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艾灸3个穴位调理!

文摘   健康   2025-01-24 20:00   广西  
点上面“黄槿说”关注,每晚20点更新
疾病查询、健康指导、养生经典、有病不求人
各位家人,大家好,我是黄槿。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句话,恰恰道出了疾病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治愈之不易。而胰腺炎,这个现代医学名词,在中医的语境里,同样有着自己的解读和调理之道。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用艾灸这一传统中医疗法,调理胰腺炎,让健康的丝线,一丝丝抽回。

一、认识胰腺炎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胰腺有水肿、充血,或出血、坏死。临床上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胰腺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性胰腺炎是胰酶消化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胰腺呈水肿、出血及坏死,故又称急性出血性胰腺坏死,好发于中年男性,发作前多有暴饮暴食或胆道疾病史。

慢性胰腺炎是由于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造成的一种胰腺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有的病例急性期不明显,症状隐匿,发现时即属慢性。临床上常伴有胆道系统疾患,患者有上腹痛、脂性泻,有时并发糖尿病。慢性酒精中毒时也常引起本病。

二、中医解读胰腺炎

中医认为,胰腺炎的发生与脾胃湿热、肝胆气滞、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脾胃湿热,导致湿热蕴结于胰腺,阻碍气机,引发疼痛;肝胆气滞,疏泄失常,亦可导致气机不畅,形成胰腺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湿热内生,亦是导致胰腺炎的重要原因。

三、艾灸调理胰腺炎

艾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扶正祛邪的功效。在调理胰腺炎的过程中,艾灸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调理胰腺炎的3个穴位:
食窦、中脘、章门

1. 食窦穴

食窦穴位于胸部,当第五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此穴为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之交会穴,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作用。艾灸食窦穴,可以调和脾胃功能,缓解胰腺炎引起的胃痛、腹胀等症状。

2.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此穴为任脉之要穴,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作用。艾灸中脘穴,可以促进脾胃升降有序,调和气血,有助于改善胰腺炎引起的消化不良、胃痛等症状。

3. 章门穴

章门穴位于侧腹部,当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此穴为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之交会穴,具有疏肝利胆、和胃止痛的作用。艾灸章门穴,可以调和肝胆气机,缓解胰腺炎引起的胁痛、口苦等症状。

以上穴位,每天艾灸一次,每个穴位艾灸15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休息1~2天,再继续下一个疗程,连灸4个疗程,可视情况增加疗程。

四、日常注意事项

除了艾灸调理外,胰腺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饮食调理: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过于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情志调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中医认为“怒伤肝”,情绪不佳容易影响肝胆疏泄功能,加重病情。

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劳累等不良作息习惯。

适当运动: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轻度运动,有助于调和气血、增强体质。但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如有问题要调理,可在下方留言区留言,我会解答

往期好文推荐(点击蓝字阅读):

幽门螺旋杆菌,口气重、胃炎胃溃疡的“元凶”,艾灸4个穴位调理!

面部6大美容穴,经常按一按,改善皱纹、皮肤松弛,健康又美丽!

事关甲流,重要提醒!附: 中医外调疗法和防控方法

甲亢,艾灸3穴调理!

点赞 + 分享 + 在看愿天下无疾  

黄槿说
(关注立即免费领取视频课程)愿天下无疾病! 普及中医养生知识,传播祖国中医文化,让中医养生普惠百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