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评论(三)
当前,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区域竞争已进入“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决战时刻。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成为破局能级不足、要素制约的关键之举。正如全省“新春第一会”强调,“稳增长关键是稳投资,稳投资首要是抓项目”。想要在产业升级与人才集聚赛道上抢得身位,唯有全力奔跑!
过去一年,“芜湖速度”持续刷新记录:三山经开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当年签约、当年投产,繁昌臻驱科技更是完成5个月签约、开工、投产、入规“四级跳”……好项目落地、产业链拔节,彰显出城市发展势能的强劲脉动。
三山经开区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项目。陈剑 摄
新春的战鼓再度擂响,如何跑出超常规的“加速度”?关键在于以系统性思维推进几大专项行动,构建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的“双招双引”生态。
我们要实施招商“敲门行动”,靶向发力强链补链。招商绝非“捡到篮里都是菜”,而是“提着灯笼找珍珠”,要聚焦首位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精准突破。
例如,以“扫街式”拜访锁定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核心供应商,引入技术研发、关键零部件等高端资源,打造全球供应链中心;
瞄准十大新兴产业25条赛道,定向招引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企业及行业头部项目;
依托18个创新园区布局人工智能、氢能、合成生物等前沿科创项目,发展新质生产力;
招引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形成“以产兴城、以城聚人”良性循环。同时,招商还需“聪明”,构建产业链全景数据库,搭建“招引芜优”智慧平台,实现从“经验决策”到“数据决策”的跨越。
芜湖数字经济产业园。邓健 摄
我们要实施招才宣讲行动,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人才与城市,从来都是双向奔赴。
芜湖需以“百校大宣讲”升级版为抓手,加强“政产学研金服用”全方位合作,推动人才招引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
学习深圳经验,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安家落户、子女入学到创业扶持的全周期服务;
动态梳理企业技术需求,推动科研成果在芜高效转化;
建立“人才需求—供给”动态匹配数据库,确保引才政策与企业需求精准适配。
我们要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让企业安心扎根。营商环境是城市竞争力的底色。
营造更舒心的生活环境,构建5分钟便民生活圈、15分钟综合服务圈,建设高品质生活街区,增强城市与人的情感链接,助力企业更好留住人才。
今天的芜湖,站在历史的新起点。这里,有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璀璨机遇,有省委省政府的殷切希望,更有近400万人民的奋斗热情——
干部要敢拼:用“三顾茅庐”的诚意打动企业,用“倒屣相迎”的热情拥抱人才。
企业要敢闯:这里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让每个创意生根,让每滴汗水闪光。
人才要敢为:芜湖许你星辰大海,你许芜湖无限可能!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一次与梦想的约定。让我们以“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拼劲,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共创省域副中心的新辉煌。未来回望,这片热土上绽放的,必将是一张张梦想成真的笑脸、一曲曲奋斗无悔的赞歌。
长风破浪正当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芜湖,加速!
▍记者:大江评论员
▍编辑:朱辰婉
关注大江资讯,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