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岭?禄岭?蚂蟥涝?马王涝?

民生   2024-12-28 09:52   安徽  
【古城旧事】南陵地名趣谈

绿岭?禄岭?蚂蟥涝?马王涝?





绿岭,还是禄岭?

绿岭河上的川东桥


南陵西乡原先有一个绿岭乡,今属何湾镇,绿岭乡(今为绿岭村)边流淌着一条绿岭河,两岸绿树浓荫,现在已经成了人们夏天纳凉避暑的网红打卡地。绿岭乡还有一所绿岭中学。这些名称都源于县西四十五里外的绿岭山,简称绿岭。乍看起来,这样的说法似能成立。但问题在于这个“绿”字的读音。“绿”字一般读lǜ,根据工具书,这个字只有在“绿林”等个别词语中读lù。可人们也从未听说过绿岭山上出过什么绿林好汉并以此得名,因此,上述绿岭乡,包括绿岭村、绿岭河、绿岭中学以及绿岭山本身的“绿”字都应该读lǜ音。可实际生活中,无论是南陵人亦或是绿岭乡本地人,都众口一词地将“绿”读为lù,这就造成了一个读音和书写不一致的奇怪现象。有人说,读绿 (lù)岭是南陵的方言。但这一说法显然不能成立。经查民国版《南陵县志》,未见所谓的绿岭山,而对应的坐标只有禄岭山,简称禄岭,或陆岭。倘若将“绿”字定为“禄”后,上述地名读音和书写的矛盾都迎刃而解了。让我们来查看现存最早的距今约四百年的清顺治版《南陵县志》,其县境地图上分明标注为“禄岭”。再查看雍正版《南陵县志》,在卷之二“山川”上载有“禄岭山”,并注明“县雍正《南陵县志》中禄岭山的记载及禄岭地图西四十里,亦名陆岭”;其“山川图”上亦标明“禄岭”所在处。往后的嘉庆、光绪直至民国版《南陵县志》莫不如此。

此外,我们看到的民国禄岭的《丁氏宗谱》,上面也写着“禄岭”字样。由此可见,今日之绿岭原为禄岭,乃1949年以后,误将“禄”改成“绿”,并以讹传讹,一直沿袭至今,造成了读音不规范及种种弊端。查禄岭的“禄”,当为官禄(官员俸禄)之义,与此处出过高官有关。明代永乐年间,这里就出了一个文武兼备的刑部侍郎丁鎡。他曾参与《永乐大典》的编纂。作为钦差大臣,他在徐州自行打开官府粮仓赈济饥民,特别是他在土木堡战役中,为击退外族入侵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去世后安葬在禄岭青山的来龙岭。禄岭乡虬川村有一户宗族大姓曹氏,也出了一些官宦。所以说,禄岭的地名,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的。






石铺

石铺又名石家铺,距南陵县城东有十里,是一个集镇,曾为石铺乡所在地。据石铺南面的熊村族人《春谷熊氏宗谱》记载,石家铺原名石家会,意为石姓人家聚集之处,即是说这个集镇上原住居民以石姓为多。县境戴公山脚下有一集镇曰戴家汇(会),亦即戴氏家族聚居之地。还有名为何家会(今何湾镇)的亦是如此。查清雍正版《南陵县志》载有全县四大市镇,即四会:戴家会,石家会,新会,何家会。那么,石家铺地名中的“铺”应作何解释,是“店铺”之义吗?非也。此“铺”字是指驿铺,即驿站、驿传之意,是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换马的处所。一般在官道旁十里或二十里置一铺。每铺一般置铺兵几名服务,还有一名负责的铺司。

原石铺乡的麒麟桥

南陵古时有不少这样的驿铺,诸如清弋江铺,蒲桥铺,分界山铺,峨岭铺,孔镇铺,刘店铺等。据民国版《南陵县志·武备志》记载,南陵的驿传有南陵驿,有总铺等。其东路三铺首为石家铺,设铺司一名,铺兵三名,距城十里,(后)裁,今铺址尚存。综上所说,石铺地名应释为南陵城东的一处官道旁的驿站,此处居民多姓石。随着岁月时代的变迁,石姓人家逐渐衰落或迁移他处,集镇上的居民早已是百家姓了。





蚂蟥涝?马王涝?

蚂蟥涝,在南陵县城西原福利院附近。笔者当年经常路过蚂蟥涝,对蚂蟥涝非常熟悉,长久以来也是望文生义,便认为与这一地名对应的,应该就是蚂蟥遍地的容易内涝之地。每每一想到这里,浑身就起鸡皮疙瘩,这或许是所谓动物效应吧。直到半年前偶尔翻看民国版《南陵县志》,才知道蚂蟥涝其实就是马王涝的误读。

蚂蟥涝排涝站


在民国版《南陵县志》中的县境地图,马王涝赫然在目。马王就是马神,是道教的护法神之一。此地原有道士,估计还有道教庙宇。又因地势低洼,易被水淹,故称马王涝。

民国版《南陵县志》县境地图

马王涝赫然在目



作者:魏青平 文/图
来源:芜湖日报

初审:张娅琴
复审:汪高胜

终审:秦   鋆

南陵发布
安徽省南陵县融媒体中心(南陵县广播电视台、南陵报社)官方账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4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