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寒渐浓 陪伴暖人心

文摘   2024-12-21 07:01   河南  

WINTER

SOLSTICE

《冬至日》


宋·苏辙

阴阳升降自相催,齿发谁教老不回。

犹有髻珠常照物,坐看心火冷成灰。

酥煎陇坂经年在,柑摘吴江半月来。

官冷无因得官酒,老妻微笑泼新醅。

WINTER SOLSTICE


传统二十四节气—冬至

莫为蹉跎恨 今宵梦最长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由于中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中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民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冬至三候


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意思是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太阳高度自此回升、白昼逐日增长,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习俗

冬至节,民间历来十分重视。先秦时期,南北各地风俗文化各异,各地的风俗尚未融合普及,很多节日有历史,乏记载。很多古已有之的节俗活动在著作上鲜有记载。

吃饺子

在中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民间传说认为饺子乃东汉医圣张仲景所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将羊肉及一些祛寒的药材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称为“娇耳”,煮成“祛寒娇耳汤”分给百姓食用,治好了百姓耳朵上的冻疮。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制作食物,叫做“饺子”或“扁食”。民谚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

吃汤圆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物,“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喝酒

在古代,有些文人、士大夫会组织所谓的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吃糖葫芦

在北方一些地区,人们也会在冬至这一天吃糖葫芦,这种小吃甜蜜可口,寓意着甜甜蜜蜜的生活。

挑灯笼

在南方,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挑灯笼,祈求明年顺顺利利,不受黑暗的影响;在北方,人们也会点烛火,祈求平安和好运。

逛节市

在一些地区,冬至也是逛节市的时间。人们会在这一天前往节市购买年货,如糖果、干果、蜜饯、新衣服、新鞋子等来庆祝这个节日。




冬至养生


冬至是阳气初生、阴气极盛的转折点。冬至养生,关键在于温补阳气、驱寒保暖、调理气血,以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冬至养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吧~

饮食注意

饮食调养应以温补为主,旨在驱寒保暖,补充人体所需热量和营养。建议多吃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等。

此外,可适当多补充黑色食物,如黑米、黑豆、黑芝麻等,这些食物与肾相应,有助于补肾藏精,增强免疫力。日常可喝养生茶,如桂圆红枣枸杞茶,可益气养血、驱寒通络,尤其适合气血不足、手足不温的人群

生活起居

冬至时节遵循“早睡晚起”起居原则,特别是老年人及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人群,还要注意保暖防寒,头部、背部、足部是保暖的重点。

运动建议

建议选择强度适中的温和运动方式,如散步、打太极拳、练瑜伽等。冬季寒冷干燥,人易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可适当多与亲朋好友聚会聊天,或培养兴趣爱好以陶冶情操、愉悦身心。


在这个冬至,

让我们一同感受冬天的气息,

庆祝岁月的流转。


END







统筹 | 郑倩倩

审核 | 武小靖 王世欣

责编 | 祝   婕

来源 | 上海发布公众号 网络

(声明:以上为科普知识仅供参考,具体请务必遵医嘱。“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往/期/回/顾



大国风范,匠心品质!我校执行董事长王晨接受《大国匠心》栏目专访

澍雨润心 青衿逐梦

点赞

分享

在看

留言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发布澍青权威信息,展示澍青校园生活,服务广大师生校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