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足协改革探究:为什么说11岁以下训练要坚决以孩子个体为中心

文摘   体育   2025-01-21 18:47   天津  

今天,我们通过德国足球的改革和大家谈谈球员培养的问题。欢迎大家留言,结合自身实际,聊一聊我们的青训该如何进步。


2020年,德甲巨人拜仁慕尼黑宣布将不招收11岁以下的青训球员。今年3月11日,德国足协正式确认11岁以下青训改革的新规,该新规将在2024-25赛季正式生效。新规重点如下:


  • 比赛,一定要是小场地比赛

  • 比赛,一定要是短时间比赛

  • 球员,一定要轮换,一定要让每个人都有足够的上场时间

  • 家长和教练,一定要少参与;裁判,能不参与就不参与

  • 一定要多安排下午比赛和节假日比赛,而不是正规的少儿联赛

  • 尽量避免头球出现


看到这儿,相信很多读者要惊讶了。德国足球,这是自绝经脉啊!你拜仁都不招小孩儿了,你比赛都变成短时间的小场比赛了,那你的后备力量能练出来吗?不是说足球要从孩子抓起吗?

但是,德国足协并没有想一出儿是一出儿,这些改革在全部21个地方协会中,都提前做了试点儿安排,持续时间已有两年,关键是孩子们对于这些改革的反应还“非常正面”。


都说足球应该从孩子抓起,但到底应该怎么抓


这些改革可能有相对激进的地方,但大思路其实相当清晰,那就是:在“练出来”后备力量之前,先要“冒出来”数量够、质量优的后备力量。相当一部分人对足球从孩子抓起的理解,是畸形的。从孩子抓起,不是让你从孩子还没小学毕业时就把他们集中到一块儿训练,赌定这辈子就跟足球干上了;而是说要让更多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足球


来看德国足协自己的官方声明是怎么说的:“能真正通过足球玩起来,能在场上取得进球,是如此多的青少年喜欢足球的原因。新规旨在让所有球员在场上得到尽可能多的有球在脚的机会,让所有球员对比赛有足够的影响力,让所有球员有机会进球,从而让所有球员获得成就感。”


这种办法有两个作用。第一,吸引足够多的孩子踢球。第二,让足够多的孩子有机会冒头。下面具体分析。


有两个因素,特别影响我们对青少年球员潜力的判断。


第一,孩子接触足球时间的早晚就像张路指导说的那样,我们总说搞好青训,但搞好青训的前提,是有足够多的人加入青训。除去极个别天赋爆棚的孩子,绝大多数孩子开始踢球时都有个适应的过程,接触足球晚,甚至没接触过足球,刚开始踢球时自然是踢不过别人的。


第二,孩子的身体发育不单单是说孩子身体发育快的容易过早冒头,而等别人的身体也长起来了就泯然众人矣,之前投入的练球成本将来根本不够回本儿的;更是说相当一部分身体发育没那么快的孩子,可能从此就丧失了进一步接触足球的机会,踢得好的都被挑走集中起来了,自己就算身体长起来也没有优质陪练了,然后训练强度不够,久而久之看不到追赶上那些发育得早的孩子的希望,也就彻底不想职业足球的事儿了。


德国足球声明中的办法,恰恰能最大限度地解决这两个问题。试想一下,如果你是孩子,你是愿意天天的足球训练都是跑圈抢圈基本功,还是愿意天天都能打对抗。答案不言自明吧。所以,德国足协特别强调“通过足球玩起来”、“进球”、“成就感”,这指向了我们说的第一个作用“吸引足够多的孩子踢球”,也就能解决“孩子接触足球早晚”的问题。因为这种办法就是释放孩子的天性,让孩子玩儿,能最大程度地吸引最多的孩子长期投身到运动当中


但是,大家也知道,足球不是你想多踢两脚就能多踢两脚的。很可能你刚新尝试个新的过人办法,教练就对你吼上了,队友就开始埋怨你不传球了。毕竟每个队只有一到两个核心,团队合作基础上的人尽其用才是常态,不可能给你太多的试验机会。所以,我们前面用红色字体标注了“所有球员”。再来看一遍吧。


能真正通过足球玩起来,能在场上取得进球,是如此多的青少年喜欢足球的原因。新规旨在让所有球员在场上得到尽可能多的有球在脚的机会,让所有球员对比赛有足够的影响力,让所有球员有机会进球,从而让所有球员获得成就感。”


那么问题来了,德国足协的新规,能用什么办法“让所有球员”都能获得这些成就感呢


各年龄段新规,都在指向哪里?


这个办法,就在新规的重点之中,开头写了,这里我们再看一遍:


  • 比赛,一定要是小场地比赛

  • 比赛,一定要是短时间比赛

  • 球员,一定要轮换,一定要让每个人都有足够的上场时间

  • 家长和教练,一定要少参与;裁判,能不参与就不参与

  • 一定要多安排下午比赛和节假日比赛,而不是正规的少儿联赛

  • 尽量避免头球出现


下面是不同年龄段的新规:


U6和U7:

  • 比赛形式是2对2或3对3

  • 场地大小在16*20到28*22之间

  • 每队最多两个替补

  • 比赛有4个小球门,每队攻两个守两个

  • 2对2时,进球必须在中线内起脚才能有效

  • 3对3时,进球必须在离门6米内的射门区起脚才能有效

  • 没有门将

  • 每个进球后,每队必须自动换1人

“足球比赛下午”:类似于“打擂台”。每队最多打7轮比赛,每轮10分钟;每场比赛后,赢球球队晋级到高一级球场,输球球队后退到第一级球场。


U8和U9:

  • 比赛形式是3对3(场地最大28*22)或5对5(场地最大40*25)

  • 3对3的其他规则同U6和U7

  • 5对5可以是纯场上队员的5对5(还是4个小球门),或者4+GK v 4+GK

“足球比赛下午”类似于“打擂台”。每轮12分钟,其他规则同U6和U7。


U10和U11:

  • 比赛形式是5对5或7对7

  • 5对5的规则同U8和U9

  • 7对7(场地大小为55*35)的组织形式为6+GK v 6+GK

比赛形式类似于锦标赛,4队参加,两两对阵,每场比赛分上下两节,每节12分钟。


场地安排


各年龄段新规都指向了哪里呢?就是我们前文说的“吸引足够多的孩子踢球”和“让足够多的孩子有机会冒头”。吸引足够多的孩子好理解,让足够多的孩子冒头呢?你想取得进球,你是队里最强的点吗?你想多在实战中练技术,对手同意吗?队友同意吗?教练同意吗?这就是德国新规安排的特别之处,3个安排让上述限制性因素大大削弱:


  1. 小比赛人数极少

  2. U6和U7进球后强制换人

  3. 通过场地分级让交锋球队始终势均力敌


前两点很好理解。第三点其实就是打擂台,每场比赛后,赢球球队晋级到高一级球场,输球球队后退到低一级球场。以此让比赛始终有悬念,始终处于胶着状态,不要让比赛像最近的亚冠一样强弱分明,或者像很多低年龄段赛事一样、除了某几个头部队别的都是鱼腩之师


归根结底,就是让绝大多数愿意踢球的孩子都能享受到足球的快乐,让绝大多数有天赋的孩子都能在比赛中得到锻炼,展现天赋。这样一来,11岁以前,选材面大,选材成功率却高,因为选出来的都是在4年的时间跨度内展现出天赋的球员。有天赋的可以准备接下来的训练,没天赋的也能知道自己吃不了这碗饭。


哪里最值得中国足球借鉴


用德国足协自己的话说,这种办法叫做“儿童友好型办法”,尤其适用于天赋没有在接触足球之初展现的,或者技术天赋很足但身体发育较晚的球员。我们老百姓总说中国不可能诞生梅西,其实指的主要就是我们球员的海选、考察、竞赛体系,不适合梅西这种天才型球员的冒头。


我们最该学习的,也是德国足协的这种思路,青少年的训练和比赛,要以球员为本,以孩子的成长为本而不是片面强调竞赛的杠杆作用,舍本逐末地以锦标为本,那样只会狠练少部分接触足球早,身体天赋显现地早的球员,而丧失了广大的潜在优秀球员。


那我们能够能够完全照搬德国的思路吗?我想是肯定不行的。最核心的原因就在于,德国能这么搞,是基于他们良好的足球氛围。德国能让下午比赛分成7个级别,也在于他们有那样的热爱踢球的孩子的基数;能直接让球员比赛,也在于孩子有社区足球的经验,放了学就能自己踢,人家已经有了技术基础了。换句话说,德国的改革,旨在还原对抗和比赛,这一足球最有魅力、也是最能选拔人的方式,来让绝大多数孩子能参与其中,参与到其中的也能冒出头来。


但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首要矛盾是,平时对足球有接触的孩子就少,接触后还有一定技术或经验的孩子更少。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能让更多孩子接触到足球?如何能让更多孩子自发地先踢起来?如何能在球员数量少、基础差的情况下,让有天赋的能冒头呢?


欢迎大家评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讲讲自己的看法。

🎁 青训教练资料包 🎁

涨球
👉 私信【资料包】领取「教练必备6套青训资料」 👉 私信【150】领取「150套青训足球教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