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故事--来,一起造句

文摘   2024-08-27 06:30   泰国  
《边龙纪事》里
学生们找到17个成语
用这些成语造句
是这篇课文学习中重要的部分
这个造句的过程非常有趣
尤其那些一遍遍修改的句子
每一次的修改都很有价值
在一遍遍的修改中
对这个成语的认知越来越准确
而我
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外国人学华文的那种有趣
好玩儿得不得了

接下来
野夫的《江上的母亲》一文里成语更多
学生们找了18个
我再加上4个
同学们学习并用22个成语造句
要求是:真实 准确 完整
这个造句必须是一个真实的表达
对成语的应用要准确
还得是一个完整的表达
于是
同学们交来各种各样的造句
有些句子很有趣
因为对成语的理解不确切
在造句中就会显得很奇怪
在和同学们的交流中
不断理解他(她)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
这个意思是否表达的准确
在对话中
学生们对成语的理解一点点接近准确
这个过程是必要的
不怕出错
错的越多收获越大
这是我的说法
因为老师不是要一个“正确”的表达
而是要一个“真实”的表达
并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不断了解学生和他的生活
学生不断理解成语所表达的含义
这是华文学习的过程
......
比如班长鲁嘉欣用“名正言顺”造句:
1、张光明名正言顺的当上了高一班的副班长
2、因为值日生请假,我和张光明名正言顺地接下了打扫卫生的任务
3、班长安排字平才去洗厕所名正言顺
......
她第一次交上来的句子显然对名正言顺的理解有误
重新修改之后,她又把“名正言顺”当成了责任
再一次修改成“班长安排字平才去洗厕所名正言顺”
基本符合了这个成语的意思
还是不够准确......
最多的时候
一个成语的造句她改了6次
可正是在不断的修改中
她对这个成语的理解越来越准确
这个过程是必要的
是非常好的学习过程

沈兴泉显然已经掌握了造句的诀窍
他的造句越来越快
每一个句子都非常简单
但不是一个完整的表达
于是
我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求他的句子有人物、事件的发展和结果
在老师不断的提问中思考
再请他把回答补进句子里
他在这个过程中
提高了华文表达的能力

我以为
在第二语言的学习
造句是必要的
也是学习华文有效的方法
但成语的选择需要生活化
适用于日常生活的
与学生的生活相关的
如此
他可以把所学用于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华文
是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手段

我们认字 填写拼音
找成语和喜欢的词
然后造句
......





旺自己的方法
1.多说吉祥话:“好运连连”、“棒极了”;少说:“累死了”、“穷死了”、“没钱了”。

2.少做无用社交,经常读书补印,增进智慧。

3.多关注积极向上的事物,不要总是悲观、负面。

4.每天默念7遍:“好事将会发生”。









这个生生不息的造句,还需要修改















窗子在这里
此公众号原名“我和呆子的故事”,已发布五百多篇小文。2021年春节后更名为:“窗子在这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