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审组访原延安电厂领导高祖周/遥忆大西北/编委会讯

文摘   2024-10-23 00:00   陕西  

典岁月 藏真挚









10月22日,编审组访大西北-电力情顾问高祖周

汇报《遥忆大西北-电力情》文集进展情况。











往期回顾:




《一次向国庆节献礼的大胆创新》作者:刘绪波






作者:刘绪波


1973年10月1日,是伟大祖国24周年华诞。为了庆祝祖国生日的到来,延安发电厂团委在全厂青年中开展了“用实际行动向国庆节献礼”的活动。我所在的电气车间维修班团小组,积极响应厂团委的号召,迅速组织班里的团员和青年行动起来,为提高维修工作效率,大胆创新,准备制作一台“半自动绕线机”,向国庆节献礼。

当时我们维修班共有九名团员和青年,北京知青里共青团员有宋金龙,周兰明、邱凤云、何建勋、王玉林和我六个人,另外还有三名青年,宋金龙是我们的团小组长。那个时候,我们都学徒期刚刚结束,虽然都学到许多电气维修的基本技能,但能熟练的完成“半自动绕线机”的制作,还缺少实践经验。为此,我们在老班长左连付师傅的指导和帮助下,一边学习一边动手制作。 当时,在电工班维修间的墙角里,堆放着十几台废旧的电动机,如果想尽快修好这些已经烧坏的电动机,让它们重新投入使用,就必须要更换新线圈后才能使用。如果长期不修复,这些电动机就只能当废品设备送交材料部门回收。

要想把修理每台电动机的质量提高,速度加快,最好有一台绕新线圈的机械设备,因为没有这种设备,以前我们都是人工缠绕线圈,费时费力,工作效率很低。如果是两个人一起操作,完成一台电动机的合格线圈,不但需要十多天时间,质量上还很难得到保证。

为此,在团小组会上,我提出了响应厂团委的号召,我们自己制作一台线圈绕线机,向国庆节献礼的建议,并自告奋勇第一个报名参加制作。经过团小组的讨论,我的建议得到大家的支持,也得到老班长左连付师傅的支持。同时决定由我和宋金龙,周兰明三人组成制作小组,在国庆节前完成一台“线圈绕线机”的制作,向国庆节24周年献礼。

我敢于提出完成“线圈绕线机”制作的建议,是因为经过三年学徒,我基本掌握了电气设备维修和基础钳工的技能。在这三年时间里,我的工作经验有了增长,业务知识有了提高,所有的进步,都是延安电厂和老师傅们关心与培养的结果。这次向国庆献礼的制作活动,对我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锻炼。我暗下决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一定要完成制作任务。

我们制作小组三人略有分工,宋金龙负责绕线机电气设备的配备安装,我负责机台钳工制作,齿轮传动部分的安装。周兰明负责材料计划,报批领取,进度记录和信息报道。

在动手制作前,我们动脑筋,想办法,边制作,边设计,有了初步制作方案,并设计了草图。记得绕线机的外形为长方形,长60公分,宽40公分,高80公分,中心轴杆长110公分,框架部分是由三角铁焊接,框架外部选用的是0.5公分,米黄色玻璃纤维绝缘板进行的装饰,对机台内部转动的机械进行了遮挡,提高了运行转动时的安全防护,降低了机械转动产生的噪音,也使机台外部看上去整洁美观。

绕线机的工作过程是,由一台低速电动机带动三角皮带传动,连接变速齿轮,由变速齿轮再带动中心轴杆旋转。

在进行线圈制作时,把适先制作好的木质线圈模具,固定在裸露外侧的中心轴杆上,把绝缘漆包线盘放置好,将线头固定在线圈模具线槽内,垫好绝缘层纸后,可启动脚踏电动机电源开关,中心轴杆带动线圈模具转动,进行自动线圈缠绕。由中心轴杆皮带连接机械计数器进行圈数记录。

在绕线机制作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兄弟班组的支持,电厂机修班北京知青王进福帮助完成了关键部件中心轴杆和变速齿轮的加工,尤其是中心轴杆的加工,轴杆长而且细,加工难度大,具有一定的风险,俗话说“车工怕车杆”。但王进福精心操作一次就顺利完成。北京知青电焊工王贵岗,知道我们制作的绕线机是向国庆节献礼项目,他放弃星期日的休息时间,帮助我们焊接箱体框架,他们俩人不愧是电厂优秀的技术骨干。

在绕线机的制作中,为减少震动,降低噪音,记数准确,操作安全,我们经过多次反复的调试和改进,终于在国庆节前夕制作完成了这台脚踏式半自动“线圈绕线机”。在最终的实际测试中,达到了使用要求。制作成功后的绕线机,在单人操作下,一天就能完成一个电动机需要的全部线圈绕制工作,将以前俩个人手工十天才能干完的工作,缩短为一个人一天就能顺利完成,而且能做到线圈缠绕匝数准确,排列整齐,达到了绝缘无破损。制作线圈的规格,适用于电厂90%电动机线圈的更换维修。

我们的制作成功,既是勤俭节约,变废为宝,也是修旧利费,大家在维修电机的实践中,使用绕线机,都缩短了更换新旧线圈的时间,降低了工作成本,顺利的完成维修任务。

每当我看到电工维修间坏旧的电动机都已修复备用,看到有人坐在绕线机前熟练的进行操作,心中既骄傲,又自豪。骄傲的是,我们完成了团小组的技术创新任务;自豪的是,我们没有辜负延安电厂和师傅们辛苦的技术指导和培养。

在延安电厂年终生产工作总结大会上,我们电气维修班团小组,得到了厂领导的表彰,并获得了1973年度延安电厂团委授予的“先进模范小组”光荣称号。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工作成果向国庆24周年献了厚礼。




1973年3月在电厂循环水池边(右为作者)




作者简介:
刘绪波,男,北京136中学68届毕业生,1969年2月延安甘泉县金庄大队插队。1970年7月招工到延安电厂电气维修班工作,1988年8月调回北京工作,2007年7月退休。






李红霞,陕西延长人,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现工作于宝塔采油厂,爱好诵读、公益活动。









《2018年回访延安电厂感怀》作者:朱毅





往期回顾:








作者:北京知青 朱毅


2018年5月22日,我们原延安电厂部分老职工、北京知青在倡导者陈士林老工程师的带队下,回访延安电厂。




第一排右4,本文作者


那天我们一行六十余人来到姚店镇,看到电厂最醒目的标志物,红白相间的大烟筒与湛兰天空相呼应,宛若一道靓丽风景线时,我们激动了。当看到夷平的旧厂址拔地而起一座壮观的、现代化的、高科技含量的大唐热电厂耸立在面前时,我们激动的心潮澎湃,久久凝望梦里几回回的电厂热泪盈眶!




热电厂各级领导热情洋溢亲临厂门口,新一代的员工笑盈盈地递上一顶顶白色安全帽。我们戴上熟悉轻巧的安全帽,兴奋地相互拍照,用光影记录这难忘时刻。

燃烧的岁月弹指一挥间,青丝染成了白发依然眷恋着这块深情的土地,眷恋着老厂重生,眷恋着新厂崛起,眷恋着故地重游。

遥想我们当年,约130名十八九岁的北京知青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从延安地区各县招工迈进电厂大门而集结。怀着一颗朴实向上的心成为电厂一员,成为工人阶级队伍中的一分子,成为延安发展建设中的一支生力军。我们以厂为家,以厂为荣,各个岗位贮存了我们青春的记忆。

当我们信步厂区,远处山体护坡镌刻着“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八个大字熠熠生辉格外醒目。延安精神在红色企业立根铸魂闪耀着璀璨光芒,当好延安发展建设中供热供电的先行官。




步入生产区,迈进第一道生产大门是主控室,又称集控室,我曾经工作过的岗位,别样感情由然而生。

老电厂发电机、汽轮机、锅炉,化验水处理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运行是四班三运转,一个班轮休,编制单位为值,值长统领。机、汽、炉、化各自有值班室,各自控制操作。值班员轮流在仪表配电盘前监视设备运行动态,并定时巡迴检查。化验员定时提取水样,检测水质是否合格。全值在值长带领下,严格职守确保机组安全运行。

我们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作息时间,逐渐适应了运行三班倒昼夜轮换的工作时间,尊规守纪。

我们从学徒拜师做起,尊重师傅刻苦学习,笔记积累了一本又一本,尽快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和了解熟悉了各种操作规程。跟着师傅巡迴检查,听遍所有设备运转时正常声音的识别及观查外部状况,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精神饱滿兢兢业业,逐步成长为生产骨干。



新建的大唐热电厂先进的生产流程,绿色环保理念吸引着我们。

热电厂含有高科技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机、汽、炉统一由集控室控制系统掌控。集控室是生产运行的控制中心,是生产运行指挥部。值长相当于战场上指挥部的司令员,运筹帷幄胸有成竹统下一盘棋。

一台台电脑屏幕闪烁,运行值班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监视机组运行。一面长长的墙上布滿了大屏幕,这些大屏幕是监视系统,对现场重点部位视频监视,现场情况可了如指掌。

在宽敞的汽轮机大平台上,静卧着两台机组。汽轮机主蒸汽管道端头上,有两颗红五星醒目耀眼,默默守护着机组安静平稳地运转。厂房平台上听不到超分贝刺耳的噪音,俯耳躬听绵长有节奏的柔声轻音。

全封闭条形煤场,露天看不到像山似的煤堆。锅炉设备采用配煤掺烧,等离子点火节油降耗,高效的布袋除尘等等先进科学技术。煤渣粉尘不再飞扬,转而化废为宝再创收益。员工脸上看不见黑沫粉尘,厂容换了新颜。

高效环保节能型电厂,彻底做到了不让烟气废气排放在空中,不让粉尘污染环境,还延安人民一片蓝天,一汪绿水,让延安人民多受福祉。

两台35万千瓦超临界燃煤空冷供热机组,替代了设备陈旧效率低下的6千KW小型机组。熟悉的指针式仪表配电盘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电厂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业余生活充实,文化文体活动丰富。

文化生活颇有品味,每天中午广播室开始联播,播音员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图书阅览室吸引人,读书看报关心时事聚精会神。各车间的黑板报出得及时精彩,能写会画珠联璧合互尊为师。

文艺青年尽显才艺,文艺活动有生有色。京剧《沙家浜》沙奶奶选段,清唱唱响延安大礼堂。《乌苏里江》女中音宽厚的音域唱得非常动听,有着天籁般的女高音唱到了陕西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地道的陕北民歌信天游唱得嘹咋咧,余音萦绕宿舍过道。每逢庆祝佳节,宣传队粉墨登场,《小八路见到毛主席》《洗衣舞》等等节目深受喜爱欢迎。手风琴有时代感,能够演奏出多种不同风格的乐曲,是小伙伴们自娱自乐的健盘乐器。小提琴的音色清甜富有感情,小伙伴们演奏曲律动悠扬美妙,令人陶醉浮想联翩。

体育活动热情涌跃,篮球场有三剑客球技了得,赢得掌声称赞声不断。乒乓球人气旺,选手曾经入选延安县代表队参加地区第四届全运会,获奖而归。滑冰希罕,穿上跑刀花样冰鞋,速滑潇洒疾如箭,花滑轻盈如燕飞。打太极拳健体强身,迎着晨曦伴着夕阳,动作柔和又有技击,展示出一幅有静有动有开有合的优美传统武术长卷。

我们如同小草小花沐浴在阳光下,汲取着这方土地的养料,生机勃勃长得郁葱开得绽放。上班能全力以赴,下班也能文能武,在平凡的岗位上,每个人都在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重温知青金岁月,畅想伟大新时代”,为主题的座谈会亲切温馨气氛热烈。厂领导、老职工、北京知青、红三代代表们发言真切感动。

历史赋与和传承了延安电厂红色基因,从一台100千瓦功率的蒸汽机到高效节能环保热电厂,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承载着党和国家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承载着延电职工为延安建设做出的贡献,承载着大唐热电厂为延安发展再立新功再创辉煌的伟大使命。

我们亲历亲为,洒下了青春的汗水,经历了延电的岁月苍桑,见证了延电的飞速发展,结下了半个多世纪的延电情怀。忘不了各级领导优良工作作风,对职工的亲切关怀和鼓励支持。忘不了辛勤栽培我们的园丁老师傅们,忘不了日夜陪伴历练我们的6千kw小型机组,忘不了情同手足温暖的延电大家庭。我们从学徒走到师傅,从师傅走到不同的岗位。我们从朝阳走到夕阳,从重温知青金岁月,畅想伟大新时代走到延电建厂70周年。

甲辰龙年迎来延安电厂建厂七十周年!七十周年,一路风雨一路辉煌。锣鼓响起来,秧歌扭起来,信天游唱起来,酣甜美酒举起来,延安北京新老职工同贺同庆!





我们心系延安,心系大唐热电厂。为大唐热电厂建设得更大更强,更好地展示红色窗口企业新面貌新风采砥砺前行而加油!为提高延安地区人民福祉水平而喝彩!为延安政治经济各领域发展建设保驾护航而自豪!

2024年3月28日





朱毅,北京知青,1969年2月5日由北京赴延安地区黄陵县店头公社张湾大队插队,1970年10月招工入职延安发电厂。






诵读:甄艳红,宝塔采油厂职工。喜欢唱歌、跳舞、打太极拳,尤其喜欢朗诵,喜欢在朗诵的过程中感受生活、诠释生活中的真善美,曾多次在演讲朗诵比赛中获奖。







走过青春






点击 可放大观看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大西北·电力情”征文启事



一、征文主题

庆祝新中国75周年华诞,纪念延安插队55周年,遥忆大西北,铭记建设者,反映电力事业发展历程,书写电力人为国家繁荣富强,投身电业建设艰苦创业、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

二、组织机构

(一)活动组织

“遥忆大西北”编委会

总顾问:丁巨元、忽培元、周秉和

总 编:张庭学

主 任:何晓新

副主任:梁 军

(二)栏目策划

“大西北·电力情”编审组

顾 问:陈士林、高祖周

编 审:张庭学、徐淑静、冯学军

编 委:胡锦明、金恒增、李连科、刘绪波、马学琴、杨  哲

三、征稿内容

(一)征集参加电业的建设者、延安地区插队知青、西安及其他地区知青,为工业及经济建设发展而奋斗的往事,含照片、视频等资料。讲困难的日子里、讲工作中的小故事、讲身边的好工友、讲家庭里的老照片,弘扬延安精神。

(二)征集曾与知青一起工作的同事、工友、各界人士关于插队知青在陕北工作、西北地区奋斗的往事及投身电力事业、经济建设的故事,含照片、视频资料。

(三)建议详附简历信息及插队工作照片解读资料(作为评比加分项)。

四、其他说明

体裁以散文、诗歌、回忆录、视频、记实照片、摄影作品等为主。图片、摄影类作品拟定期制作专辑在编委会微资讯平台发布。

投稿邮箱:463178853@qq.com

联系电话:15209215921

所投作品须为原创作品,文责自负。作者需署姓名并留通信地址、联系电话,须注明“遥忆大西北——电力情”征文投稿。

照片(集体及个人照片)、视频资料请标注清楚姓名、时间及地点,并保障像素识别,若时间不详可以*年代表述,可另附解读说明文案资料。

若投寄纸质稿件,作者自留稿底,一律不予退还,恕谅解。征文长期有效,本阶段征文活动截止日期为2024年9月底前,解释权归“黄土地延水情”“延长老矿典藏”编委会。



2024年3月20日







老相片视频
的记实故事
欢迎您的来信来稿!

1.讲述困难日子里、创业奋斗路、家庭老照片、平凡追梦人、延安好故事。


2.照片、视频、故事、资料及诗歌散文文学作品等征集:关注“延长老矿典藏”微资讯评论留言;或投稿邮箱:

463178853@qq.com



时光拍客


点击视频可放大观看






“遥忆大西北”编委会


总顾问:丁巨元、忽培元、周秉和

总 编:张庭学

主 任:何晓新

副主任:梁 军



“大西北·电力情”编审组


顾 问:陈士林、高祖周

编 审:张庭学、徐淑静、冯学军

编 委:胡锦明、金恒增、李连科、刘绪波、马学琴、杨  哲







本期编辑:黑蝶







延长老矿典藏
本号系民间公益平台,仅限文学、文化交流,特此声明;文以载道、明智通理;薪火传承、不负韶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