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之声
特别策划 | 华泰资产林锡东、常晨:发挥保险资金之长,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来源:中国资产管理
摘要:产业升级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必由之路,对保障国家安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保险资金在推动科技创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保险业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通过多种渠道助力新质产业发展壮大。但相比于保险资产管理总规模,保险资金运用于新质产业的比例仍有提升空间,保险资金投资新质生产力仍存在一些堵点。
市场动态
又见大手笔“加仓”!中邮保险拟40亿入股华能新能源,险资缘何密集布局绿色投资?
来源:财联社
摘要:举牌皖通高速之后,中邮保险又有新动作。据了解,中邮保险近年来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产业。该公司在年报中披露,绿色投资方面,发挥保险资金优势,重点关注环保、新基建、新能源等领域投资机会,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从行业来看,年内多家险企均在加码布局新能源领域。更早前,头部险企也纷纷下场布局新能源领域。在业内看来,保险资金之所以青睐新能源领域,一方面是因为新能源产业符合国家战略导向,具备持续良好的现金流和增长潜力;另一方面,在可预期的长周期利率下行趋势下,绿色能源资产的配置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三季度偿付能力观察①丨6成人身险公司环比改善 部分中小险企仍面临偿付能力风险
来源:财联社
摘要:偿付能力是衡量一家险企资本充足度与风险承担情况的重要指标。据统计,截至11月11日,在披露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76家人身险公司中,6成险企三季度末偿付能力充足率环比上升,3成公司环比下降,其中两家公司,因风险评级为C类,偿付能力不达标。业内人士表示,2024年前三季度,部分保险公司通过内源性盈利增长,以及外源性增资发债补充,偿付能力有所提升。但是,对于不少中小险企而言,要获得有实力的股东继续增资,经营承压的险企要打通发债渠道仍存在一定的困难,未来推动资金、资本、资产良性循环任重而道远。
过半财险公司环比下滑 偿付能力不达标险企缩减至4家
来源:财联社
摘要:截至11月11日,共有85家财险公司披露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整体来看,三季度末过半财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有所下滑。其中,56%的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环比下降;59%的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二季度末有所下滑。业内人士表示,从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两大指标来看,财险公司的资本补充压力远远小于人身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波动幅度较大的公司以中资小型险企为主,这与财险市场盈利马太效应密切相关。此外,相关人士表示,因中小险企规模较小,长期股权投资足额计提减值政策对中小险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影响较大型险企更为明显。
独家|股市分流效应显现,11家理财公司10月规模曝光
来源:证券时报网
摘要:9月末股市开启上扬模式,叠加部分固收理财因为债市持续调整而造成的净值回撤,不少资金从存款、现金类和固收类理财产品搬家,奔赴股市。这给银行理财本该按往年惯例在10月创下可观增量,造成了扰动。从业内汇总的独家数据显示,就同比而言,11家主要银行理财公司(包括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招银理财、信银理财、兴银理财、光大理财、浦银理财和平安理财)的规模增量明显弱于去年同期;与前两月相比,10月末存续规模虽较9月末回升,但仍未恢复至8月末水平。
宏观经济
央行主管金融时报:央行的政策沟通机制愈发透明、通畅
来源:界面新闻
摘要:央行主管金融时报文章称,据观察,去年以来,央行与市场的沟通机制愈发通畅:一是对外沟通更有信息量,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了降准、降息等政策,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二是多渠道、递进式加强宣传解读,以长期国债收益率为例,中国人民银行先是在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新闻稿上表示了关切,后又陆续通过接受采访、货政报告专栏等方式,持续提示长期国债利率潜在风险,还对未来开展国债卖出操作进行了说明;三是不回避问题,主动答疑解惑,对市场关心的实际利率偏高问题,央行在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就正面分析了实际利率的阶段性和结构性特征;四是语言更直白,科普性增强。今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就用了老百姓能看得懂的语言,解释了“钱去哪、钱在哪”的问题;在提示长期国债风险时,也通俗地说明了久期放大效应等债券专业词汇。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
官方微信公众号(IAMACfrom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