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一、监管和政策
1、潘功胜:央行将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更加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
8月15日,据新华社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就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部署。中国人民银行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包括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执行机制、传导机制等。中国人民银行将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更加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健全政策的沟通机制,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二是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中国人民银行将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体系,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筑牢金融安全网。三是健全金融市场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体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金融市场。建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体系。四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金融新体制,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与合作。
2、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鼓励金融机构单独设立首席合规官和合规官
8月16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网站消息,为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提升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水平,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总局起草了《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办法》提出,金融机构应当在机构总部设立首席合规官,可以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单独设立首席合规官、合规官,也可以由金融机构负责人、省级(计划单列市)分支机构或者一级分支机构负责人兼任,鼓励金融机构单独设立首席合规官和合规官。
3、证监会:上半年查办证券期货违法案件489件,合计罚没款金额85亿余元、超过去年全年总和
8月16日,上半年,证监会查办证券期货违法案件489件,作出处罚决定230余件、同比增长约22%,惩处责任主体509人(家)次、同比增长约40%,市场禁入46人、同比增长约12%,合计罚没款金额85亿余元、超过去年全年总和。
4、证监会发布《2023年度证券资产评估分析报告》,商誉减值评估问题发现较多
8月16日,证监会发布了《2023年度证券资产评估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证券评估机构执业存在从事证券服务业务未备案、商誉减值测试评估不到位、盈利预测依据不充分等主要问题。证监会表示,部分证券评估机构疏于质量管理,部分资产评估师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专业胜任能力欠缺,评估结论不严谨。下一步,证监会将加强证券评估机构备案监管和监督检查,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提高资产评估机构识假防假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并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的监管协作,共同维护证券评估市场秩序。
5、科创板网下打新迎新规,上交所增设600万元市值门槛要求
8月16日,上交所发布《上海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发行实施细则(2024年修订)》(下称《细则》),此次修订主要对投资者参与科创板网下发行业务,增加了持有科创板市值的要求。《细则》明确,自2024年10月1日起,网下投资者及其管理的配售对象参加科创板新股网下发行的,除需符合现行市值门槛要求外,主承销商还应要求其在基准日(初步询价开始日前两个交易日)前20个交易日(含基准日)所持有科创板非限售A股股票和非限售存托凭证总市值的日均市值为600万元(含)以上。
6、最高检:坚持“严”的主基调,全链条追诉实施欺诈发行证券
8月16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助推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依法从严惩治欺诈发行、违规信息披露等财务造假犯罪,最高人民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厅发布《关于办理财务造假犯罪案件有关问题的解答》(下称《解答》),明确财务造假犯罪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重点问题。《解答》坚持零容忍要求,坚持“严”的主基调,强调全链条追诉实施欺诈发行证券,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犯罪的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责任人员,为财务造假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中介组织,以及其他配合上市公司实施财务造假犯罪的单位和个人。明确“情节特别严重”升档情节的把握标准,充分发挥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升档法定刑的震慑作用。明确对于欺诈发行证券后,在持续经营阶段又实施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犯罪的,以及为欺诈发行证券向金融监管单位或人员行贿,又构成行贿犯罪的,均数罪并罚。《解答》明确,对公司、企业违反规定在账目上作跨期确认的,伪造财务数据后又实施虚假平账行为的,违规不披露重要信息违法行为有继续状态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层级多、链条长,涉及的公司、企业人员较多的,坚持分层分类处理;对中介组织及其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严重不负责任,出具的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行业和机构
人事变动:
-8月18日下午,浙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行长张荣森因个人原因辞去执行董事、行长职务,由董事长陆建强代为履行行长职责。
-8月17日,据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官网消息,2024年8月17日上午,受中央组织部领导委托,中央组织部有关干部局负责同志出席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会,宣布中央决定:王廷科同志不再担任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交通银行8月16日晚公告显示,近日,该行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张宝江交通银行副董事长、董事任职资格的批复》,张宝江任该行副董事长、董事的任职资格已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生效。
-8月16日下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披露,郭振涛北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董事的任职资格获得北京金融监管局核准。
-江阴银行8月16日晚间公告,王峰因工作调动,辞去本行副行长职务。王峰辞职后将不在本行任职。
-8月16日,交银施罗德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原董事长阮红到龄退休,在公司新任董事长(法定代表人)任职前,由公司总经理谢卫先生代为履行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职责。
-8月15日,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因工作调整,吴楠、周诗宇不再担任副总裁职务。
-8月1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原行长李洪茂卸任,中国建设银行苏州分行行长王文兵“补位”,拟任建行深圳市分行行长。目前,王文兵已赴任深圳开展工作。
-8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网站发布三则批复,核准康杰浦发硅谷银行有限公司董事长任职资格,同时核准沈加兴、杜晓哲浦发硅谷银行有限公司董事的任职资格。
-8月14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网站披露,上海金融监管局公告了《关于北大方正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韩光任职资格的批复》,核准韩光出任北大方正人寿总经理一职。
-8月14日,奇富科技披露一则人事变动,周鸿祎由于个人原因辞任奇富科技董事及董事会主席。董事会已批准委任赵帆为董事会主席,并批准刘祥革为董事会独立董事,自2024年8月13日生效。
-8月1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官网发布公告,核准了李如东中信消费金融董事长的任职资格,以及朱立群、邵冰董事的任职资格。
-8月1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民生银行监事会副主席杨毓不再兼任该行北京分行行长,由此引发一系列中层人事调整,涉及总行多个部门。具体来看:总行战略客户部总经理李稳狮拟接任杨毓,担任北京分行行长;总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徐峰,拟接任李稳狮担任战略客户部总经理。此外,民生银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王县洪也有变动,或赴总行审计部担任新职。
-8月12日,深交所官网显示,近日,中国证监会党委决定,李继尊任深交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近日,在大连银行召开的2024年年中工作会议上,曾涛以党委书记身份参会并讲话。按照惯例,曾涛将按程序出任大连银行董事长一职。官方履历显示,曾涛此前任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人力资源部助理总经理、副总经理,机构管理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郑州办事处党委委员,中国东方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总经理等职务。
-8月12日,深交所官网信息显示,中国证监会党委决定,李继尊同志任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央行警示,银行理财子公司减仓长债!期限错配、杠杆投资风险待解。长期债券市场多空博弈再度升级。截至8月12日14时,10年期与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徘徊在2.23%与2.425%,盘中分别触及月内高点2.275%与2.513%。与此同时,30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下跌0.90%,报110.38元,相比历史高点的累计跌幅超过2%。10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则下跌0.55%,报105.41元,相比历史高点的累计跌幅也超过了1%。一位私募基金债券交易员向记者透露,8月12日早盘,农商行与银行理财子公司依然是抛售长期国债的主要力量,起初市场的接盘力度不高,但在10年期与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涨破2.27%与2.5%后,非银机构纷纷逢高买入,令长期国债收益率冲高回落。记者多方了解到,随着上周相关部门采取多项措施,业界认为长债领域的新一轮市场与监管博弈又在悄然升级。(21世纪经济报道)
针对“限制银行SPV对公募投资及取消银行投资债基税收优惠”传言,监管表态:不实。8月15日,市场流传两则小作文:一是某行得到总局的窗口指导,行内SPV+公募投资规模不能超总资产规模的2.5%,股份制大行是5%。二是监管准备下发文件取消利率债基、信用债基免税制度。对此,财联社记者再度向相应监管部门及机构深入采访,相关传闻存在不实之处:一是经向江浙等地相关监管部门了解,是向部分农商行重申监管要求,未有新发监管规定,限制银行对公募投资传闻不实;二是经向多家规模占优的基金公司了解,农商行持有公募债基的比重非常小,市场影响非常有限;三是经向相关人士了解,取消银行利率债基、信用债基免税制度的传言不实,即取消税优提法不实。(财联社)
2024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发布。8月14日,中国投资协会金融业资产管理专业委员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该报告对市场上理财产品从收益和风险的维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发布了五星银行理财产品的榜单。从开放式固定收益类产品榜单来看,共有7036只开放式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进入本次评选范围,其中理财子公司有277只产品获评五星,非理财子公司有422只产品获评五星。本次共有10292只封闭式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进入本次评选范围,其中理财子公司有114只获评五星,非理财子公司有898只获评五星。从混合类产品榜单来看,共有749只开放式混合类理财产品进入本次评选范围,其中理财子公司有61只产品获评五星,非理财子公司有12只产品获评五星;共有149只封闭式混合类理财产品进入本次评选范围,其中理财子公司有1只产品获评五星,非理财子公司有13只产品获评五星。(证券日报)
债市调整会“冲击”银行理财吗?业内:理财产品破净率未上升,引发赎回潮风险不大。今年以来资金涌入债市,债牛行情加速,但近期债市受多因素作用下波动加大。机构指出,近期监管加强了对国内债市交易的监管,监管干预主要是为了放缓债券收益率下行速度,并防止过度投机行为。从中长期来看,债市向好的态势并未改变。如何看待债市调整带来的负反馈可能性?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理财产品投向流动性更强资产的配置比例不断提高。而2022年末债市波动导致理财产品破净赎回潮后,机构加大了风险管理,理财投资者投资行为也更理性,因此当前理财市场风险整体可控,引发理财赎回潮风险不大。此外,近期调整幅度虽然较大,但安全边际还在,理财产品破净率并未上升。(财联社)
三部门联合通知:数万家地方金融组织将进入三年“最严监管期”。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门近日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的通知》,监管部门正着手未来三年对地方金融组织进一步清理和强化监管,相关要求已下发到省级机构。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清理整顿政策较以往更为彻底和严格。核心进一步明确了对商业保理、融资租赁、小额贷款公司、典当、担保等地方金融组织的监管。同时,对前期的金交所、伪金交所等的处置清理也有具体要求。未来三年时间,总体要求地方金融组织总量不得新增、严格跨省经营,并以加强监管存量组织、坚决清退不合规机构为主。知情人士指,政策一旦落地,将会减少相当数量的地方金融机构。有统计显示,全国“7+4”类地方金融组织总量至少已超3万家,其中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和商业保理公司的数量最多。(财联社)
多家券商对国债交易采取限制措施,部分期限甚至被暂停。有市场消息称,继监管部门对债市调控力度升级后,国内多家券商自发采取了限制措施,有机构甚至暂停了部分期限的国债交易。此外,还有证券公司暂停“桥类”业务,“桥类”业务在业内俗称“过券”,券商在该类业务中只承担通道的功能,为其他两家机构(产品)牵线完成债券交易。21世纪经济报道就此消息向多名券商相关人士问询,其中有两名向记者证实上述消息属实,但背后是否有监管指导并不清楚。(21世纪经济报道)
量化多空与市场中性策略双双告急,私募机构迭代调整迫在眉睫。受转融通新规落地、股指期货远月合约贴水等因素影响,近期量化私募的两类经典策略——量化多空与市场中性策略,正面临全新的市场环境挑战。中国证券报记者在近期采访中发现,对于融券交易规则和交易规模、对冲端成本、交易频率等方面的显性及隐性影响,业内的相关策略应对和变化已悄然出现。一方面,业内相关策略在对冲手段和系统模型方面正持续迭代;另一方面,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尽管对应产品的预期表现也面临挑战,但业内对于相关策略中期表现的信心以及资方的整体认可度,仍处于相对高位。(中国证券报)
百亿元级私募机构数量降至85家,提前布局二级市场势头未改。截至7月底,国内百亿元级私募机构阵营降至85家。不过,部分机构退出“百亿元俱乐部”并未影响其他机构争相布局,大家仍在加紧调研,积极备案新产品,以期更好把握后市投资机会。据私募排排网数据统计,截至7月底,国内百亿元级私募机构数量降至85家,相较于6月底减少了10家。按核心策略划分,上述85家机构中,股票策略有58家、多资产策略有15家、债券策略有6家、期货及衍生品策略和组合基金策略各有2家,另有2家未披露核心策略。业内人士表示,百亿元级私募机构数量“缩水”,或因年内市场行情震荡,私募机构业绩不佳,投资者信心不足转投其他资产等综合因素所致。(证券日报)
多家券商启动或全面升级私募基金评价业务。随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以下简称《运作指引》)正式实施,私募行业迎来规范化发展新时代。记者注意到,作为独立、客观、专业的基金评价机构,证券公司也纷纷行动起来,有的开展私募基金数据治理工作,有的全面升级私募基金评价业务,一起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海通证券、招商证券、银河证券、上海证券等均表示将积极开展私募数据治理工作,全面升级私募基金评价业务。(中国基金报)
成立门槛大幅提高,新备案私募产品数量断崖式下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8月1日起正式施行,《运作指引》维持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初始实缴募集资金规模不得低于1000万元”的要求,同时强调“不得通过投资者短期赎回基金份额等方式规避前述实缴规模要求”。随着对产品设立规模和“帮忙资金”的严格限制,私募证券产品的成立门槛大大提高,截至8月13日,8月以来仅14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成功备案。(中国证券报)
险资运用余额突破30万亿元,权益资产配置有望增加。险资运用余额再上新台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险资运用余额突破了30万亿元。同时,从上半年险资不同资产配置余额同比变化来看,债券配置余额同比涨幅最大,股票配置余额同比涨幅次之。从投资收益率来看,上半年险资年化财务投资收益率为2.87%,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为6.91%,两项指标分化明显。业内人士认为,预计未来险资债券配置规模或仍将进一步扩大,同时,为了增强投资收益弹性,其股票、基金等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也或将进一步增加。(证券日报)
百余款3.0%预定利率保险产品月底下架。随着下调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的要求正式落地,近日,相关保险中介平台列出的停售产品名单已达100余款,涉及终身寿险、年金险、重疾险等多个品类,停售时间多为8月31日或9月30日。随着市场利率的不断走低,保险公司利差损风险持续增长,产品预定利率的下调在此前就有不少猜测。多位业内专家表示,此次调整主要是为了应对长期利差损风险,而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将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有望彻底解决监管部门主导调整预定利率的滞后性与被动性。(每日经济新闻)
年内22家信托公司参与184款企业ABS产品,外贸信托“参与度”居前。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近日将有多款由信托公司参与的企业ABS(资产证券化)产品设立,涉及到的信托公司包括外贸信托、华鑫信托及爱建信托等,相关产品发行规模合计将达29.29亿元。数据显示,上述产品涉及的基础资产包括微小企业贷款、小额贷款、消费/信用卡贷款及信托受益权等,上述信托公司在其中参与的角色均为原始权益人。近年来,资产证券化业务越发受到信托公司的重视,各家机构也纷纷加力布局。数据显示,截至8月12日,年内已有22家信托公司参与了184款企业ABS产品,发行总规模达到1315.48亿元。其中外贸信托、华能信托、厦门信托参与的产品数量居前,分别达到37款、36款、30款。(证券日报)
信托产品亏损也捞金?高水位法计提浮动报酬引质疑。“信托公司对赚钱的产品提取浮动报酬,为何对亏钱的产品也要收取这项费用?”北京地区一位信托投资者吐槽道。这位投资者提及的信托产品持有期内出现业绩亏损,仍被信托公司计提了超10万元浮动报酬。据了解,上述投资者持有的信托产品采用高水位法计提浮动报酬,即产品管理人比较各历史报酬计提时点的资管产品净值,取最高值设为历史高水位。若下一个计提时点净值超越历史高水位,则超额部分按约定比例计提浮动报酬;若未超越,则不计提浮动报酬。在资本市场持续调整的当下,信托公司使用高水位法的公允性、合规性遭遇强烈质疑。一方面,目前信托产品都是净值化管理,无法进行以丰补歉,产品涨的时候信托公司计提了浮动报酬,跌的时候却没有设置投资者补偿机制;另一方面,原银保监会发布的《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规定,信托公司收取业绩报酬仅在信托计划终止且实现盈利时提取。而信托公司采用高水位法计提浮动报酬显然违反了这项规定。(中国证券报)
最新信托公司监管评级结果出炉,首次分为1—6级。监管部门日前向信托公司口头通知了最新的监管评级结果,这是2023年11月《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暂行办法》下发之后首年执行。此次监管评级设置公司治理、资本要求、风险管理、行为管理和业务转型五大评级模块,分别赋予权重20%、20%、20%、30%和10%;将信托公司的监管评级结果分为1—6级,数值越大反映机构风险越大,需要越高程度的监管关注。值得一提的是,信托公司监管评级和系统性影响评估结果原则上仅供监管机构内部使用,不得对外公布。(财联社)
三、市场和数据
债券市场:上周公布的7月信贷和经济数据仍弱,但债市监管担忧持续,在多空因素的交织下,本周债市震荡走弱,10Y国债收益率与上周基本持平、报收2.20%。上周,R001、R007周均值分别上行16.5bp、8.1bp至1.90%、1.92%,机构杠杆普遍回落,加上债市情绪本身相对偏空,短端收益率上行幅度普遍较大,1Y国债、1Y同业存单收益率分别上行7.8bp、4.2bp至1.53%、1.93%,较8月初的低点普遍明显上行。(申万宏源债券)
股票市场:上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0.6%、下跌0.52%、下跌0.26%;港股方面,恒生指数上涨1.99%。分板块看,申万一级行业中,银行、通信、煤炭表现靠前,分别上涨2.66%、2.42%、1.95%;房地产、建筑材料、社会服务表现靠后,分别下跌3.91%、3.79%、3.08%。(西部利得基金)
外汇市场:上周,美元指数周线震荡收跌0.74%,收盘在102.40点;欧元/美元收涨1.03%,收盘在1.1028点;美元日元收涨 0.69%,收盘在147.6128点;美元/人民币收跌0.18%,收盘在7.1642点。(金砖汇通)
END
►►►
往期荐读
浦银理财新领导人选拟定: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三位新领导均来自总行
大行下沉挤压、平台流量垄断、反催收黑灰产横行,存量时代消金机构如何“分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