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雪莉
源自:大胡子说房
今年快结束了,所有的一切在2024年就要尘埃落定了。
今年有一个段子,说是今年有两波人是最后悔的:
一波是20-21年的时候买房的,现在保守亏个30-50%。
另一波是20-21年没卖房的人,否则现在可以多赚30-50%。
可见,不管你有房没房,你都特别关注一个关键点:买房/卖房的时机。
最近1个月,越来越多人问我,到底还要不要卖房,明年楼市到底会不会回暖。
所以,今天我不谈宏观的,谈点一些底层、不变的理念,或许对大家做买卖决策有所帮助。
01
个人的努力在趋势面前,很多时候不值一提。
你赚了多少钱,和你努力无关,只和你有没有抓准趋势,做对选择有关。
当下我们正面临什么?
第三次房改,而这一次,又给了无数人一个选择的机会。
第一次房改,是50-60年代,那时候的住房属于国家福利分房时代。
第二次房改,是1998年,国家正式启动住房商品房,福利分房时代结束,住房进入商品化时代。
随后的三年时间,是房价大涨的时候。
第三次房改,是2023年,提出要双轨制并行,商品房归商品,保障房归保障。
很多人看到这句话,实际上也是无关的。
双轨制到底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商品房和保障房在未来将同等重要。
以后居者有其屋的任务,不是靠降商品房的价格,不是靠调控把房价降下来,而是靠发展保障房去走。
反过来,你就要思考,未来对商品房的限制可能会越来越少。
我们参考香港和保障房的发展,从提出双轨制以来,没钱的都去排队申请保障房了,有钱的去买商品房,随后房产的价值产生巨大的分化。
能被保障房替代的都是老破大或者远郊的商品,而核心地段的好房子就继续升值,成为稀缺的优质资产。
新加坡和香港有一半以上的人都住在政府提供的保障房里面,但是商品房却是全球最贵的几个国家(城市)之一。
所以有些房子,该涨的就让他涨,也不要限制。
至于买不起的,排队住保障房就好了。
非要把商品房搞到人人都买得起,才是逆规律的。
谁能保证说只要你去北上广深打工,那你就一定能买得起房子,强行让所有人都买得起房子,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所以为什么多次提出保障房,甚至今年是大力用收储的方式去筹集保障房。
那是因为老板开始清晰的知道,去调控商品房,所谓限售限价限购,对商品房控制涨跌是没什么意义的。
保障房就像是公交车,有基本的出行准备,那地方做好兜底的使用就好了。
但你想出行更舒服,可以买私家车。
而商品房就像是私家车,有条件的就去买,丰俭由人,有人买10万的,也有人买100万的。
所以很多人问我手里的房子要不要卖掉,你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想想未来。
第三次房改本质就是对所有房子一轮大洗牌的过程。
有些房子,如果最后没人接盘,就会和保障房的价格一样,甚至还更低。
所以你只需要问清楚自己:
如果都不是,那为什么还能涨?
大部分人问出这些问题的时候,心理多少都清楚一点的,但很多人是不想面对现实的,会找各种理由去让自己不卖房更合理化。
比如这房子有最好的小学和初中,这房子也没怎么跌,又或者是他所在城市有多么特别多么特别,或者是这2年没跌多少。
各位,房子买的是资源,你可以理解为房价是一个城市的门票钱。
有些城市房价贵,是因为资源好。
房子的命运最终都是取决于这个城市的兴衰,这个城市有未来,房子才有未来。
或许短期你没感受到你所在城市的房价跌了多少,但未来呢,如果你能接受下跌,其实也不用来问我,这房子到底要不要卖掉。
未来很多城市的房价,会无限接近于本地的工资水平。
所以别问我还要不要卖房,多问问你自己你所在的城市未来如何。
因为你在三四线城市自住的房子,更多是消费品,消费品这东西,取决于个人的需求和喜好,有人喜欢买名牌包,有人喜欢帆布包。
这就是刚需,刚需讲喜好,讲值不值得,不讲收益。
因为只有资产品,才会更重视价格的涨跌,才会更注重收益。
02
房地产其实是一个周期的生意。
20-21年买房的人和20-21年没卖房的人,都后悔了。
为什么,其实就是对周期的理解一无所知。
为什么常常说,买房卖房的时机特别重要,很简单,如果你在市场顶部买入,就算是一线城市最好的房子,也不会升值。
而如果你在市场底部入手,可能房子不一定好,但未来你也有机会赚到大钱。
所以新的问题又来了,现在所处在一个什么时期呢?
1、经济不可能一直高速发展,所以房价不可能一直涨。
2、再大的危J,也都有结束的时机,而物极必反,也同样会出现。
1)收储
2)城中村改造
3)控地、第四代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