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熟门熟路的改革,就像在游泳池,标着线,哪儿是浅水区、哪儿是深水区一目了然。到湍急的河里,不得摸着石头过河?并不是说改革开放搞了几十年了,现在什么问题都摸清楚了。如果都摸清楚了还要什么改革呢?”
来源:包图网
湍急的河流往往深藏暗流和漩涡,要渡过这样的河流,往往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在过去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通过在局部范围内的先行先试改革,逐步找到正确的做法并向全局推广经验,已经被历史和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然而,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发展阶段的变化,也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的改革不需要再“摸着石头过河”了。针对这种论调,习近平总书记生动形象地将当前一些改革所面临的形势比喻为“到湍急的河里”,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仍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的正确方法。
湍急形容的是水流的迅猛,它准确体现了当前一些改革所处阶段的新特点和面临的新风险点。一条长河,有水流平缓的河段,也有水流湍急的河段,同样的道理,在改革进程中,有容易改的问题,也有不容易改的问题。我们过去的一些改革重点完成了很多相对容易的改革任务,现在剩下的很多是难改的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在这种形势下,继续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仅不过时,而且是确保改革进程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
水流湍急的位置,实际上也是水流动能最大的地方。改革到了“湍急的河里”,其实也说明当前整个社会对改革充满了期待,这种普遍的社会共识和浓厚的社会氛围是改革的重要动力。但越是这种时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越不能被各种情绪所裹挟,越要保持冷静。因为湍急的河流总会激起无数的浪花,当改革进入到这个阶段后,社会难免出现关于改革方向、方案、方法的大量观点,想要厘清、辨明这些观点并不容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我们的眼睛不能只盯着水面上的浪花,必须继续深入湍急河流的水下,依靠自己的双手触摸一块又一块的“河中石”从而找准前行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胸有成竹的、思虑缜密的,那就要搞顶层设计;对于心里没底的、还不成熟的,就摸着石头过河”。坚持“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论,可以在避免因情况不明、举措不当而引起社会动荡的前提下,为稳步推进改革、顺利实现目标提供保证。
来源:包图网
相比平缓的河流,到湍急的河里去摸石头,面临的风险更大、挑战更大、难度更大,必然也需要更多的准备。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立场和原则,坚定不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改革。首先,要强化斗争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直面日益复杂的改革形势和各类难题,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其次,改革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辩证法,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最后,在行动上既要重视改革的节奏,该中央统一安排的各地不要抢跑,该尽早推进的不要拖延,该试点的不要仓促面上推开,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不要急于求成,该先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又要强调改革的重点,在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的前提下,立足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关联性和耦合性,力争最大综合效益,确保改革这艘大船在湍急的河流中行稳致远。
来源:学习时报
转自:中国组织人事报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