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音可期丨情满重阳 晚照长歌

文摘   2024-10-18 20:00   江苏  





情满重阳   晚照长歌

区高层次人才储备和发展中心工作人员

谭  素

在《易经》中,“九”为阳数,双九便为重阳。《楚辞.远游》记载,“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郁”,但彼时的“重阳”尚未与节日挂钩。到了汉代,重阳日那天开始形成一些固定的仪式,《西京杂记》中说此时已有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等习俗,并且相传自此时起,祈求长寿也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明确写出重阳那日的饮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饮菊花酒,使得重阳节拥有了经久不衰的魅力。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也会在重阳节这一特殊的日子里,挥毫泼墨,抒发心中的感慨与情思,或哀思,或淡然,或豁达。最为经典的便是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简洁而深刻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了独在异乡之人在佳节时的复杂情感,那种落寞与思念,穿越千年,依然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时间的长河流到宋朝,苏轼在重阳节那日“与客携壶上翠微”,虽然他深知“尘世难逢开口笑”,但恬淡豁达的性格使他超越悲剧情愫,发出“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的感慨。时光的脚步跨越千年,“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虽在乱世之秋,但毛主席却将“黄花”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战地黄花分外香”,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在革命乐观主义者的眼中,”寥廓江天万里霜”的秋景“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因为尽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战斗、战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并不叹老怀悲,蹉跎岁月,虚掷光阴,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而战,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人生易老天难老”,在这个寓意着长寿的节日里,登高远眺,赏菊品酒,自然是一幸事,但更要将目光转向那些历经岁月沧桑的“银发人”身上。他们是岁月的见证者,历史的活化石。他们曾在艰苦的岁月里拼搏奋斗,背负着小家和大家的责任与担当,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在重阳的风中,我凝视岁月长河,衰老,如秋叶悄然飘落。那曾经矫健的步伐,如今略显蹒跚,时光在他们脸上刻下沧桑的脉络,老人,是生命的宝藏,岁月沉淀的智慧,如繁星闪烁。他们的故事,是一部部厚重的书,记载着过往的风雨,和温暖的烟火。关爱老人,是心灵的承诺,如同在寒夜,点亮一盏灯火。听他们的回忆,分享他们的喜乐,让孤独的时光,充满温情的歌。重阳的菊花,绽放着思念的颜色,提醒我们,珍惜那些易逝的时刻。给老人一个拥抱,一声问候,让爱,在岁月中永不凋落。

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看到的不是落幕而是新的希望,“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让我们携手努力,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让他们在人生的晚年依然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尊重,书写出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

供稿:办公室(研究室)


编辑:钱   言

编审:张昌言

核发:张   鹏

淮阴党建
以独特的视角宣传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展示淮阴组织工作特色亮点和先进经验、典型,凝聚党心、民心,为加快淮阴发展汇聚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