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停滞的标志,出现在12月16日。
这一天,德国国会罕见举行了一次针对朔尔茨政府的信任投票,394名议员投下反对票,207票赞成,116人弃权。
朔尔茨政府嘎然而止。接下来,就是总统解散国会,等待明年2月23日重新大选。
在政府停滞的背后,以汽车产业为代表的德国经济,也正在崩塌。德国经济的引擎,大众汽车正在关闭三座本土工厂,谋划数万人的裁员;德国的“汽车零部件之王”博世,也已经宣布裁员近万人。
我们耳熟能详的BBA、保时捷,汽车零部件商采埃孚、大陆、舍弗勒等等,也都减产的减产,裁员的裁员。
那个前几年还被很多人仰视,高高在上的“德国制造”、“德意志精神”,日耳曼人的优越感,忽然就崩塌了。
01.
12月9日,大众汽车总部所在地狼堡,聚集了附近9家工厂的近10万大众员工,再次进行了2小时的警告性罢工。
大众原本计划裁员3万人。在员工和工会的压力下,大众管理层不敢吭声,否认了裁员计划,但提出了14万人降薪10%的计划。
按照协议,大众确实没有权力裁掉员工。1994年,大众就与工会签订了就业保障协议,该协议规定大众无权在2029年之前因企业经营原因解雇员工。
在德国,很多企业和员工的关系都是终身聘用制,并且工会在企业管理中,拥有极大的权力,甚至参与董事会决策。
但和很多大型企业一样,大众的问题是,已经保证不了当前数量的工作岗位。大众的高管沮丧地说,大众在欧洲的销量,较疫情之前减少了50万辆,相当于两座工厂的产能。
根据三季度报,大众三季度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43.4亿欧元降至15.7亿欧元,同比大跌63.8%;营业利润为28.6亿欧元,同比大跌42%;营业利润率从6.2%降至3.6%,为四年多来最低水平。
也就是说,大众的赚钱能力在大幅度下滑,地主家的余粮也不多了。
不过,德国的汽车工人可不像我们,个个不是省油的灯,指着CEO的鼻子就敢骂:赚不赚钱是你们管理层的事,员工的利益可不能打折扣。
不但不能打折扣,还要加工资。大众的几十万在生产线上打螺丝的工人,委托工会去跟管理层谈判,要求涨薪7%。
一个让我们中国人无法理解的奇观出现了:企业管理层想着裁员、关工厂和降薪,而员工还在想着涨薪。
同在一家公司内,但又像在两个世界里。
这其实跟德国人的严谨、刻板、理性,以及几乎与不近人情的原则性性格相关,员工也不是不知道公司的情况,但他们认为,那不该由普通员工操心。
“打螺丝的”操心的是,俄乌冲突后,德国物价大幅度上涨,尽管今年有所缓解,但涨上来了就不会在跌下去,一家人生活得有保障,不加工资怎么行?
工会代表员工利益,准备和企业管理层进行持久的斗争。管理层则不太敢说话,毕竟工会不是好惹的,但那边董事会的诉求又没办法满足,左右为难,僵持不下。
这不是大众的裂痕,而是所有德国企业都要面临的裂痕,赚钱能力强的好解决,赚钱能力弱一点,受冲击较大的,只能慢慢谈。
不只是汽车行业,机械制造、化工等等被称为“德国之光”的产业,都在冲击之列。而这三个产业,占了德国GDP的30%。
这种普遍的现象,肯定会扩大到了政府部门。朔尔茨自己都觉得搞不下去了,明知道信任投票对自己不利,仍支持了投票。
现在的朔尔茨,即使有计划,也在多派势力的政府中拉扯,无法实施,只得自我终结。
02.
德国经济早就停滞。今年三季度,原本预计负增长的德国GDP,意外增长0.2%,让人心底飘过一丝暖意。
但衰退似乎才刚刚开始,因为政府根本没有强权手腕,做大面积的改革。朔尔茨有一个“大规模开支计划”,承诺提高最低工资,降低食品税收,严格债务管理,但他根本推行不了。
所以,很多人预测,德国下一任政府极可能由极右翼主导。
到底是什么将欧洲第一大经济体推入黑暗?
俄乌冲突后,欧洲的能源价格开始大幅度上涨,能源危机和供应危机随机到来。德国化学工业协会(VCI)估计,当前阶段德国的能源价格比美国高出5倍、比中国高出2-3倍。
导致的结果是,直接削弱了居民部门的消费和企业部门的生产,物价上涨了,企业的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也大幅度提高。
在过去四年,欧洲工业电价涨幅普遍在50%以上,平均电价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遥遥领先。
德国作为制造业强国,过去一直保持了较高的贸易顺差,但随着成本大幅度上涨导致的制造业竞争力减弱,贸易顺差开始大幅度下滑。
这给了中国等新兴汽车国家机会,汽车出口忽然大幅度增长,成就了从2021年起的汽车出口的“三年爆发”。
由于地缘政治、大国博弈等因素,大众、博世等在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中,碰到了旧势力的抵触情绪,包括气候政治化,欧盟对碳排放目标反反复复,致使动作迟缓、变形。
大众在智能化上曾寄希望于其软件子公司Cariad,即便投入了巨资,但等到要用时,才发现拿着高工资的德国程序员,根本交付不了稳定的产品。
回头一看,发现中国的车企、美国的特斯拉,已经甩了自己一条街,想撵都撵不上。只得给小鹏汽车砸了50亿元,算是参与了进来,但这并不能让大众放心,于是又给美国的Rivian砸了58亿美元,留一个后手。
打不过就加入,是一个极其无奈的武器。
德式思维的强项在于严谨、精密的制造,但恰恰是它强项制约了他在软件领域的开拓,汽车智能化、AI等领域,已经和中美越拉越远。
德国的崩塌,进一步延伸到了海外。
在中国市场,保时捷计划将包含正式、外包等岗位的员工,裁减30%,赔偿或按N+6的标准执行。保时捷的母公司大众汽车,今年上半年,在华市场交付量只有134.5万辆,同比下滑7.4%,裁员早在10月就已经进行。
下一个时代,那些曾经在我们生活中充当重要角色的德国汽车,可能会快速走向边缘,那些西方世界的“高档”,一步一步走下了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