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明,展现着深邃的人文精神。为进一步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2024年9月19日下午,芙蓉区中小学“馆校美育大课堂”课程研讨会在东风小学举行,芙蓉区科普艺体中心美术专干赵青老师与全区美术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本次研讨活动由马王堆小学曹敏老师主持。
成果分享助提升
首先,馆校美育理事长、育英学校副校长何思佳介绍2024年芙蓉区“馆校美育大课堂”案例评比整体情况,以及本学期的重点活动。
接着,东风小学彭姣老师执教《古风新韵——两汉罗马服饰之美》,彭老师以湖南省博物院《彼美人兮——两汉罗马女性文物展》的女性服饰为切入点,带领学生探究两汉罗马服饰之美。她将两汉与古罗马时期的服饰进行横向的对比观察,又将它们与现代服饰进行纵向比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艺术观,引导学会尊重世界各地不同的服饰文化艺术。
活动第三项,来自芙蓉区不同学校的四位老师进行说课展示。育英二小黄红梅老师带来《纹有多奥秘》。黄老师以神人纹双耳彩陶壶为重点文物,融合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通过比较法、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彩陶图案素材,进行手机壳设计实践,实现育人目标。既培养学生观察、审美和创意思维能力,又宣传中国彩陶文化,展示“天人合一”思想。
马王堆小学王韵老师呈现《自然纹饰》一课,她通过任务单将知识串联起来,从如何从大自然中提取纹样出发,利用四个任务带着孩子层层探究。以任务驱动开展教学,利用问题导向来打开学生的思维,进行创意启示。最后通过拓展实践对大观念: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产生持续理解。
燕山小学左逢源老师带来《屋檐上的艺术——瓦当》。整个课程学生通过感受瓦当文字和神兽蕴含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达到理解汉文化时代背景及瓦当达到顶峰的时代意义,理解艺术美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联。以此提高学生审美感知、审美判断、审美表达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增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马坡岭小学张理格老师带来《探秘盛世美颜》。张老师通过跟随小胖妹认识唐代的唐三次器皿文物,学习唐代的妆容设计,感受花钿的纹样与寓意、妆容的搭配与风尚。学生启发学生认识理解唐代的美学思想,传承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和艺术,迁移创新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以评促研共成长
优秀课例展示后,全体美术教师分片研讨并派代表教师进行评课发言。万洁老师从王韵老师的说课《自然纹饰》进行评课,王老师基于如何从大自然界中提取纹样这个基本问题,通过四个任务的设计,解读彩陶上的纹饰,诠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逐步让孩子们领悟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大观念。严则钊老师这样评价,每一位老师的课程都是精心准备,博物馆里的每一件展品都是一个故事,这就需要教师高度的挖掘素材提炼信息的能力,在文物中寻找内在的逻辑美,外在的形式美,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发展。杨姣老师说,关于美育中的民族观美育通过展现各民族的艺术与文化特色,促进学生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姜南老师发表观点,老师们的课程设计来自古今艺术,但最后的作业设计都用于现代生活实践,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老师们通过自己的学习,弘扬了传统艺术,还实践于自己的生活,同时树立了民族自信。
最后,赵青老师对本次“馆校美育大课堂”课程研讨会进行总结。她对老师们的馆校美育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高度赞扬。每一位老师的优秀案例凝聚了个人与团队的智慧,未来,芙蓉区将进一步推进馆校合作机制,积极探索中小学博物馆课程构建模式,为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携手共进。
“馆校美育大课堂”为学生创造了优质的美育成长环境,对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培养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信全体美术教师定会不断学习,积极探索,创新思维,在馆校美育工作上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供稿:彭 姣
苏 玲
供图:曾繁峰
编辑:苏 玲
初审:周 可
复审:伍海芳
终审:王 成
东 风 和 润
童 年 善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