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所:雍天琪
我们地处西北,依黄而兴,这片土地既孕育了生机与希望,也存在水资源合理利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何协同共进的深刻思考与严峻挑战。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治水论述摘编》,我深受启发,结合实际工作,有了以下的所学所悟、所思所想。
善为国者,必先治水。古往今来,治水兴水都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古有大禹治水,改堵为疏,因势利导,郭守敬不为素餐,修复黄灌,凿通京杭,彰显着治水对于国家稳定、人民幸福的重要性。但我们也深知,黄河水资源的珍贵与有限,必须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学习《摘编》,犹如获得一把钥匙,破解水资源困局。在工作中,我们要积极投入到治水节水的工作中、宣传中,及时整理学习最前沿的治水理念,请群众做我们的宣传员,让节水护水的种子埋在田间、长在地头。
灌溉之事,为农务之先务。灌溉作为农业用水的关键环节,关乎粮食安全。治水是灌溉的基础保障,灌溉是治水成效的重要体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灌溉前期我们要积极深入灌区,协调各用水组织,实地摸排备灌情况,精准分析水情灌情,详细编制用水计划,有利于提高灌溉工作质效。在灌溉中,及时了解灌溉情况,对水量进行校测复核,根据用水实际进行动态调整,做到高效灌溉,有效节水。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水利事业艰辛且漫长,逆流而上,不负青春是我们应有的底气。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人的寄语中说道,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开拓思路,转变观念将是我今后工作中的重点,把学习所得和工作热情转化为落实各项工作部署的坚定行动,转化为务实担当的工作作风,扑下身子抓落实,在新时期水利工作中提升能力,练就本领,担当作为。同时,要坚守初心,深入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以兴水惠民为己任,主动对标对表“四水四定”示范区要求,在精准化调度、精细化供水上下功夫,开拓进取,锚定目标,全力服务好灌区群众,保障汩汩清流浸润农田,尽快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新时代水利青年。
治水之路任重道远,相信只要我们凝聚力量,厚积薄发,就一定能够写好治水兴水这篇大文章,让黄河水在塞上大地长流不断,润泽千秋。
大武口所:杨 丽
小时候,我们都曾学过这样一首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但曾经同心、红寺堡一带旱区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种了一帽子,收了一抱子,打了一套子”,意思就是说:那时候种一亩地,用帽子装种子,收获的麦子也就能装一大包,磨成面粉,只能装一袖套。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究其根源,实则当时干旱少雨,水源匮乏所致。自无米下锅至仓廪充盈,水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治水、爱水、惜水、护水至关重要亦刻不容缓。
《习近平关于治水论述摘编》为我们水利人治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党始终把水利作为农业的命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有肥无水望天哭,有水无肥一半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靠天吃饭问题,根本的一条是大兴农田水利。既要重视大型水利工程这样的“大动脉”,也要重视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而作为唐徕渠末梢大武口管理所中新入职的一员,尽管入职时间不长,但在这几个月的工作中,亦深刻意识到,我们就是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排头兵”。
深化政治理论学习 筑牢思想根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要始终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位,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学习,按时参加管理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会议,认真听取领导讲话和党课学习;另一方面,在闲暇时间主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原原本本学,切合实际悟。
精进业务能力,锤炼工作技能,不断提升自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打好主动战。从冬灌行水开始,我通过积极与巡护员一起巡护渠道,沿渠检查各节制闸、退水闸、斗口、涵洞等水工建筑物,打捞柴草杂物,学习旋杯式流速仪和旋浆式流速仪,学习调度管理相关知识等,不断提高自身各项业务能力。
节水行动,始于足下,从生活点滴做起。“人人节约一滴水,积少成多也是宝”,作为新时代的水利人,应牢固树立“四水四定”理念,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出水利人的本色,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为了那一抹清泉能绵延更久,为了大地母亲的滋润不息,更为了我们及后代的蓝天碧水梦得以延续,节约用水,不仅是对自然的温柔以待,更是对未来的深情守望。
我坚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必定能让每一滴水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让我们携手并进,为水利事业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