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说过这样一句话:“朋友在亲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为熟,结果反生隔离。”
人于人之间,关系再好,也要把握好尺度。
经典小品《实诚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魏积安和黄晓娟饰演的夫妻俩赶着吃完饭去看演出。
这时,郭冬临饰演的小石,没打招呼就突然来到他们家里,还留下来吃饭了。吃饭时更是擅自打开了桌上的酒,慢悠悠地喝起来,一点不把自己当外人。眼看着演出开始的时间快到了,夫妻俩很着急。
黄晓娟先是暗示他:"你早点回去,不然路上不安全。"见他还不走,只得硬着头皮明说:"我有急事,新春音乐会马上开演了。"郭冬临依旧没眼色,说她有事可以先走,魏积安在家就行。魏积安又不好意思赶他走,无奈地对妻子说:"要不你先走吧,我这有事走不开啊!"
明眼人都能看出,所谓"有事"指的就是郭冬临。没想到郭冬临把票从魏积安手里抢过来,说:"你有事就忙你的,我没事啊!这演出票挺贵的,不能浪费。"这就是典型的没有分寸感的表现。
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少见。
很少来往的亲戚,一开口不是托你办事,就是借钱;合租的室友,总是不经你同意就进你的卧室,睡你的床,开你的抽屉,翻看你的东西。
没有分寸感,是人际交往中的大忌。人与人相处最好的方式,不是不分你我,而是熟不逾矩。
电影《一代宗师》里有句台词:“做羹要讲究火候。火候不到,众口难调;火候过了,事情就焦。”
这个火候,就是“度”。把握好“度”才能维系一段感情。
丁元英在自己的好友竞争总裁的关键时刻,没有自作主张的提出自己的意见,而是在好友已有决断的情况下,才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很多时候,我们与人相处,不是不懂得亲近,而是不懂得“疏远”,模糊了自己与他人的界限,才导致关系变淡。
“人与人之间的任何关系,都是相互的。你给我珍惜,我给你值得,你给我距离,我还你分寸,如果真心换不来真心,那就学会转身,重不重要都不要了,舍不舍得都断了,九十九步是爱,最后一步是尊严。”
我们每天会遇到多少人?
陌生的,熟悉的,擦肩而过的......
形形色色,各色各样.....
有的短暂相遇,有的陪伴我们走了一段路程,有的成为了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无论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都要懂得把握分寸和距离。
人际交往中,太亲密了有时候是负担,太疏远了又会是隔阂,最舒服的“距离”莫过于人际心理学中的“三寸、三尺、三丈”。
利让三寸得人心
任何人之间说白了就是一种利益关系,我们所说的利益关系不仅仅是金钱上的“利”,感情上的、亲情间的、友情中的,都会存在“利”。
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存在就会有关系,有交集就免不了要彼此照应,而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就是相互成全。
常为他人分一杯羹,关系才会长远。
话留三尺不闯祸
聪明人的嘴,藏在心里,
愚蠢人的心,摆在嘴上。
这就是为什么直来直去的人被话是为“情商欠费”。
直言不讳,也许没有坏心,但绝对会被有心之人拿捏话柄,惹来灾祸,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就是这样吧;
心直口快,也许没有恶意,但绝对会伤了双方的感情,语言有时候是最锋利的利刃。
话留三尺不随口,淡交浅谈不随心。
界留三丈相处佳
这个世界上没有感同身受这一说,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未经他人事莫论他人非,我们不求别人理解,也不强求自己等同,只求相互尊重。
不论多么亲密的关系,都有不可逾越的界限。保护好自己的边界,不侵犯他人的边界,是所有关系种最重要的两件事。
不让别人过多介入自己的生活,事一种智慧;不过多介入别人的生活,事一种修行。
与人相处,关系太远,容易生疏;关系太近,容易生厌。最好的关系事亲密迪保持距离。
亲疏有度,才能久处不累;远近相安,才能彼此相挂。
往期精彩:
《天道》:上层人用利益维持人脉,下层人误以为关系就是人脉。殊不知没有平起平坐的资本,任何社交都无法换来有用的人脉。
《天道》穷人喜欢谈感情、谈道德、谈关系,唯独不谈钱,也从来不谈利益交换。这就是他们一直穷的原因:因为人与人之间利益交换才是本质!
《天道》丁元英:上层人吃透规则,下层人遵守规则;很多人破坏规则,是因为觉得规则是给弱者制定的。
你的每一个【点赞+在看】
都是对我的喜欢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