详细研讨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举办沙龙活动。7月24日的“家庭心育讲堂”邀请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雪花副教授主讲,针对孩子作业磨蹭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8月26日,曾建华老师带来“快开学了,收心工作怎么做?”的心理沙龙,曾老师通过和家长和孩子的互动,给家庭和谐的完成假期收尾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回顾与总结
青少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是需要家长、孩子共同做出努力,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关注。电子科技大学星光之羽实践队通过创新打造“家-校-社-医”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持模式,凝聚多方力量;孵化从知识到服务产品链条,发挥品牌效应;深入调研,聚合专家,提供家庭心理服务支持体系,探索了更加健康、和谐且具有支持性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在心理成长的道路上获得必要的养分和引导。通过这些创新和富有成效的方式,为参与者的心理素养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促进,让心理健康的理念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排版:刘子言
图片:周凯 李一鹏
文稿:刘思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