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高被引科学家人数”排名,北大、浙大并列第2,中农大排名第8

文摘   2024-12-18 04:01   上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我国大学“高被引科学家人数”排名解读:不止是数字背后的意义

从一组数据说起

1




昨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备课,几个老同事突然推门进来,手里拿着刚出炉的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老张兴奋地说:“叶老师,快看看这个榜单,咱们中国的高校表现真不错!”


作为一个从教20多年的老师,每次看到这样的好消息,我都特别激动。


数据显示,今年全球6636名顶尖科研人才入选,分布在5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家机构。


翻看详细数据,我不禁感慨,这哪是简单的数字,分明是一张张为科研奋斗的面孔,一个个为学术拼搏的故事。


让人振奋的排名

2




记得上周末,我在给儿子补课时,聊到了他心仪的几所大学。


这不,现在正好用这份榜单给他做个详细分析。


清华大学以最多的入选人数位居第一,北大和浙大并列第二名,上海交大、复旦紧随其后。


特别让我惊喜的是,中国农业大学以25人的成绩排在第八位。


我跟儿子说:“看到没,一所大学的实力,不光要看它的招生分数,更要看它在学术领域的贡献。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科研工作者日复一日的坚持。”


深入解读排名变化

3





说起中国农业大学,就不得不提一个特别的发现。


上个月,我带女儿去参观中农大时,一位老教授告诉我,学校这几年在人才培养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果然,从数据上就能看出来:从去年的16人增加到今年的25人,排名上升了13位


更让人惊喜的是,中农大的人才结构越来越优化


他们现有的2090名专任教师中,教授达到795人,博士生导师有1334人


记得老教授说过一句话:“好的大学就像一棵大树,要长出更多枝叶,就得有更强壮的根系。”


高被引学者的意义

4




有家长问我:“叶老师,这个高被引到底意味着什么?”我就用做菜来打个比方:普通的厨师能把菜做得很好吃,但真正的大师级厨师不仅能做好菜,还能创新菜品,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高被引学者就是这样,他们的研究成果被全世界的同行广泛认可和引用。


科睿唯安这份榜单统计的是2013年至2023年这11年间的高被引论文。这就好比是学术界的“米其林指南”,不是看一时的表现,而是看持续的贡献。


教育的深层思考

5





前两天,一个学生跟我讨论选专业的问题。他说:“叶老师,我听说农业专业不太吃香?”我给他讲了个故事。


我说:“你知道吗?


中农大最近几年在生物育种、耕地保护、营养健康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他们培育的新品种,解决了很多农民的实际问题。真正的一流大学,不在于它多么光鲜,而在于它能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多大贡献。”


给考生和家长的建议

6




作为一个在教育一线工作了这么多年的老师,我特别想对考生和家长说几句心里话。


选择大学不能只看表面的光环。高被引学者数量是个很好的参考指标,它告诉我们这所学校是否有真正的学术实力。就像我经常对学生说的:一个真正优秀的大学,应该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


我注意到中农大这些年的变化特别大。


他们不仅在传统农业领域保持优势,在乡村振兴、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新兴领域也有很大突破。


学校实施的“315人才引进工程”和“2115人才培育发展支持计划”,就是很好的例证。



对教育的一点思考

7




最近这些年,我看到很多高校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学术影响力。这让我想起了我的恩师说过的一句话:“教育要立足现在,更要面向未来。”


拿中农大来说,他们不仅注重引进高层次人才,更重视年轻人才的培养。据我了解,他们近五年引进的人才中,将近70%都进入了9个双一流学科,还培育了321名校内人才,组建了101个创新团队。


结语

8




每次看到这样的好消息,我都特别有感触。教育的本质从来都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代又一代人在各自领域默默耕耘,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前几天,我又去中农大做了一次讲座。


走在校园里,看着那些镌刻着俞大绂、李连捷等老一辈科学家名字的雕像,看着来来往往朝气蓬勃的学子,我突然明白了:一所大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培养了多少人才,更在于它为人类进步作出了多大贡献


这不正是高被引学者榜单想告诉我们的道理吗?


‌‌‌‌‌‌‌‌‌‌‌‌‌‌‌‌‌‌‌‌‌‌‌‌‌‌‌‌‌‌‌‌‌‌‌‌‌‌‌‌


点赞

分享

在看

留言



怡儿宝宝
讲解全世界大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