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铂汽车:耐得住寂寞撑得起豪华

汽车   2024-06-19 18:24   广东  

      

 

2004年6月,海尔创始人张瑞敏去上海参加沃顿商学院校友论坛,在台上侃侃而谈。观众看不见的是,鲜花和桌布下,他的双腿可能已经发虚。

         

 

那一年,海尔整个集团的利润率,只有1.2%,站在亏损的边缘。海尔站在十字路口,即便是见过大风大浪的张瑞敏,也不敢打包票能突围。

         

 

张瑞敏可能想不到,那几年中国家电的状况,20年后会在汽车产业重演:大家疯狂打价格战,根本无钱可赚;市场卷到极致,出海又面临欧美的贸易战;库存越来越多,很多车企裁员减产。

         

 

不少车企被逼入“墙角”,有些品牌就此倒下,行业内不坚定的声音也开始出现,不赚钱,市场又没有增量,未来还能走多远?

         

 

不过,如果让美的的何享健、格力的董明珠以及海尔的张瑞敏来评判,大概率不会认同这样的观点。


没下牌桌的张瑞敏,在2019年再次参加那个论坛时,海尔已经是全球品牌,而且利润率也重新回到近10%,净利有82个“小目标”。

         

 

          

 

张瑞敏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所有的企业都不能说自己成功,所谓的成功只不过是踏上了时代的节拍。

         

 

        

 

01. 昊铂在不在节拍上?

         

 

现在汽车行业内卷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当年的家电行业。

         

 

前几天和几个汽车行业的聚会,大家共同的灵魂拷问是:这个行业为什么变成这样了?问题肯定不是出在某一两家企业身上,而是大环境:

         

 

一是国内消费降级,购买力下降;

         

 

二是新能源汽车替换传统燃油车是百年未有的变局,中国为了抢占先机,预备了大量的产能,但没有料到逆全球化浪潮更加凶猛,自由贸易受阻,产能和市场不匹配。

         

 

这是中国汽车行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无论几万元的车,还是几十万上百万的车,都在市场上死扛,无一例外。像昊铂汽车这样的高端新品牌,产品价格定位为20、30万,很显然市场阻力更大。

         

 

值得管理层思考的问题在于,大环境会不会变好?没有谁能打包票,但这里可以用得上一句老话:悲观者总是对的,乐观者赢得未来。

         

 

经济发展有周期,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往往考验的是企业的战略定力和韧性。

         

 

从战术层面上看,市场上目前还没有能站住脚的中国纯电高端品牌,也就是说,没有一款中国纯电动高端车型成为爆品,包括创立已经十年的蔚来。   

         

 

从这一层面可以看出,中大型纯电车的消费时代还没有完全到来。理想汽车在推出MEGA遭遇滑铁卢后,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在于纯电动高端消费尚未启动,因此主动放弃了在今年推另外三款纯电动车的计划。

         

 

但研究汽车市场的人发现,高端纯电的消费市场在悄悄临近。这个理论的支撑点有两个:一是过去五年买油电插混、增程式大车的消费群体,经过了“带电”的培育,下一辆车大概率是纯电动车。这个群体开始进入增换购周期。

         

 

二是传统燃油车BBA车主要增换购时,部分车主会流向纯电动,这些人大概率不会选择BBA的纯电动车,而是会选择国产品牌。

         

 

市场在今年已经出现明显的取向:第二季度,BBA电动车动辄降价几十万,终端价格全线崩溃,原因无外乎就是在纯电动车时代,BBA完全没有了优势。

         

 

中国豪华品牌市场有450万辆的规模,如果纯电占30%-40%的份额,留给中国品牌有135-180万辆的规模。这是广汽埃安创建昊铂品牌,以及国产品牌会出现理想、蔚来、阿维塔、问界、极氪等的基本逻辑。

         

 

   

         

 

已经上了牌桌的昊铂汽车等中国高端汽车品牌,当下该考虑的是未来能否在与中国品牌的竞争中胜出的问题。

         

 

张瑞敏在海尔低迷的时候说,当你知道该走向何处时,你往往没有机会了,所以必须在下一个机会来临之前,就开启企业的机会之门。

         

 

02、高端化的两条路径

         

 

中国新能源汽车存在高端化机会,这是共识。如果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存在做大做强的机会,那么高端品牌就是机会金字塔的塔尖。

         

 

高端化的核心在于,有没有能力实现。比如高合就是能力和定位不匹配的代表品牌,定得太高,摔得越重。

         

 

理想汽车去年市场忽然爆发,可以算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模式:一是它创造了产品新品类,利用增程式动力系统成本较低,加大在内饰等部件上投入,做出了品牌特性,讨好了家庭的决策者妻子和孩子。这是理想将用户思维,运用到了极致;   

         

 

二是增程式满足了一部分需要用大车、开长途的群体,这部分群体恰好在过去两年换增购,市场上竞品又不多。市场馅饼掉下来,理想自己都没完全预料到。

         

 

理想汽车抓到了一波市场爆发,但这并不是高端化唯一的路径,也不被一些汽车市场研究者认同:本质上它不是技术创新的成功,而是用户思维的押注。

         

 

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认为,造车是长期主义,高端化需要以技术、制造、供应链、企业组织文化等几大维度为基础,走向更高的层级,不是网红式的一波流玩法。

         

 

昊铂汽车可以说是另一种模式的代表。它的底层其实是技术和制造,站在广汽和埃安的基础上去做技术创新,比如无图智驾、5C闪充以及全固态电池,通过技术创新确立品牌高度。

         

 

         

 

昊铂的高端化,是技术创新驱动的。用户思维没有错,但用户思维容易演变成为讨好用户,在看得见的地方下功夫,冰箱彩电大沙发的体验冲击确实很大,但古惠南认为,汽车的终极目标是开不坏,除了看得见的豪华,还需要有不见的豪华。   

         

 

说到底,就要想清楚,中国高端车凭什么打败BBA?核心要素无他,肯定不是看得见的豪华,而是新能源智能大潮下的技术革新。

         

 

决策者难就难在,如何取舍。在浮躁的互联网时代,流量为王、碎片化接受信息,它不需要逻辑,只需要情绪。长期主义天生缺少流量,而善于制造流量的车企,往往更容易看到效果。

         

 

这是一个需要回归常识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第一性原理的时代。无论是智能汽车,还是传统燃油车,只要是造大宗耐用品,本质是一样的,那一定是做时间的朋友。三五年内造出的网红车和网红品牌,在用户用车三五年后小毛病频出时,一定会被反噬。

         

 

昊铂汽车其实是懂造车规律的,这是快和慢的“相对论”。在汽车行业,有人说“慢就是快,快就是慢”是有道理的。就像丰田接住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中崛起,1983年创立豪华品牌雷克萨斯后,还是用了十几年才立稳品牌。

         

 

   

         

 

现在,海尔的张瑞敏已经退居二线,不用再操心。2023年,海尔营收2614个“小目标”,净利润166个“小目标”,比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集团还多20多个。

         

 

2018年,达沃斯论坛评选出了中国唯一一座灯塔工厂,是海尔的工厂。五年后的2023年,全球唯一一座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在中国出现了,它就是昊铂汽车的工厂。

         

 

造车比造家电更难,但之所以拿家电类比,其实制造的本质是一样的。不止一位登上珠峰的知名企业老板说过,做企业的终极总结只有一句话,市场低潮时更需要韧性,要耐得住心,耐得住寂寞。    

新锐汽车观察
传播信息,分享思考,共享价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