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中医疑难病专家王大伟博士个人订阅号:杏林守拙堂。王大伟医生(周二、周日)上午在御方堂出诊,需要预约挂号王大伟医生的患者朋友见文末。
然而,很多人对它的认知,还停留在“老年病”“慢性病”的固有印象中,正当盛年的人群不认为自己会得病,也并不愿为之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
但要知道,高血压可不是老年人独有!
近年来调查研究表明,中国的青壮年高血压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59 岁以下的患者数达到了2亿!
越来越内卷的社会,迫使年轻人长期熬夜。巨大的精神压力,以及高油高盐的饮食习惯,都是高血压越来越年轻化的关键原因。
当中青年人群在为自己父母高血压担忧时,很可能自己的血压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异常。
血压的升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且在早期可能没有不适症状,很可能这次体检还在正常范围,下一次体检就被诊断为高血压了。又或者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突然引起心脑血管的疾病。就像悄悄埋下的导火索,在某个时候可能就会突然引爆。
一旦确诊高血压,大多数人会被医院建议尽早开始服用降压药控制,很多人更是终生服药。当然,也有的人害怕西药的副作用,便不吃药或者服药不规律,放任自己的血压起起伏伏。
到底我们应不应该控制血压?
答案是肯定的。高血压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发病的危险因素。像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都与高血压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控制血压是必要的,身体报了警,我们就有责任把它重新恢复平衡。
但是,现代医学的降压方式就能一劳永逸吗?却也不尽然。临床上也有许多规律服用降压药却依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案例。
西药控制血压,作用机制有很多,或者降低心脏泵血的力度,或者利尿让血容量减少,或者扩张外周血管,让压力减小。
这些方式,是盯着血压来治,确实能让数值降下来,但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有没有被真正解决呢?可能就不一定了。
血压是人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血压升高,说明血管在收缩,心脏泵血的力度在增大。当我们体内某些器官需要加大供血力度时,血压就会升高。
从中医角度来看,当身体的通道堵塞不通,气血无法顺畅流动到身体各部分——尤其是位于上部的头面。这个时候,人体本能地便会对血管加压。如果身体长期处于不通畅、供血不足的状态,压力越加越大,便形成了高血压。
因此,与其说高血压是一种病,不如说是人体自我保护和代偿。
从中医角度来看,气血不通畅,这是“瘀”;供血不足,这是“虚”。用药把血压降下来了,但是生活方式没有改变,“虚”和“瘀”没有被解决,甚至逐年加重,那么就不能真正起到预防危重疾病的作用。
而中医的思考方式,则是调整整体状态,降压的同时,更多地是针对患者当下的失衡状态去治,“以平为期”,恢复人体的平衡。
病例一:
患者马某,男性,45岁。
原本是带着孩子来看感冒咳嗽的,作为家长坐在一旁。老师在给孩子看时,转头看见了马先生的脸色,便问:“你是不是有高血压?”
马先生否认,说自己体检一直都在正常范围,并没有高血压。老师不置可否,继续看病。
孩子看完病后,马先生突然说:“要不您也给我看看吧!我陪着孩子调理一下。”于是这位父亲又挂了个号看诊。
王大伟老师依旧认为他有高血压,于是现场拿出了血压计测量。一量,血压值160/100mmHg,已经达到了二级高血压。患者特别惊讶,说之前体检都还在正常范围,这次竟然升高了。
而更令他惊奇的是,王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就是中医望诊的功夫。这位患者面色偏红,形体壮实,看上去红光满面,仿佛身体很好,但其实这是阳亢于上的表现,并非健康之兆。
患者平时饮酒多,最近下颌、后枕部长痘,阴囊潮湿,小便黄。这些都是湿热的表现。酒最易助长湿热,湿热循三阳经上犯于头面,就会起红疹、长痘。湿热下注,则会有阴部潮湿、小便黄等表现。
既往医家多从肝风论治高血压,但临证绝不可拘泥。
现代的年轻人多“以酒为浆,以妄为常”,还嗜食辛辣炙煿之品。这种社会背景下,现代医家也开始也认识到,湿热,是高血压乃至许多疾病的重要病机。
正如孔伯华先生的观察:“病人中湿邪兼热致病者,十常八九,此非所谓温病中之湿热证,乃湿热合邪所致之其他疾病也。”
故而,老师从湿热着手,用了车前子、泽泻、木通、黄柏等清热利湿的药物,给这位患者开了方子。
一周后,患者复诊,头上的痘已消退,其余诸症好转。同样的血压计,现场再一量,已经降到130/90mmHg,属于正常范围了。可能潜在的危害,便这么被消弭于无形。
如果说,这位患者的成功案例还存在一过性血压升高的可能,那么第二个病例,就是实打实的长期高血压被治愈:
病例二:
患者于某,男,45岁。
这位患者高血压已有两年,约在140/110mmHg左右,形体肥胖,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和尿酸都高,有中重度脂肪肝。
自述平时排气多,午后疲惫,头部常有昏沉感。睡眠不好,常在凌晨醒来。咽部常自觉有痰。舌偏红,苔白腻。
和上一个患者略有不同,这位患者的病机关键在“痰湿”。古人有言:“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运行,故痰生之。”又云:“无痰不作眩”。
于先生头部昏沉、午后疲惫,和他脾虚、肥胖有很大关系。而高血压其实是对此种虚性肥胖的代偿。
老师处方以疏肝健脾,化痰消积。
两周后复诊:血压恢复到120/80mmHg的正常范围内,更重要的是,伴随症状也大大改善,这说明用药并不只是针对降血压,而是对于全身气血都起到了作用。
患者的头部昏沉得到了很大改善,咽部的痰减少,眼睛不干涩了,睡眠也好转,不再有凌晨醒来的情况,可以一觉到天亮。
并且,这位患者的食欲不像从前过分旺盛,开始能够合理饮食,两周以来体重下降了5斤!原本只是想调理血压,没想到顺便还减了肥。
这就是中医有意思的地方,补不足而泻有余。
把多余的痰湿化开,气机通畅了,原本需要升压才能过去的血管通畅了,那么血压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地降下来。
高血压的确是慢性病,但用中药却也可以见此捷效。当然了,日后健康生活方式的维持,才是防止反复更根本的王道。
从这两个病例里,除了看到中医疗效的迅速,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思路也值得我们思考。
无论是历代医家还是院校教材,对于高血压(在中医里属于眩晕等疾病)多从平肝潜阳论治。但其实,临床实践可以发现,平肝潜阳的治法是有局限的。
治疗高血压的关键还在于“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就如以上两个病例,都不是用镇肝熄风汤等传统平肝潜阳的方药,而是针对患者当下的病机去纠正调整。“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方能收获满意疗效。
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良相不平已乱平未乱。
高血压是身体的报警机制,就算你还年轻,身体也可能已经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失衡。工作虽忙,也不可忽视身体发出的信号,应该趁早调理,好好调整生活习惯。否则引发中风、心梗甚至猝死,那可就是难以挽回的人间悲剧了。
📍 北京御方堂中医门诊
预约方式很简单,点击下方小卡片,填咨询预约表就行。
或者您也可以点左下角“阅读原文”,填写咨询预约表即可,医助看到会及时回访。
👇 点左下角“阅读原文”,预约王大伟医生。链接安全,放心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