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红色故事的济南军区司令部大院(八)

学术   2024-09-17 07:00   河北  

承载红色故事的济南军区司令部大院(续八)
作者:梁凯利

济南军区司令部军务部那些叔叔伯伯的故事

2.陈风来——济南军区司令部军务部部长

1963年6月王一民升任济南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陈风来任军务部部长。

陈风来(1922—2019),原名陈凤来,1922年12月生于河北省新海县(今黄骅县),家中有十几亩地,其父原是袁世凯时期的一个高级军事教官,后来不知何故回乡。陈风来在村里上的小学,毕业后上不起中学,于是通过一个乡亲去河北省保定府(今保定市)高阳县做了学徒,那一年是1937年,陈风来15岁。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进犯华北,东北军、西北军的队伍顺着平汉铁路向南撤退至河北保定府,12月日军占领保定府,他们又退到了保定东南边的高阳县。一天,在那学徒的陈风来看到大街上都是撤退的队伍,胸前挂着 “国民革命军第XXX军” 的胸章,第二天大街上就剩下吕正操的队伍了,臂章上、头上变成了红五星,听说他们起义了成了“朱毛”的部队。随后这支部队在街上宣传八路军抗战最坚决、官兵平等、不打人骂人。陈风来和几个学徒,就想偷偷参军,结果与他一起学徒的人向厂里告发了,厂长把陈风来他们遣散回家了 。

回家之后,陈风来的父亲又把他送到天津一个卖日用品的商店做工,到了1938年下半年这个商店又垮了,只得又回家。父亲嫌他不好好工作,整天想参军,为此两人吵了一架,陈风来一气之下去找同学辛国志,那时辛国志已参加革命,没有找到。

辛国志后来找到陈风来,陈风来向他诉说了想参军打鬼子的心愿。1938年底在辛国志的带领下,陈风来一行四位同学一起踏上了去乐陵找八路军的旅途。在路上两位同学由于想家打退堂鼓了,陈风来和另外一位同学却坚定地义无反顾投奔了革命。

1938年9月,115师政治部主任兼第343旅政委萧华奉命率第343旅部分机关人员百余人,由山西出发抵冀鲁边区之乐陵城,随后成立了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萧华任书记。当时冀鲁边区抗日武装发展到1.5万多人,鱼龙混杂,缺少党的干部,形不成战斗力。115师对这些当地武装进行了整编,组成了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萧华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军政委员会还明确提出了创建冀鲁边平原根据地的任务和大发展的方针。萧华仿效延安“抗大”,在原军政训练大队的基础上,创办冀鲁边区的抗日军政学校,培养军队和地方工作干部。抗日军政学校由挺纵政治部主任符竹庭任校长,曾庆红任副校长。

1939年1月陈风来正式参军进入抗日军政学校学习,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他对党忠诚、勤奋好学,聪明机智,在校尚未毕业就被调到挺纵政治部任干事,后任政治部主任符竹庭的通讯员、秘书。符竹庭是位老红军,在符竹庭言传身教中,陈风来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了跟着共产党、革命到底的决心,在符竹庭身边工作的这些年,陈风来迅速成长。

1941年至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候,正面战场向国民党纵深的进攻停止了,日本鬼子回师华北,对山东抗日根据地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五里一个碉堡、十里一个大据点,可以说星罗棋布。那个时候部队处境艰难,行军打仗是常有的事,随时都会流血牺牲。但陈风来从来不曾害怕过,丝毫没有动摇过。部队长时间缺衣少食,武器弹药匮乏,他依然以饱满的革命热情,不怕苦不怕累。在他心中,有着解放天下受苦受难人的远大革命理想,陈风来每天感到有用不完的劲,在战斗中敢于冲锋陷阵,无所畏惧。

1943年1月18日夜八路军115师教导二旅在代师长陈光、旅长曾国华、政委符竹庭和副旅长张仁初的指挥下,打响了郯城战役。他们一夜急行军40多公里,挺进隐蔽到郯城东面的马陵山区。19日深夜,攻城部队直扑郯城,六团迅速占领城南关,炸开了第一层城门,不料里面仍有一层门挡住了攻城部队的进路,攻城部队受阻。两天两夜过去了,战斗进展迟缓,马头镇增援之敌出动,守城之敌施放毒气弹。在紧急关头,曾国华、符竹庭决定集中轻重火力,从南门和东门的大炮楼之间实行重点突破,各团的轻重机枪和迫击炮集中射击,掩护六团八连在外壕上架起木桥,接着竖梯登城,至上午10时,攻进城内。

郯城战役投降的敌人

攻进城内后,敌人集中在一个小围子里,目标金库就在围子边上。部队怕上去爆破把金库毁了,便派作战二科的科长左振涛带陈风来和四个警卫排的战士,在炮火掩护下占领了金库,然后由陈风来负责把金库里的金条、银元等装到麻袋里,动员群众用牛车冒着炮火给拉回来。再把所有的这些钱财分类登记好,补充到部队,这样解决了部队打仗、生活的部分困难。

1943年7月,在陈风来的一再要求下,他下连到了日照滨海警备团一连当指导员,这个连就在日照、诸城、莒县、莒南这几个地方坚持边缘斗争。陈风来这些年一直随部队转战在山东各地,再也没有回过家。老父亲在他离家五年后从河北老家坐着火车到了青岛,又从青岛坐船到了日照,见到了已经升任连指导员的陈风来,而这也是他与父亲的最后一面。

边缘斗争敌我面对面,一般相隔几里路,最远二十里路。这些相互交叉的中间区域,我们去,敌人也去,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斗争很复杂。1944年4月底,八路军滨海警备团团部及一、二连驻防巨峰镇六甲庄子,陈风来所部在这里与鬼子打了一场恶仗。

5月4日夜,涛雒日伪军500余人抢占了六甲庄子村东岭、南岭及村西有利地形。当时发现敌人增兵,滨海警备团立即召开会议,认为有三个可能:一是敌人来袭击;二是来抢粮食;三是换防路过。团领导采取的措施是天黑以前把据点监视起来。结果鬼子与我军多年打仗,也摸到了一些经验,去监视的部队到达以前,鬼子的部队早绕到外头去了,晚上绕出去的敌人就摸回到了警备团住的地方。这个时候与团部在一起的只有一连和特务连两个连,晚上有个哨兵打了几枪,听上去枪声很远,就麻痹了,结果到拂晓的时,才发现已被敌人包围了。

5月5日拂晓敌人向警备团发起进攻,警备团一连也就是陈风来所在的连首先发现敌人,陈风来让副指导员带上二排向团长、政委报告情况,他带领一排和三排把东岭的敌人打下去,掩护团部赶快突围出去。他们突上东岭时,敌人正在做工事。陈风来他们一顿手榴弹,把敌人给打下去了,鬼子的重机枪还没有架好,就被我军缴获了。后来西边的敌人压过来,打到陈风来他们背后,一排和三排被包围,战士们跟鬼子拼起了刺刀肉搏战......

一连伤亡很大,一排排长负伤了,三排副排长牺牲了,副连长没跑几步,让敌人一枪打死了。陈风来夹着机关枪、手提驳壳枪突围,当来到一块麦子地时,突然从麦地里窜出一个鬼子上来就是一刺刀,刺刀穿过袖口划到了陈风来的左腋下,陈风来夹着的机枪掉到了地下,他提起驳壳枪反手一枪把鬼子打死。战士们围上来,把陈风来夹到中间,拼刺刀把他护送了出去。最后他们把东南角的敌人打下去,两个排只有十几个人突围出来。

这次战斗伤亡很大,刚补充起来的一个连,一百五十多个人,除了二排掩护团部突围出去,没有伤亡。一、三排基本上打光了,其中拼刺刀死的不少。

1944年12月,团里在日照城南的黄埠子搞总结,临时把陈风来叫过去帮忙,还有几个组织、宣传、敌工、保卫干事和特派员等,组织在一块儿写全团总结。总结赶出来以后就在老百姓的炕上横七竖八地合衣而睡了。结果醒来时,就听到房子后头那个小窗户有动静,敌人穿着皮靴子从西向东走来,村子让敌人包围了。

情况紧急,陈风来想出去看看情况,刚走到院子,鬼子咣就是一枪,打到墙头上。陈风来从墙上翻过去四下望去,西边有个高房子,发现敌人的钢盔在上头晃荡晃荡。陈风来赶忙招呼大家“快跑,快跑,我掩护你们”,他手持驳壳枪掩护着同志们一个个翻过墙头都跑出来了。最后在那个院子里下剩陈风来四个人,鬼子把他们堵在院子里头。陈风来果断指挥四个人各把守一处抵抗敌人的进攻,战斗很激烈,幸亏增援部队及时赶到,才把他们营救出来。

解放战争期间,陈风来先后担任滨海警备团营教导员、滨海军分区科长、副处长兼科长。滨海军分区归胶东军区建制后,陈风来任胶东军区办公室主任。1949年2月山东军区成立,陈风来任山东军区办公室主任,4月随许世友从益都(今青州市)迁址济南。

1949年时的陈风来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陈风来任山东军区司令部办公室主任,1953年3月随山东省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赶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隶属于三兵团。在朝鲜志愿军的生活非常艰苦,装备和人力的消耗比较大,很多时候,战士们一把炒面一把雪充饥,夏季反击战大获全胜后,双方就签署了停战协议。

1954年初,陈风来撤离朝鲜回国。1955年山东军区改为济南军区,陈风来任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主任。负责各类会议的筹备、组织和记录,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和决议的有效执行;‌文电处理‌、起草文件、报告和会议纪要,协助领导处理日常事务等等,陈风来没日没夜的工作,使办公室工作按部就班地走上正轨。

1955年陈风来授予中校军衔

1959年至1961年陈风来参与了山东抗日战争战史的编写。

1962年陈风来调任军务部副部长,1963年6月军务部部长王一民升任司令部副参谋长,陈风来接任部长。

父亲梁新如长期在军务部工作,对老部长陈风来的印象是:非常干练,有领导艺术,多才多艺;工作认真负责,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陈风来任部长的时间是1963年7月至1970年8月。

军务部部长陈风来(左一)陪同杨得志司令员(左二)、王建安副司令员(左三)、政治部主任李耀文(右二)参观技术革新经验交流会上观看改革后的火炮瞄准镜,演示人员为军械部助理员章全兴。

在这期间,随着全军开展大比武活动,部队的武器装备革新也迫在眉睫。军务部在济南举办了一次涉及面较广、影响较大的“技术革新经验交流会”,军区通信、防化、军训、炮兵等12个部门参加。这是军区第一次举办这样的技术交流会,陈风来部长亲自主持该项工作,几次召集相关人员召开主题会议、听取汇报、提出指导性意见,此次会议,对促进我军技术装备大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副司令员王建安、张仁初、杨国夫,军区政治部主任李耀文等领导到会参观,并与参展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1965年10月陈风来与时任组织编制科(处)科长张自修、装备科(处)科长钟殿钦一起去北京参加全军军务装备工作会议,受到了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理及其他国家和军委领导人的接见,并与他们一起合影留念。

第一排左齐董必武、朱德、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第二排右二陈风来(局部)

文革期间,济南军区机关变动较大,组建了不少新单位,陈风来组织军务部编制机构、组织及人员序列表做了大量工作;期间全区开展了部队纪律整顿教育,陈风来主持修改了一系列部队条令和条例。1967年3月中央军委发出《关于集中力量执行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任务的决定》(简称“三支两军”决定),根据中央军委的文件要求济南军区也成立了文革办公室,开展“三支两军”工作。军区司令部领导挑选了思想作风过硬的精兵强将去地方支“左”,当时军务部部长陈风来是军区派驻省革委(现省委)支“左”的负责人。那年月政治风云变幻莫测,谁也难以预料会发生什么事,当时的人们都很单纯,都是在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由于身体的原因,陈风来于1970年8月离职休养,1978年7月离休,1982年8月开始享受副军职待遇。

陈风来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60年6月晋升上校军衔。1955年获得独立自由三级勋章、解放勋章;1988年获得独立功勋荣誉章。

陈风来家住司令部大院西区灰楼,夫人名叫于明, 1928年生于山东文登,1945年1月参加革命,1947年与陈风来结婚。他们共生育5个孩子,长子陈卫华、长女陈岩、二女陈芳、三女陈梅、小儿子陈凯。

陈芳与我姐姐、妹妹同在军区总医院工作,我与陈芳姐姐一直有微信往来。这次为写好陈风来伯伯的故事,我专门采访了她,陈芳姐姐讲述了陈伯伯的许多革命经历,还提供了一些资料。

陈风来全家福

离休后,陈风来不忘初心,关心国家大事,关注部队建设,经常受邀到部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接受过多家媒体的采访,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告诉青年人,胜利是牺牲换来的。此外,陈风来还学习书法绘画,他的绘画作品多次获奖,并担任济南军区书法协会副会长;闲暇时候与朋友相约垂钓,还担任济南军区钓鱼协会副会长。

陈风来接受采访时现场作画,右为夫人于明

陈风来的获奖作品国画“风清气正墨韵生辉”

陈风来获奖证书(部分)

晚年的陈风来伯伯含饴弄孙,2019年在济南安然辞世。

3.马修和——军务动员部部长

1969年10月8日,根据中央批准的大军区机关整编方案,济南军区将动员部与军务部合并为军务动员部。军务部部长陈风来病休后,军务部副部长马修和任合并后的军务动员部部长(1970年9月)。

马修和(1922—2009)是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南博山镇青杨杭村人,1922年11月生人。他在本村小学毕业后,在家务农。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博山。1938年8月,博山成立了伪县政府。日军在博山统治区内的各重要厂矿、村镇及交通要道,均安设据点炮楼,由日伪军驻防,并不断外出“扫荡”。

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引起了淄博人民的强烈抵抗。1939年初冬马修和参加了博山县青年抗日联合会组织的“青年抗日先锋队”, “青年抗日先锋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抗日根据地半脱产的青年抗日武装组织之一。这个组织主要活动在晋察冀、山东、冀东、晋东南等抗日根据地。当时,活跃在淄博地区的抗日武装主要有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第四支队。

马修和于1940年6月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在博山县大队一中队任战士、副班长、班长。194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9月被选送到鲁中军区泰山第一军分区学习,毕业后被任命为第一军分区见习参谋,后又到连队任排长。鲁中军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山东军区所属6个二级军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华野8纵就是由八路军山东军区所属鲁中军区部分部队发展而来的,这是后话。

甲子山

1942年8月3日,国民党第57军第111师脱离国民党顽固派,接受共产党领导,开入抗日根据地整训。9日至13日,国民党顽固派孙焕彩所重组之第111师,乘八路军部队换防尚未赶到之机,抢占甲子山及上涧、浮棚山、址坊等地。八路军第115师乘其立足未稳向孙部发动反击。经过一夜激战,歼孙部一部,攻占甲子山主峰。

甲子山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涉及多支部队的参与,山东军区2旅和教2旅第6团也是甲子山战役中的重要力量,协助主力部队115师“三战甲子山”,与敌军反复争夺,莒南、日照、莒中、临沭等县政府组织了数千名民兵支前参战,最终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保卫了抗日根据地,马修和当时随军参加了甲子山战役。

我军一战甲子山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年月。日伪军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中心——沂蒙山区进行残酷的大“扫荡”,妄图摧毁沂蒙山根据地。正当我军民浴血奋战,誓死捍卫自己家园的时刻,马修和不幸身染重病,生命垂危……,这次经历让他终生难忘。军务部的叔叔们不少都听马修和伯伯讲过这段历史,也知道他曾多次寻访过他的救命恩人张以宽。

那是1942年的初冬,21岁的马修和在鲁中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部任见习参谋。为了反击日寇的大“扫荡”,组织上让他到特务连任排长。由于长时间的连续行军和艰苦作战,身体极度疲劳,染上了重病,连续高烧不退,整天昏迷不醒,组织上决定把他送到后方医院。所谓后方医院,就是分散在老百姓家中的一个小医疗点。部队缺医少药,条件非常差,卫生员每天只能用手巾浸透冷水给马修和进行冷敷,以降低高烧,后来他发展成了“黑热病”。当时日本鬼子向我后方医院的山区发动起疯狂的大“扫荡”,上级指示将伤病员和工作人员立刻分散转移。马修和和另外两个重病号被分到东南峪村的老乡家里,房东名叫张以宽。

据马修和伯伯回忆,张以宽身材不高,长方面孔,方额大眼,微黑的肤色,因为生活的艰难,还不到40岁,却已经腰弯背驼,显得苍老。他的妻子因生病无钱医治刚去世不久,他独自带着9岁的女儿相依为命。张以宽忠厚老实可靠,从心眼里爱护八路军,住地周围人户稀少,加之其院落较为隐蔽安全,马修和他们三个重病号就抬到了他家。张以宽见了八路军的三个病号病情严重,半天没有说一句话,等卫生员来给送饭时,张以宽没吭声,悄悄带着女儿出了门。天很晚了父女俩才进了家门,怀里抱着从山上挖回来的草药,没有顾得上吃饭,急忙生火熬药。接连几天喝下这些草药,马修和他们的病情好了许多。

可几天后,鬼子汉奸又要进山“扫荡”,部队的医务人员全部撤离了村子,马修和三人的生活起居全部交给了张以宽父女俩来照料。他和女儿一直过着艰苦的日子,如今家里突然增加了三个大男人,且个个重病,成了大难题。他将高梁面和地瓜面掺合在一起为他们摊煎饼,大家都知道这点粮食来之不易,谁也舍不得吃,叫他的女儿吃,小姑娘却藏到了门后,露着一双渴望的眼睛,说道:“俺爹说你们吃饱了病就好了,就能去打鬼子了”。为了他们不挨饿,张以宽又到深山沟里采摘一些柿子和软枣,掺合上高粱和谷子面,给马修和他们做成香喷喷的饼子。每当这时,他的小女儿总是躲得远远的偷看着,马修和说到,“我们总是眼含着热泪难以咽下这些食物,我们知道这是张以宽和女儿的口粮……”

鬼子汉奸离张以宽住的村子越来越近了,村里的老乡都收拾家中可带的东西,拖儿带女,赶着牲畜躲避到很远的深山里。乡亲们劝老张带着女儿一块走,但他看到重病在身无法行走的八路军,果断的留了下来。马修和与其他二人商量,万一敌人发现了就用唯一的一棵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决不能当俘虏。

这天夜里,天快亮了的时候,张以宽和他的三弟从外面回到了屋内,三弟告诉马修和他们,他哥让他帮着在几十米外的山坡坟地里,挖了个2米多深的山洞,白天怕被人发现,两人整整干了一夜。望着两人满是老茧的手被磨得血肉模糊,马修和他们禁不住热泪夺眶而出。山洞挖好后,老张把洞里铺了些干草,放了些水和食物。白天扶三位八路军躲进去,他在外面用石头垒好,伪装成坟堆,再三叮嘱,外面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不要出声,更不能出去,要听话。然后再带着女儿躲到不远的山里去,天黑以后再回来把他们扶回家,做饭给他们吃。那段日子,白天马修和他们躲在洞里,张以宽则在山上担惊受怕,焦急不安,观察动静;晚上马修和他们回房睡觉,张以宽则提心吊胆,站岗放哨,夜不成眠。

由于山洞阴暗潮湿,马修和三人的伤口开始化脓,口腔严重溃烂,病情加重,眼睛肿的无法睁开。张以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顾他们三人的再三劝阻,大白天频频往家跑,为他们送汤送水。一天中午,马修和他们从昏迷中被枪声惊醒,藏在洞里的他们从石缝中看到鬼子汉奸押着张以宽和他的女儿来到了他家,他的双手被反捆着,十几个鬼子汉奸在他家里里外外的翻腾,没有发现什么破绽。一个汉奸将枪口顶住了张以宽的胸口,问张以宽八路军在哪里?他无声地摇了摇头,鬼子用带着刺刀的枪托往死里打他,他的头上脸上到处都是血。鬼子看他死活不肯说话,就采用了苦肉毒计,冲到了他女儿的面前,用手扭住耳朵,抓着头发,摔到张以宽的面前,一阵拳打脚踢,让她说出八路军的下落,小女儿的脸上满是鲜血,口里不断的叫着爸爸,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看到这些,藏在洞里的马修和他们眼睛都被愤怒地火焰烧红了,紧紧握住手榴弹,真想冲出去与敌人拚命。突然,传来张以宽的怒吼声:“妮儿别哭,要听话,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打死咱也不能坏了良心!”听到张以宽喊得“要听话”三个字特别重,这是在告诫马修和他们不要冲动。小女儿听到喊声,马上就止住了哭喊,任凭敌人怎样毒打、引诱,却始终没有说出近在咫尺的八路军伤员……敌人折腾了一阵子,没有得到任何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只得悻悻离去。马修和他们不知是怎样冲出洞口的,扶起浑身是血的张以宽,抱起奄奄一息他的小女儿,马修和他们三个流血不流泪的铁骨男儿忍不住放声大哭……

后来,马修和痊愈归队,1945年8月在鲁中军区警备二旅六团任参谋,张以宽那憨厚的面孔,充满希望的眼神,一直伴随着他南征北战,鼓励他勇往直前。

解放战争期间,马修和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四师七十一团作战参谋,该团的所在地是沂南县城子庄。1947年2月马修和随八纵二十四师七十一团参加莱芜战役,4月参加蒙山战役,打阻击,接着参加孟良崮战役。7月,华东野战军三、八、十纵队向泰安、大汶口挺进,攻汶上、济宁。8月初,从济宁长沟越过运河进入鲁西南。1949年4月马修和任华东野战军二十六军(八纵)78师233团副参谋长、78师司令部作战科副科长、科长。

50年代的马修和

解放后,马修和调到山东军区队列处工作,1955年5月任济南军区司令部军务处装备计划科参谋、军务部装备计划科科长,1964年11月马修和任济南军区司令部军务部副部长,1970年9月任军务动员部部长,l973年1月任济南军区军政干校筹备小组组长、校务部部长,1977年7月任济南军区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1978年8月任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1984年10月离休。

马修和伯伯最早住司令部大院北区东边一院两户的日本房子里,我家住前院,他家住后院。文革时他家搬到东区,后来又搬到西区灰楼。马修和的夫人赵阿姨在司令部卫生所药房工作,他们共育有三个儿女,长女马玉琴、儿子马顺利、小女马玉萍。

我姐姐梁朝立和马玉琴是小学同班同学,参军后在军医学校也是同学。我小时候常跟我姐姐去马玉琴家玩,我第一次看见冰箱就是在马玉琴灰楼的家里。那是他爸爸买的一个从外国轮船上拆下来的黄色的单开门冰箱,我们冻了一些冰糕吃,心里无比羡慕她家有冰箱,可惜马玉琴姐姐前几年去世了。

马修和伯伯高高的个子,为人很和善,可是对儿子马顺利很严苛。马顺利小时很调皮,也爱打架,马伯伯有时揍他,我父亲还去拉过架。父亲梁新如说,全国解放以后,马修和曾多次去沂蒙山区寻找救命恩人,但张以宽那间破旧的老屋和掩护过他们的土洞都因修岸堤水库早已不见踪影。听老乡们说,张以宽家因生活困难,早就带女儿闯关东逃荒去了。离休后的马修和,每当忆起战斗在沂蒙山区这段往事,总是忍不住热泪盈眶,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他说张以宽父女的身影总是清晰地显现在他眼前,这段记忆已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底。

马修和1964年晋升为上校军衔。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未完待续)


审稿人:张小军

主要参考文献

1.风雨兼程六十年(1955——2015):济南军区军务工作/济南军区军务部.—济南:2015年12月

2.陈风来:胜利是用牺牲换来的/于健.—济南:泰山出版社,2016.12

3.冀鲁边区的抗日军政大学/抗日战争纪念网.--2022.12.19

4.戎马一生话春秋/梁新如.—济南:济南永和隆泰印制,2018

5.陈风来:65年前的夏季反攻/陆洋.—济南:《齐鲁周刊》2015,42期
6.记忆:回忆房东张以宽/马修和.—济南:山东省军区济南第一干休所,2023.8

7.八路军三战甲子山/王临红.—北京:人民政协报,2024.4.25

鸣谢:陈芳、张鹏、纪雅明、原二华、原大华


请点击下方蓝色字体即可阅读相关链接
承载红色故事的济南军区司令部大院(上)
承载红色故事的济南军区司令部大院(中)
承载红色故事的济南军区司令部大院(下)
承载红色故事的济南军区司令部大院(续一)
承载红色故事的济南军区司令部大院(续二)
承载红色故事的济南军区司令部大院(续三)
承载红色故事的济南军区司令部大院(续四)
承载红色故事的济南军区司令部大院(续五)
承载红色故事的济南军区司令部大院(续六)
承载红色故事的济南军区司令部大院(续七)


   敬请关注下列公众号、视频号


我们从军营走来
曾经的部队大院、曾经的军旅生涯已作为珍贵的记忆、情感的抚慰,融入我们的血脉。公众号《我们从军营走来》期待您关注!欢迎您回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