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 刘郎才气 南北朝史:怎一个乱字了得

文化   2024-12-03 15:51   湖北  



南北朝史:怎一个乱字了得      

——《一看就懂的南北朝史》读后

文/图:刘郎才气


1.缘起

有一次在雨墨的工作室,看到他在创作中国历代君王篆刻系列,说到了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这两段历史,我还真是懵懵懂懂地。于是就想着去看一点这方面的简史,以快餐式的阅读弥补不足。

从网上找了两本书,一本是《一看就懂的南北朝史》,黄哲著,一本是《一看就懂的五代十国史》,牟彦秋著。说实在的,如果是在实体书店先翻看这两本书,我应该不会购买,但网购了想着人家卖书也不容易,就没退货。书嘛,他写的好不好都比我一点不懂的好。也不是有原则什么问题,主要是他的叙事是以一篇篇小故事来讲述某个朝代或个人发生的故事,还是梗概,内容之间相互关联的架构大多不太紧密。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尽管如此书中还是对南北朝时代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做了一些讲解和阐述。

如果不是群主逼命,也不会决心看完它,还要写这些废话。没办法,想知道一个完整的南北朝的故事梗概,还得再找其他的书来互补,以及通过百度找一些解读,还有那些公众号、短视频的知识补充,让这段“历史”有了一个浅表的、概念性的、线条状的、清晰而又模糊的画面。



2.纷乱

这段历史没弄明白,也不好弄明白,实在是有它的难点。史称这段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魏晋南北朝一共14个朝代(不含五胡十六国),从220年曹丕称帝至589年隋朝建立,这段时间只有37年的大统一,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为动荡的时代,整个人口减少了约6成。
不读魏晋,不懂隋唐。想弄明白南北朝史,都必须从魏晋讲起。才是连贯的,上承强汉,下启盛唐。五胡十六国,魏晋南北朝,乱了整整四百年,期间大小政权几十个,而南北朝是这个乱世的尾声。南方的武将轮流过皇帝瘾,北方是民族文化大融合。
这一时期包括三国时期、西晋和东晋、十六国时期以及南北朝时期。北方有曹魏、蜀汉、孙吴三个国家,后来曹魏取代东汉,建立了统一的魏国。西晋统一后,由于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国家再次分裂,进入了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南方则有东晋和孙吴、南朝宋等政权 ,北方少数民族如鲜卑族、匈奴等逐渐进入中原,形成了多民族混居的局面。


3.先说曹魏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位,以魏代汉,登基为大魏皇帝,即魏文帝,并追封父亲曹操为魏武帝。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公元226年五月十七日魏文帝驾崩,终年39岁,在位6年,其子曹睿继位,即魏明帝。公元239年,魏明帝驾崩,终年33岁,在位13年,其养子曹芳继位,由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公元251年,司马懿病逝,其子司马师继续把持曹魏朝政。公元254年,魏帝曹芳参与了李丰等人的图谋,司马师为了以绝后患,将在位15年的魏帝曹芳废为齐王,立魏文帝曹丕之孙曹髦为新帝。公元255年二月司马师病逝,其弟司马昭接掌曹魏大权。公元260年,魏帝曹髦不满自己的权势被司马昭日渐削弱,便召集亲信,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随后曹髦率领自己的亲兵出宫杀向司马府,最后成济得到司马昭的心腹贾充指使,当街刺死了魏帝曹髦。同年司马昭立魏武帝曹操之孙曹奂为帝,即魏元帝,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遣钟会和邓艾攻打蜀汉,蜀汉后主刘禅选择投降,蜀汉灭亡。司马昭因功进封为晋王。公元265年,司马昭病逝,其子司马炎继任相国、晋王之位。公元266年2月,司马炎重演曹丕代汉的故事,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正式建立了以“晋”为国号的王朝。立国46年的曹魏宣告灭亡,国祚46年,传3世5帝。


4.再说西晋
公元280年,西晋灭掉东吴,完成了中国的统一,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然而,西晋在统一后迅速陷入了奢侈和腐败之中,政风黑暗,贪赃枉法,贿赂风行。同时,大量游牧部落内迁,关中和凉州的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这些因素为西晋的灭亡埋下了伏笔。316年,匈奴人刘曜攻入洛阳,晋愍帝迁都长安,但长安在次年失守,公元317年‌西晋灭亡。同年,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建立了东晋。
西晋(266年—317年),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传三世四帝,共51年。为了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 
晋朝是历史上最黑暗的朝代。西晋统一不到十二年,天下便开始混乱,经历了四代皇帝,52年便覆灭。不仅这个朝代是谋权篡位夺来,而且还因为所有在位的皇帝都没有什么作为非常的荒淫,所以导致了政治统治的极其不稳定性,于是就发生了八王之乱。这个时候汉族以外的其他种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胡人也开始发起叛乱,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让天下再次风起云涌,先有八王之乱祸国殃民,后有五胡乱华毁天灭地。这个混乱一直贯穿了东西晋的100余年。


5.八王之乱
西晋皇室逐步腐朽,世家大族则贪暴恣肆,奢侈成风。如,何曾日食万钱,还说“无下箸处”。大族王恺、石崇互比奢侈,大臣傅咸上疏说“奢侈之费,甚于天灾”,请求皇帝制止,但司马炎不仅无动于衷,还资助其舅争富。官僚们不仅奢侈成性,而且公开抢劫、杀人。石崇做荆州刺史,“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政风腐败、党派乱起、宗室权力扩张与外族内迁问题,种下八王之乱与永嘉之祸的远因。
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去世,晋惠帝继位,外戚杨骏辅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愈演愈烈,终于爆发了八王之乱,开启了300年乱世。


光熙元年(306年)东海王司马越攻入洛阳。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败走,最后相继被杀。东海王司马越迎晋惠帝还洛阳,随后晋惠帝被毒死。
公元307年豫章王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由东海王司马越专政。八王之乱至此结束。经过16年的混战,八王所剩无几,晋朝元气大伤。
6.衣冠南渡与东晋
公元317年琅琊王司马睿率北方士族衣冠南渡。“永嘉之乱,衣冠南渡”,中原文明南迁,这是有史以来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不久,完全代表士族利益的东晋建立。
公元317年司马睿即晋帝位,在建康称帝,东晋由此开始。永嘉移民潮,不仅移民数量多、规模大,且望族多,能量大。这一事件触及到中国经济、文化中枢的大变动。西晋永嘉之乱后接受移民最多的是现今江苏省,以江南的南京、镇江、常州一带最为集中。建康(今南京)成为超过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是全国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中心;遗老遗少南渡长江,建立东晋政权,继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东晋是历史上最荒唐的朝代,历经11位皇帝,只有半个明君。但有8次北伐,5次收复了中原旧都。


7.五胡内迁
东汉以来,分布在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已陆续向内地迁徙。光武帝刘秀打破西汉边民严禁内迁的铁律后,边民逐渐内迁,而大量游牧民族因此以各种方式被迁入充实边郡。
各族内迁以后,与汉人杂处,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魏晋统治者强迫各族人民纳租调,服力役,“服事供职,同于编户”
各少数族人民内迁后,在汉族的长期影响下,逐步地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的农业生活过渡。魏晋时,西、北各少数族人民向内地迁徙的活动,更加频繁,而且种族很多,主要有匈奴、羯、氐、羌以及鲜卑五族,史称为“五胡”。 
八王之乱中,参战诸王多相继败亡,人民被杀害者众多,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西晋统治集团的力量消耗殆尽,隐伏着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便迅速爆发。
对西晋首先发难的是氐族李特流民起义和羯、羌的小规模反抗,然后是匈奴贵族刘渊的起兵。刘渊是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的后代,汉赵的开国皇帝,是匈奴族人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的先驱,也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的奠基者。
刘渊曾任晋朝五部大都督,督导匈奴五部,他是汉人与匈奴混血,公元304年于长城内起事。公元308年称帝,都平阳。他分别于永嘉三年(309年)秋冬遣其子大将军刘聪率石勒、刘曜等进攻洛阳,西晋军队顽强抵抗,匈奴败退。后刘渊死,刘聪杀兄自立。
建兴元年(313年),晋怀帝在平阳遇害,晋愍帝在长安继位,下令司马睿、刘琨等的共七十万大军分三路合击平阳。结果身为此战主力的司马睿在士族的鼓动下竟抗命不遵。
建兴四年(317年)长安失守,西晋灭亡。而匈奴控制了几乎整个中原,长达一百多年的大动乱开始。而后,各族陆续在北方建立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


8.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是指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政权对峙的时期。主要涉及的民族有匈奴、鲜卑、羯、羌、氐等。这一时期,汉族人口从2000多万锐减到400万,汉人被视为奴隶甚至食物,生活极其悲惨。被人数极少的五胡乱华,肆意屠杀,却没有还手之力。战乱、造反、杀人、吃人、乱伦都是见惯不怪。五胡乱华,神州陆沉,中原左衽,是历史上最混乱最黑暗的时代,华夏族第一次生存危机。
五胡乱华的时间跨度从304年到439年,期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了数十个政权,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国。
匈奴、羯、鲜卑、氐、羌谓之五胡;五凉、四燕、三秦、二赵,成汉、胡夏谓之十六国。


9.至暗时期
五胡乱华时期,由于西晋八王之乱导致国力衰弱,北方各胡人部落趁机入侵中原,建立了多个非汉族政权。入侵中原的胡族都十分野蛮凶残,甚至保持着食人的兽性,尤其以羯人、白种匈奴、鲜卑族最厉害。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粮食短缺,军队找不到足够的粮食供应,因此开始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称为“双脚羊”或“两脚羊”,夜间供士兵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羯族在五胡乱华时期以食人著称,他们的军粮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粮食,而是俘虏的汉族女性。此外,五胡乱华时期,汉民族遭受了巨大的重创,大量农田荒废,粮食极度短缺,导致胡人部落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来获取食物。
五胡乱华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其悲惨的时期。汉朝桓帝时期,人口统计约有4000万以上。然而,经历了八王之乱和西晋的动荡,人口已经不足2000万。五胡乱华后,人口更是骤减到约400万左右。这种人口的大幅减少,主要源于战乱、屠杀和恶劣的生活环境。公元349年十六国后赵冉闵颁布《杀胡令》:“凡杀一个胡人,官员升三级,士兵升牙门将。”仅当时首都邺城地区,被屠杀的胡人就有20万人,其中包括羯民族所有亲王大臣和贩夫走卒。羯民族从此在历史上灭族。冉闵在历史上褒贬不一。


10.北魏统一北方
五胡政权中第一个统一北方的是前秦(氐族建立)苻坚。前秦发家于秦之关中故地,领土一度“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包襄阳,北尽沙漠”。但没几年,就因仓促伐晋而败亡。在前秦的“残躯”上,分化出羌人姚氏的后秦、慕容鲜卑的后燕、匈奴赫连的大夏。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所建。鲜卑拓跋部原居于今东北兴安岭一带,后渐南迁至蒙古草原,以“射猎为业”,靠游牧为生。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其首领什翼犍称代王,建代国,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一带)。后为前秦苻坚所灭。淝水之战后,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年)正月,北魏登国元年,什翼犍之孙拓跋珪继称代王,不久改国号为魏,制定典章,重建国家,史称北魏。拓跋珪即太祖道武帝。皇始元年(396年)八月,拓跋珪败北燕,占有今山西、河北地区,同时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在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下,进入中原的拓跋部, 实行“分土定居”,开始由游牧经济转向农业经济,并引用汉人士族,建立封建制度。开始了由原始末期的家长奴隶制飞跃向封建制的发展过程。拓跋珪死后,长子明元帝拓跋嗣继位,嗣死,其子拓跋焘即位,是为世祖太武帝,于是开始了统一北方的战争。
北魏统一北方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征伐战争和灵活的战略战术、政治和军事改革以及汉化政策的成功实施。‌在十六国时期,北魏面临诸多对手,情况复杂多变,但北魏能够审势度势,确定先后打击的目标,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北魏在太武帝拓跋焘时期,先后灭掉了夏国、北燕和北凉,逐步统一了北方。北魏在统一过程中进行了多项政治和军事改革。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仿照两晋南朝官制,命令鲜卑人定门第、改汉姓、说汉语,进一步推动了汉化进程。
经过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及太武帝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北方,进入南北朝时期,从而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分裂局面。北魏随后分别演变成东魏和西魏,又演变成北周和北齐,再由北周统一北方并开出了一统天下的隋唐。
北魏统一了北方,西晋末年以来135年的十六国分裂局面宣告结束。从而与南方的刘宋政权并立,形成南北朝对峙的格局,而太延五年即439年魏灭北凉这一年, 被认为是南北朝的开始年代。


11.北朝政权
北朝指的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个朝代‌。这些朝代存在于中国南北朝时期,时间跨度为439年至581年。‌北朝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公元395年—439年,北魏击灭后燕、后秦、大夏、北凉、西秦、北燕等割据势力。公元439年,北朝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北周灭北齐。从北魏统一北方开始到隋文帝建立隋朝为止,这五个朝代与南方地区在东晋灭亡后相继出现的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个朝代(即南朝)对峙,合称南北朝。唐朝官修正史尊奉南北朝共为正统。  


西魏: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脱离高欢,从洛阳逃至长安,投靠北魏将领、鲜卑化的匈奴人宇文泰。次年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护承继。公元557年宇文护得将领支持,迫使魏恭帝禅让于宇文觉,西魏灭亡。
东魏:北魏永熙三年(534年),权臣高欢所立的皇帝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逃往关中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高欢拥立年仅十一岁的北魏孝文帝的曾孙元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帝,东魏开始。高欢掌权期间土地兼并情况严重,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且屡败于劲敌西魏宇文泰。550年,孝静帝禅位于高欢之子高洋,东魏灭亡。
北齐:东魏权臣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专魏政,将篡未篡之时,被家奴刺杀。其弟高洋袭位,这位“内虽明敏、貌若不足”的人,很快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于公元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即帝位。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史称北齐。北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六帝,于公元577年被宿敌北周攻灭,享国二十八年。
北周: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第三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建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史称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公元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北周亡。
北朝的结束标志着隋朝的建立,隋朝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后世的隋唐两朝都是继承了北朝,他们的开国皇帝们的祖先都是北朝名贵,并且又从军事和政治制度等各个领域都沿袭北朝,并加以更好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隋唐盛世和民族大融合的基础。


12.关于鲜卑族
鲜卑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兴起于大兴安岭,属东胡族群,蒙古语族,是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族名,形成乌桓和鲜卑,受匈奴统治,所以鲜卑一些风俗习惯与乌桓、匈奴相似。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鲜卑族本身其实也是汉族的一个分支。鲜卑的祖先是居住在东北地区的东胡民族,而东胡本身就是夏商周时代,中原百姓移居过去,逐渐形成的民族。直到进入了西周之后,简单来说,如果往根源上追溯,鲜卑和汉族其实是一个祖宗。 随着中原民族彻底农耕化,而东胡民族依然保持着渔猎游牧的生活习惯,这时双方才开始逐渐分化。
二世纪中叶,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他死后各部独立发展。三世纪早期曹操将南匈奴安置于中原,鲜卑人据其旧地。三世纪前叶,轲比能再统一东部和中部鲜卑,交好曹魏,他死后各部又独立发展,与中原王朝时和时战。
十六国时期,鲜卑各部落建慕容氏诸燕、西秦、南凉、代国等国。386年拓跋部建北魏,公元439年统一北方。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汉化。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557年北周取代西魏。在青海、甘肃一带,还有鲜卑慕容部分化出来的吐谷浑政权,663年被吐蕃吞并。拓跋支裔建西夏国。鲜卑史上建立了13个政权。
南下的鲜卑人建国后,从游牧转向城镇生活和定居农业,大力汉化。小部分融入藏族。关外的鲜卑拓跋部有一支后来定名锡伯族。慕容部的一支建国吐谷浑,一部分成为土族的主体。
北朝貌“胡”实“汉”或貌“汉”实“胡”的父系、母系血统相互又不断渗合,中国统一重现后又加入南朝汉人血统的状况下,到唐朝向稳定建设再统一的汉族中国之途迈进时,凡历史上进入汉族“中国”范围的所有胡人,或者鲜卑人汉化浪潮中所谓的北族,已一概了无踪影。 
北魏从孝文帝时代开始,北魏高层就由上而下进行了汉化改革。就连皇族自身都改了姓氏,由鲜卑族的姓氏拓跋,改姓为元。同时,北魏高层也尽量对北方汉族百姓进行文化改革,再加上当时鲜卑族在北魏政权当中,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很多汉族的世家,也纷纷开始鲜卑化。
正是在这种风气,从北魏中期开始,北方的很多家族,都非常热衷于改姓,也就是将自己的汉姓改为鲜卑姓。尤其是由皇帝亲自赐姓,更是莫大的家族荣耀。而杨家和李家的改姓,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发生的。
杨坚和李世民拥有自己的鲜卑姓氏,这件事确实是真的。如果从鲜卑族的角度来说,杨坚应该叫做普六茹坚,李世民也应该叫做大野世民。在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杨坚和李世民的直系亲属当中有鲜卑族的人。至于他们的鲜卑族姓氏,则是因为他们的长辈功劳比较大,被当时的西魏皇帝亲自赐予。所以,等到西魏灭亡之后,杨家和李家也就都各自改回原来的姓氏了。
杨坚娶了一位鲜卑族女子,就是历史上那位大名鼎鼎的独孤皇后。独孤皇后的父亲独孤信,确实是鲜卑族无疑。而独孤皇后的母亲,则是出身清河崔氏,这是妥妥的汉人世家。所以独孤皇后应该算是有一半的鲜卑血统,而杨坚的儿子,也因此有了鲜卑族的血统。
李世民爷爷李昞,娶了一位鲜卑族女子,而且还是那位独孤皇后的姐姐。这样算下来,李世民的奶奶,身上拥有一半的鲜卑血统。而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则是拥有四分之一的鲜卑血统。
后来李渊娶了窦夫人,生下了李世民。而窦夫人则是出身传统的汉人世家,但窦夫人的母亲,却又出身鲜卑族,所以窦夫人身上也有一半的鲜卑血统。所以,李世民的父母身上,都有鲜卑族的血统。这样算下来,李世民自然也有鲜卑血统了。
汉族中国全域惟一的民族已只是“汉族”,却又已非早期或秦汉时代汉族,而是注入了新生命、新活力的新汉族。 


13.南朝政权
南朝(4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由汉族建立的四个正统王朝的统称,上承东晋下启隋朝,并与北方胡人建立的五个政权对峙,共二十四帝,历一百六十九年。南朝是继东晋之后,由汉族建立起来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在南方兴起了建康、江陵、广陵、成都等大城市,为南方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南朝时期的建康城和同时期的古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南方经历了四个朝代,宋、齐、梁、陈,均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城。南朝是中国历史上由汉族建立的四个正统王朝的统称,上承东晋,下启隋朝,并与北方多个政权对峙。‌南朝各朝代的建立时间:‌宋‌(420年—479年)、‌齐‌(479年—502年)、‌梁‌(502年—557年)、‌陈‌(557年—589年)。
南朝历史背景和政治形势:南朝的政治更替频繁,主要原因是地方镇将与中央政权的矛盾。东晋时期,镇将掌握重兵,形成半独立的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政权对立。东晋末年,出身寒门的庶族地主逐渐掌握军事大权,最终篡夺政权建立新的王朝。
南朝宋(420—479),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是南朝中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的朝代。共传四世,历经十帝,享国59年。因国君姓刘,为与赵匡胤建立的赵宋相区别,又称为刘宋;按五德终始之说,其为水德,又称水宋。刘裕在东晋末期的乱世中趁势崛起,先后平定孙恩、桓玄、刘毅(东晋北府兵将领)、卢循、谯纵、司马休之等势力,又灭南燕、后秦。这不仅统一了中国南方,同时也夺取了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最终代晋建宋,定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宋前期,社会安定。刘裕死后,宋文帝刘义隆继续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史称“元嘉之治”。宋后期朝政混乱,帝王更迭频繁。479年,权臣萧道成篡宋,改国号为齐。
刘宋是魏晋南北朝中第一个由寒门庶族建立的朝代,这一时期出现了“寒人掌机要”的政治局面。文化上涌现了一批影响深远的大家,如谢灵运、刘义庆、鲍照、裴松之、范晔、颜延之、祖冲之、何承天等,建康文学史论在此时期发展到巅峰。《世说新语》《后汉书》《三国志注》等典籍诞生于这一时期,对后世影响深远。
南朝齐(479年~502年),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二个朝代。为萧道成所建,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开国皇帝萧道成曾在宋明帝在位期间担任右军将军。宋明帝去世后他与尚书令袁粲共同掌管朝政。元徽二年(474年),萧道成平定江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的反叛,进爵为公,迁中领军将军,掌握了禁卫军,督五州军事。此时南朝宋内斗激烈,萧道成逐渐掌握大权。元徽五年(477年),萧道成杀后废帝刘昱,拥立他的弟弟刘准继位。萧道成被封齐王。在这之后,萧道成铲除了忠于宋的袁粲、沈攸之等人。479年,萧道成迫使宋顺帝刘准禅位,自立为帝,建立南齐。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起兵夺位的将领萧衍,南齐覆灭。南齐是南朝四个朝代中最短命的,仅享国二十四年。
南朝梁(502年-55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第三个朝代,由雍州刺史萧衍取代南齐称帝,定都建康,以萧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定国号为梁。因皇室姓萧,又称萧梁。梁武帝在南朝各帝中,算得上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南朝梁后期国政败坏,导致侯景之乱,战火使南朝的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破坏。随后南梁皇室为争帝位又纷纷招引北齐和西魏为援,使这两朝趁虚攻夺了南梁大片土地,南朝实力大为削弱,奠定了南弱北强的局势。太平二年(557年),陈霸先废帝自立,改国号陈。南朝梁享国五十五年。北周武成二年(560年)北周攻灭了位于长江上游郢州的南梁残余。西魏扶植萧衍的孙子萧詧在江陵建立西梁,传三帝,隋灭陈之战前取消其帝号。
南朝陈(557年-589年),史称南陈、南朝陈,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为陈武帝陈霸先所建立,定都建康。传五帝,共历三十二年。陈霸先出身寒庶,因协助平侯景之乱,得任扬州刺史。梁元帝败亡后,王僧辩迎立北齐送来的萧渊明为帝。陈霸先利用江南民心不满,杀王僧辩,大败北齐军,拥立萧方智为帝,永定元年(557年)称帝,改国号为陈,即陈武帝。太建五年(573年),宣帝发起“太建北伐”,一度占领淮南之地。后为北周所败,尽丧江北州郡。后主陈叔宝继位后,不问政事,荒于酒色,陈朝国势江河日下。
公元581年,杨坚接受了北周静帝禅让,登基建立了隋朝
公元588年,隋文帝杨坚命其子杨广等统军攻陈,至次年(589年)攻陷建康,陈朝灭亡。
至此混战了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结束,中国实现大一统。



【注】部分图片及部分文字源自:百度搜索、微信公众号平台、《一看就懂的南北朝史》、《中国大历史》等。侵权删。


一路读书
公益阅读推广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