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出版了一部特别的学生读物——《世说新语(人物版)》。本书精选397则《世说新语》故事,按89个人物重新编排,再按身份归于不同门类之下,配以精良的注释和译文、准确到位的评析,以及近200则知识拓展,希望提供一部学生会读、爱读、能读下去的《世说新语》。本书正在中华书局天猫旗舰店、中华书局京东旗舰店销售,敬请广大读者关注。本期我们请到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陈智峰老师为我们介绍如何利用这部人物版阅读《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人物版)》,[南朝宋] 刘义庆 撰 华文轩 选注《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曾被人推荐为当代公民十大读物之一(与《论语》同列,古典文学仅此两种),又被新课标、新教材推荐为中学生必读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中学生该如何读《世说》呢?笔者曾带领学生共读《世说》多年,认为以下几种方法较为有效。
《世说》原书共36门(即36个主题词),上千个人物分散穿插在36门中。而本书的最大特色就是按人物专题将散落在各门中的章节进行重新归类、集中编排,如此一来,使得其中的重要人物的形象变得鲜明且丰满。这样的编排,尤其适合于中学生阅读。我们可对各个人物进行专题阅读,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全面地构建人物形象。如第一单元中的曹丕,选编的五则故事折射出他性格中的不同侧面:第一则(伤逝17.1)中他为了纪念才子王粲而不顾自己身份带头作“驴鸣”,凸显了他的爱惜人才与率真性情;第二则(惑溺35.1)中他抢在曹操之前掳走甄后足见其好色;第三则(文学4.66)中逼迫弟弟曹植七步作诗则突出了他的阴险毒辣;第四则(尤悔33.1)以毒枣毒杀弟弟曹彰更彰显了他的卑鄙歹毒;第五则(贤媛19.4)中袭占曹操的宫人则突出了他的荒淫无度、寡廉鲜耻。当然,作为首开“假禅让、真篡位”先河的曹丕,被后世文人所诟病是在所难免的,我们阅读时不能将这些故事都当成史实来对待。宋代大儒朱熹曾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由于《世说》中的大部分故事篇幅都比较短小,因而特别适合熟读成诵;又加之《世说》中的许多故事蕴含哲理,故而需要我们精思。如第一单元中的司马绍1(夙慧12.3):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故事中的司马绍才几岁,却能明白“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的道理,让在场的大臣们相形见绌。而前后两次的不同回答运用了对比、烘托手法,让晋明帝的聪慧形象跃然纸上。这种以“微言”寓“大义”的故事值得中学生熟读精思。批注评点,是指阅读过程中,在书籍的天头、地脚、空白处圈画并写下阅读心得的一种读书方法。批注,即把读书时的感想和疑问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评,评论,即对作品的内容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点,圈点,即对文章精彩的地方加上圈点。批注评点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方法,在我们阅读古诗文时尤为适用。如第一单元的司马昱8(尤悔33.15):简文见田稻,不识,问是何草,左右答是稻。简文还,三日不出,云:“宁有赖其末而不识其本!”此则故事,历代文人已有不少批注,如刘孝标在《〈世说新语〉注》中点评道:“文公种菜,曾子牧羊,纵不识稻,何所多悔!此言必虚。”而王世懋在点评中反驳道:“简文生富贵,不知稼穑艰难。此愧大是良心,而注驳之何居?”我们也可以这样批注:“简文帝连稻都不认识,真可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善于自我反思、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里的“不求甚解”不是说读书马虎或含糊,而是指读书不穿凿附会,不拘泥于某个疑难字词。如果碰到某个并不常用且无关紧要的字,我们不妨放一放,先跳过去。正如鲁迅先生所倡导的那样:“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
如第一单元的司马绍3(假谲27.6)这则故事中,有一个词叫“巴賨马”,其中的“賨”字是非常用字,我们只需根据上下文语境,大致推测出“巴賨马”是一种产自“巴賨”的马就可以了,没必要在此深究下去,因为这个词并不影响本章的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可以找到两者的结合点,以读促写,以写带读。每学完《世说》中的一个人物,我们都可以尝试为这个人物写一篇人物短评。如第一单元中的曹操4—7,不仅让我们了解到曹操的形象,也让我们熟识了杨修的形象。我们可以尝试写一则关于杨修的点评:在《世说》中,杨修被描绘成一个聪明绝顶、机智过人的人物。他的智慧和才华令人赞叹,但他的命运也让人唏嘘。
杨修不仅在政治上颇有见识、能洞察时局,且在文学和言辞上也有着出众的才华。例如“绝妙好辞”的故事中,杨修能够迅速解读曹操所见碑文背后的隐语,展现了过人的智慧和才情,连曹操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在才智上与杨修有“三十里”的差距。
然而,杨修的聪明也给他带来了悲剧。根据史书记载,杨修因为过于聪明,多次触犯曹操的忌讳,最终导致自己被杀。可以说,杨修的聪明才智反而成为了他的致命弱点。
总而言之,《世说》中的杨修是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
苏轼在《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中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世说》的确值得我们一读再读。(作者系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二级正高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曾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研究20多年,研究成果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教学成果奖等奖项。原标题为《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试谈中学生如何读〈世说新语〉》)
魏晋名士的教科书,文言学习的好帮手
《世说新语(人物版)》
[南朝宋] 刘义庆 撰 华文轩 选注
简体横排
16开 平装
978-7-101-16824-2
保存图片至相册,打开“淘宝”扫码即可购买
(统筹:一北;编辑:岚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