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阿拉善这样干丨以落实节水、就业促进、助企和区域合作深化行动为牵引,全力推动“七大工程”取得新突破

民生   2025-01-23 20:05   内蒙古  



01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程方面

深化落实节水行动

在破解“水困”上有更大突破









1


破解水困,难点在指标


要抓住新一轮黄河“八七”分水方案优化调整契机,全力争取黄河二期跨盟市水权转让指标,力争新增黄河水指标500万方以上。


要继续深化同南水北调集团、中国水权交易所和周边地区合作,积极探索资源换水、中水交易等模式,想方设法扩大水资源增量。


2


破解水困,出路在节约

严格落实“四水四定”要求,农业要突出抓好节水灌溉,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细“五节”措施,实施优质高效增粮、绿色高产高效和耕地轮作等节水增效项目,实现农业节水100万方以上。


工业要加快节水技术改造,推行工业用水定额管理,实施中盐冷却塔冷凝水回用改造、金石镁业干熄焦改造和园区冷却水改造等项目,实现工业节水140万方以上。


城乡要开展城镇供水能力提升行动,改造建设一批节水设施,打造智能节水平台,力争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以内,城镇节水310万方以上。


要大力推进非常规水利用,实施巴彦浩特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排水防洪系统建设和阿拉善高新区雨水收集利用等项目,实现非常规水增供450万方以上。


研究出台节约用水鼓励政策,有效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实施一批节水增供项目,力争节水增供1000万方以上。


3


破解水困,关键在意识

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水宣传,让节水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学校:加强节水教育
企业:完善节水内控制度
机关单位:开展节水行动,加强用水管理
家庭:提高生活废水使用率



02
暖心工程方面

以就业促进行动和助企行动为抓手

统筹解决好百姓、企业和

两大基地现实问题





增进福祉“暖民心”

<就业上 >

实施好就业促进行动,大力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业扩容提质,全盟城镇新增就业2500人,农牧区转移就业3000人


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优化调整学科设置,重点围绕现代化工、新能源、文化旅游、低空经济等领域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从政策机制、资金投入、平台搭建、教育培训等方面优化供给,着力解决“有人没活干”和“有活没人干”的问题。


研究制定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增收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围绕鼓励自主就业创业、培育发展富民产业、繁荣城镇经济、强化兜底帮扶等方面持续用力,不断优化城乡居民收入结构,提高工资性、经营性收入水平。


<教育上 >

提升全域教育办学质量,继续实施“领航校长”“卓越教师”“青苗计划”等工程,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共享。


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各类学校12所,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2—3岁托育班。


统筹规范社会事务和督查检查、考核评比进校园,实实在在为学校和教师松绑减负。



<医疗上 >

持续加强平台型医院和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深化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强化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持续提升县域就诊率和农牧区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

<养老上 >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把养老产业和文旅产业结合起来,依托特色中蒙医药优势,谋划建设一批驼乳、沙疗、盐疗等康养基地,丰富旅居养老、商业养老、互助养老、医养结合等业态,推动特色康养和为老服务进社区。


高标准建设一批特色养老服务中心,打响“颐享阿拉善”养老品牌。



助企纾困“暖商心”


·认真开展助企行动,坚持普惠性措施和差异化手段并举、解难题和激活力并重,真正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提振信心,让每一个企业在阿拉善都受尊重、有舞台、发展好。


·健全完善“问需纾困”工作机制,建立清单台账,细化解决措施。


·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在融资贷款条件和利息水平、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资源配置和涉企服务等方面,对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


·把清欠企业账款作为诚信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摸清底数、明确措施、限定期限,依法依规加大清欠力度,做到应付快付、应付尽付。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限时审批要求再严格,对156项审批事项再提速,对企业服务专区和“高效办成一件事”等机制再优化。


·规范涉企执法行为,深化推行“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健全完善“信用+执法监管”免检机制,做到“无事不扰”“无处不在”。



优化服务“暖军心”


深化落实自治区党委服务保障两大基地的政策措施,在拓展军地协作、深化军民融合、提升保障质效上,拿出一批更有针对性的务实举措,扎实做好军事活动保障、军人军属安置、社会公共服务。



03
开放合作方面

全面落实区域合作深化行动

为高质量发展搭建平台




对外,要做大口岸经济

积极推动策克口岸跨境铁路建设,持续扩大无人驾驶和智慧通关规模,深入研究蒙方需求,加快发展仓储物流、五金建材、工程机械、农产品出口等产业,促进互贸区加工、投资、贸易一体化发展,力争策克口岸过货突破2600万吨



对内,要做深区域合作

主动融入京蒙协作“六个倍增计划”,引进更多京师、京医、京技、京资来阿拉善;


持续深化同福州友好城市合作,围绕新能源、现代化工、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数字经济等领域,跟进抓好合作协议落实;


全面深化同乌海及周边地区协作,围绕园区统一管理、产业统筹布局、污染联防联治,不断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效益;


积极加强同河西走廊和宁夏各地交流合作,在文旅上促进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在产业上共同开发新能源、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绿电消纳。



要实施战略性找矿行动

加强与大型矿产企业和探矿机构对接合作,有序推动停产煤矿复工复产,加快盘活矿区边角资源。



04
推进防沙治沙和新能源、守边戍边一体化工程

实现防沙治沙与产业发展、群众增收多赢
























加强区域联防

以“沿边、沿境、沿路”为布局重点,以防护带“空白区、断点区、退化区”为治理重点,争取落实资金30亿元


持续深化同甘肃、宁夏等毗邻地区合作,一体推进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系统治理,推动黄河“几字弯”沿岸防沙锁边林草带全线贯通,实现三大沙漠锁边林草带“合龙”。


治理沙化土地29.6万亩


加强产业联动


适宜光伏治沙的,科学规划落地新能源项目。


适宜种树种草的,积极推广种植梭梭、白刺、花棒等治沙作物。


对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要坚决落实草原补奖政策。



加强全员联治

创新组织发动机制,通过组建农牧民施工队、劳务合作社等方式,有序引导农牧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参与防沙治沙。


对盟内国企和贡献大的民企,要多给政策、多开绿灯,让他们有序参与进来。



05
园区和产业提档升级工程方面

整合资源、明确抓手

建强园区、做大产业




1


集中力量建园区



阿左旗:抓好巴彦浩特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规划建设,快马加鞭推进敖伦布拉格园区项目落地和功能配套,力争乌力吉口岸年内常态化通关。


阿右旗:大力引进纯碱关联配套产业。


额济纳旗和策克口岸:加快推进煤炭储配交易基地、口岸扩能改造和互市贸易区建设。


高新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园区建设。


孪井滩:加快建设绿色有机节水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2


精准发力强产业


围绕全盟10条重点产业链,用足用好国家政策机遇,推进14家工业企业设备更新和工艺提升。


加力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加快出清“僵尸企业”,通过“腾笼换鸟”“二次开发”盘活闲置土地、水、产能等要素。


强化煤矿、非煤矿山资源集约化规模化开发利用。


积极推进腾格里工业园区煤焦产能扩增提质、智算中心建设和区域产业互动,力争园区产值突破100亿元


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3



抢抓机遇育动能


抓住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低空多元应用三个关键领域,加快建设低空飞行器试飞测试基地,示范推广低空+物流、文旅、应急、环保巡边等应用场景。


高标准打造国家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低空经济先行试验区和低空旅游经济聚集区。


培育发展航天燃料、火箭零部件仓储和特种钢、高品质镁合金、武器装备测试等关联产业。


力促启动建设大漠奇石产业园二期项目。



06
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方面

改善人居环境,夯实安全基础




→着力改善出行条件

<加快完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

7条等级公路:建成投用G331路井至甜水井、G213东风航天城至十四号基地等4条公路;开工建设G627额济纳旗至呼鲁赤古特、赛汉陶来至策克、G1817乌斯太至巴音呼都格3条公路。


4条铁路:加快银巴铁路建设进度;开工建设临哈铁路、乌海西至吉兰泰扩能改造项目;力促启动建设查干德日斯至巴彦浩特铁路;做好巴彦浩特至中卫(大坝)铁路项目前期。


1个民航项目:高质量建好阿左旗机场通改支项目,力争年内完成主体工程。


<强化区域电网支撑 >

开工建设定远营—海南、珠斯楞、阿日善、恩格4个500千伏输变电工程。


推动实施第一批新能源接网和城市供电能力提升等电力项目,逐步建成与新能源大基地相适配的区域电网。


→着力优化城乡环境


再打通一批“断头路”、建设一批停车场、安装一批充电桩。


全面消灭城镇旱厕。


改造提升文体场馆。


持续整治农村牧区人居环境。


→着力夯实安全基础


突出矿山、消防、危化、交通、燃气、食药等领域,系统谋划一批防灾减灾工程项目。


稳妥做好债务化解,协调推动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改革化险。


深化落实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快推进盟应急指挥中心、综合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持续加强基层综治中心建设。


扎实推进抗旱饲草料储备库实体化运行。


07
人才科技突围工程方面

汇集更多人才支撑和科创资源




人才引育要有更大力度

持续完善“1+N”人才政策体系,健全“3+X”精准引才机制。


深化与知名院校合作,加大校园招聘和宣传推介频次,足额兑现人才政策。


关心关爱在苏木镇工作的人才,让他们在基层一线经受磨练、增长才干。



鼓励创新要有更多实招

加快组建由龙头企业牵头的重点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大力开展重点领域科研攻关,力促在现代化工、新材料、骆驼产业、生态沙产业、低空经济等领域,建设一批创新平台、攻克一批关键技术、转化一批科技成果。


健全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养体系,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要给予全生命周期扶持。




丨文案:杨慧 田雪君 龙龙
丨编辑
:杨慧 
丨编审:田娜日莎
丨审核:白静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阿拉善融媒微信公众号

阿拉善融媒
以好内容赢得大流量 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