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平老师曾说:
“让一只鹤站在一群鸡当中,最终的结果不是鹤被鸡群同化,就是被鸡群逼死。”
生活中,许多人为了合群,和人组局打游戏,彻夜聊八卦。
当人群散去,人总会为浪费光阴而产生更大的空虚感。
民国时期,作家穆时英来到上海。
为打发时间,他结识了几位纨绔子弟,他们每天无所事事,只钻研怎么找乐子。
渐渐地,穆时英也开始变得不思进取,好久都不动笔写一篇文章。
没多久,他挥霍完了身上的金钱,写作事业却没有丝毫起色。
他这才后悔不迭。
从此与无所事事的富家子弟断绝了来往,每天独自待在房间潜心创作,发表了一系列备受好评的小说,最终成为了著名作家。
社交上的随波逐流,是对自我的消耗。
与闲人一起追求廉价快感,只能被多巴胺拉着不断下沉。
无效低层次社交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满足了一些即时的心理需求,让你觉得自我良好。
一个是即时奖励,社交中的点赞、迎合、短暂的热闹,我们听了后很愉悦,这种多巴胺刺激的享受,和刷短视频、快餐文化真的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一个是价值幻觉,人一多、场面一热闹,顿时产生了“我被需要”“我很重要”的错觉,于是乎,你似乎站在了舞台最中央。
当你不再迎合底层,把时间花在提升自己的技能上,才能摆脱空虚和迷茫,迎来高阶的人生。
低层次社交并非仅仅是低水平的情绪交换,而是一种“认知的圈套”。
《乌合之众》这本书说,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感到安全的归属感。
它让人们以为表面的热闹等同于价值,实际上,这种热闹是对内在匮乏的掩饰,对深度思考的逃避。
作家陆JJ刚进写作圈时,四处发名片,做自我介绍。
他经常不是跟这个大佬参加聚会,就是帮那个知名人士跑腿。
混了一段时间,好像人人都知道他。
但当他提出想要出版书籍时,人人都装作不认识他。
为什么?
因为他光忙着巴结这个,讨好那个,根本拿不出像样的作品。
像不像刚刚开上宝马时的刘冰;整天开着宝马车去会友,请人吃饭,各种打电话炫耀;事实是,宝马车不是他的,公司也不是他的,他随时都有可能被踢出局。
成年人世界里,价值是基础,利益是纽带。
与其四处拉关系,找人脉,不如好好发挥自己的天赋,建立自己的价值。
低层次社交不仅没有意义,更是会消耗你的能量,将你拉入更低级的阶层。
被狭隘的思维包裹之后,你的大脑慢慢被侵蚀,就如同井底的蛙,固守着自以为天的天。
作家刘墉曾说:“人这一生,其实限制你发展的,往往不是智商和学历,而是你所处的生活圈。”
从一个人的社交模式,大抵可以看出他所能到达的高度。
沉迷底层社交,追求肤浅而表面的快乐,过后是无尽的空虚折磨;
不动声色修炼自己,捱过最初自律生活的乏味感,往后便能尝到无限回甘。
往期精彩:
《天道》:上层人用利益维持人脉,下层人误以为关系就是人脉。殊不知没有平起平坐的资本,任何社交都无法换来有用的人脉。
《天道》穷人喜欢谈感情、谈道德、谈关系,唯独不谈钱,也从来不谈利益交换。这就是他们一直穷的原因:因为人与人之间利益交换才是本质!
你的每一个【点赞+在看】
都是对我的喜欢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