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视天下】七八十年代流行全国的“的确良”,为何突然消失了?其实它改了名

民生   2024-10-31 00:00   湖北  
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我国悄悄兴起了一种布料,这种布料出现后,就取代了人们平时最爱穿的棉衣。
这种布呢,就是“的确良”。


名字乍一听有点怪,不过它对我国布料的发展和演变可是作出了很大贡献的。
它还见证了咱们国家时代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呢。
在当时,要是能穿着“的确良”衣服走在街上,那可老有派头了。


但随着新时代不断发展,以前被年轻人追捧的“的确良”慢慢就退出历史舞台了,现在人们对它都不怎么熟悉了。
退出并不意味着消失,只是换了个名字继续存在,那它的新名字是什么呢?
它怎么就能在我国大规模流行起来呢?这中间又有着怎样的历程呢?


【棉布盛行,穿衣问题亟待解决】
丝和麻是我国最早开始大量用来做衣服的原料。
宋末元初的时候,有个妇女叫黄道婆,多亏了她,棉花纺纱和织布的技术才得到普及呢。
从那之后,棉花就成了国人做衣服的主要用料。


那时候中国的经济水平不高,老百姓生活里最要紧的事就是解决温饱。
啥叫“温饱”呢?其实就是得确保人民“吃”和“穿”这两项基本生活条件。


“吃饱饭”也好,“穿暖衣”也罢,都得靠土地种出来的东西才行呢。
可那时候条件不允许啊,想让两者达到平衡是办不到的,只能挑一个。


两相比较,“吃饱饭”肯定更重要啊,毕竟只有“吃饱饭”才有劲儿干活呢。
棉花老是紧缺,是因为得给粮食种植腾地儿呢。
从1954年开始,咱们国家就开始发布票了,就是为了控制居民买布料。


1961年的时候最难了,那时候布票就只能分到大概2尺。
那时候有句俗语这么说的:新的归老大,旧的给老二,破的就老三用。
一件衣服能给三个娃娃穿,这布料得多短缺啊。


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来决定的。
在那个连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大家想的主要就是艰苦努力和勤劳朴实。


那时候的人啊,哪怕穿得稍微时髦点,就会被贴上沾染资产阶级生活习气的标签呢。
衣服上有补丁,这成了克勤克俭的标志。


1960年有一则新闻影片,名字是《千方百计,节约棉布》。
里面专门讲了一家里弄服务社给居民缝补衣服的实际情况呢,号召大家节约棉布。


但光靠节约,可没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人民的穿衣问题。
当时,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人民的穿衣问题,还得生产人造纤维。


【“的确良”风靡全国】
1958年,我国的科学家费了不少劲儿,自主研发出尼龙这种合成纤维。
尼龙穿在身上的感觉特别不舒服,不光粗糙,还硬邦邦的,而且染色也不好染,就没在制衣布料上大规模使用。


50年代前后,国外出现了一种新的合成纤维,就是“的确良”的外国版,叫Dacron。
最开始,杜邦公司生产了这种合成纤维。
先是在国际上流通,之后慢慢从香港传到大陆。


在60年代的时候,上海的纺织厂可是“的确良”的主要生产地呢。
但在那个时候,“的确良”大多是用于出口供应的。
这些产品质检没过关,有品质问题,不许出口,就又被投回国内市场了。


“的确良”刚进入市场,就特别受欢迎,非常畅销。
成衣在服装店里更是供不应求,被很多人追捧为“热销货”。


“的确良”的主要产地和最大产地是上海。
很多人到上海,有个重要任务就是买几件“的确良”,就为能买到质量顶好的布料。


有时候火车停站的时间长了点儿,大家就会趁着这个空当,赶忙跑去买,然后急急忙忙跑回火车上。
的确良太受欢迎了,结果还引出了一场悲剧和血案呢。


1968年的一天,上海的一家服装店宣称进了新的“的确良”。
一时间,顾客们把门槛都快踏破了,争着抢着要新货。
结果呢,那家店的橱窗玻璃被人们推来挤去的,受不了那压力就直接碎了,还酿成了1死6伤这么个惨事。
有一位女教师去世了,她还不到40岁呢。


60年代中后期,咱国家就开始大量进口有关机器,为的是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的确良”的产量一下子就提上去了,慢慢就传到广州那边了。
有个值得一说的事儿,那时候“的确良”还被叫做“的确靓”呢。


这种布料最开始传入我国香港地区。
香港人为了叫着顺口,就把这个英语单词本土化了,用粤语来音译就是“的确靓”。


后来又传到广东,接着一路“北上”,一直传到北方。
好多人因为语言环境不一样,搞不懂“靓”是啥意思。于是就拿“靓”的谐音“凉”,错弄成“的确凉”了。


就因为有个“凉”字,好多人就误会它了,寻思着穿起来是不是就凉凉的呢。
可人们真穿上“的确凉”做的衣服后才晓得,这布料穿在身上压根儿就不凉,夏天穿的时候还特别闷热呢。


时啊,它跟市面上其他的衣物布料比起来,那可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呢。
于是,大家干脆就管它叫“的确良”了。
那么,它是怎么打败其他布料,在全国变得紧俏起来的呢?


【优点众多的“的确良”】
一些人拿“的确良”做衣服,之后发现这跟棉衣差别可大了。
以前的棉衣是挺柔软的,可就是太不耐磨了,穿不了多久就会破个口子。
它呢,板正又耐穿,颜色鲜亮还不容易掉色。


上身是有点刮皮肤,可在那个布料没多少选择的年代,对人们来说,这也就是个能忍的小毛病。
一件衣服能抵两三件棉衣呢。


洗的时候特别方便,不用拧干水,要是把布料拧到一块儿就会起皱。
直接过下水就搭起来晾着就行,干得可快了。
今天洗完,明天就能穿了。


于是,“的确良”很快就成了人们特别喜爱的新布料。
不仅如此,它还让我国衣物的“调色盘”变得更丰富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的衣服颜色大多是黑、灰这种单一的色调。
一眼看过去,特别单调,灰暗的颜色还让人觉得很压抑呢。


而“的确良”一出现,国人的审美和那种灰扑扑的穿衣氛围就被改变了。
真可以说是“万灰丛中一点红”了。
人们发现衣服的色彩能这么鲜艳,原来是因为它染色性的特点。


以前,走在大街小巷,一眼看过去,满大街的人都穿着冷色系的衣服,现在可不一样喽。
不少年轻人为了追潮流赶时髦,都挑了“的确良”做的颜色鲜艳的衣服。
那时候啊,差不多每个姑娘都有一件“碎花裙子”,而男人们的“时尚代表”呢,就是的确良衬衫啦。


各种各样花花绿绿的“颜色”走在大街上,让咱国家多了不少生活味儿,氛围也没那么压抑了。
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要是能有个一两件“的确良”做的衣服,那可老威风、老气派了。


特别是那些贫困点儿的地方。
要是有一件“的确良”衣服啊,一般都会先收着,等到过年穿新衣服的时候才舍得拿出来呢。


那时候出去逛街不用刻意梳妆打扮。
只要穿上一件“的确良”做的衣服,回头率那是杠杠的,一下子就能成为人群里的焦点。


家庭条件不宽裕的呢,就裁一小点儿,用来装点衣服的某个地方。
衣服上最容易磨损的地方就是领口。
于是呢,那时候的人就多做了几个的确良的假领子,换着穿,当时这种假领子还被叫做“节约领”。


既能省下做整件衣服的钱,还能让人感觉好像经常换衣服似的。
在风头最劲的时候,的确良都能拿来当娶媳妇的彩礼呢。
能看出来它火成啥样了。


不过,以前在全球都特别流行的“的确良”,怎么现在没影了呢?
现代人里好多都不知道这个奇怪的名字是啥呢。
它是不是真的没了呢?


【时尚是个轮回】
不是的。
它其实还在市场上流通呢,只是换了个名字,叫“聚酯纤维”或者“涤纶”。
那么,它为啥会被时代的洪流给淹没呢?


首先呢,随着时间推移,“的确良”这种布料自身的毛病就慢慢显现出来了。
有个很大的毛病,就是几乎不透气,衣料比起棉布来也更薄。


所以就导致了这么个结果:酷热夏天穿的话太闷热,寒冷冬天穿又不保暖。
并且它这布料还有些透光呢,要是下雨天倒霉被雨浇湿了,就特别容易有“走光”的危险。


其次,我国经济发展得快,就更有能力生产各种各样的布料了。
各种面料不断冒出来,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的确良”也不再是人们追求时尚的第一选择和最佳选择了。


1983年末,国家宣告布票取消,这就意味着布料紧缺的那个时代完全结束了。
于是呢,到了90年代之后,“的确良”就渐渐被时代的洪流给淹没啦。
以前在大街小巷都传遍了的“的确良”,慢慢就被大家给淡忘了,现在都用“涤纶”这个叫法了。


现在啊,人们又重新追捧起棉衣来了,买衣服的时候都得讲究个“全棉”。
“涤纶”虽说还有,可在衣物上用的比例变小了,已经成了比较低级的布料了。


当然了,布料这东西可没有什么高低好坏的区别,就看合不合适。
说不定过个几十年,“涤纶”又会流行起来,重新成为流行的面料呢。
毕竟啊,时尚这东西就像个圈儿似的。


【结语】
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的确良”出现了,这很符合当时咱们国家的情况,对我国布料的发展变化,还有穿衣风格审美的变化,那可是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呢。


不过呢,时代一直在发展,经济水平也提高了,“的确良”走向没落那是早就注定的事儿了。
毕竟“长江后浪推前浪”嘛,历史肯定是朝着更高阶的方向发展的。





版权声明:本文仅作分享之用,文章及插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双击搜索其他精彩作品 


关注广济文化   服务武穴发展

 主管单位 
武穴市委宣传部
武穴市文联
武穴市政协文史委
武穴市广济文化交流发展学会

 敬请关注,欢迎投稿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 


-END-






广济文化
立足人文广济 致力文化传承 搭建沟通桥梁 服务武穴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