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炮兵装备编制与作战

学术   2024-08-26 07:00   海南  


1950 年 10 月志愿军入朝时,预备炮兵仅有炮兵第 1、第 2、第 8 师共 9 个团,装备日本、美国制造的旧式 火炮 284 门,且多由骡马牵引;队属炮兵主要装备山炮、步兵炮和小口径迫击炮,由骡马驮载或人力背负, 其建制多为连、营。为适应战争的迫切需要,1951--1952 年,以步兵为基础陆续新建火箭炮兵第 21、第 22 师(装备苏制 M 一 13 火箭炮)和防坦克炮兵第 31、第 32、第 33 师(装备苏制 76.2 毫米口径和 57 毫米口径加农炮),并对炮兵 第 1、第 2、第 8 师及第 3、第 7 师部分部队进行换装(装备苏制 122 毫米和 152 毫米榴弹炮)。至 1953 年 7 月朝鲜停战前,预备炮兵已发展到 10 个师共 46 个团,配有 1855 门火炮。
队属炮兵,1952 年步兵师属山炮营改装扩编为炮兵团,辖 122 毫米榴弹炮营、76.2 毫米加农炮营、76 毫 米山炮营和 12.7 毫米高射机枪连;步兵团属炮兵,有 120 毫米迫击炮连、75 毫米无后坐力炮连和 12.7 毫米高射机枪连。志愿军炮兵指挥机构,随首批参战部队入朝。开始为炮兵司令部,万毅任司令员 (未到职)、邱创成任政治委员。1951 年 2 月,改为炮兵指挥所,匡裕民任主任。随着炮兵的增多,1953 年炮兵指挥所设司令部、政治部、干部部,高存信任主任、刘何任政治委员。队属炮兵,也于 1952 年 4 月在兵团、军、师建立炮兵室。在作战双方炮兵数量和装备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志愿军炮兵采取集中使用的原则,在主要方向和主要地段 集中兵力、火力,争取局部优势;以抵近射击和直接瞄准射击为主,提高命中率。
首批入朝的预备炮兵 9 个团,在第一次战役中以 2 个团另 1 个营支援第 39 军进攻云山,由于兵力集中,火力突然、猛烈,使步兵顺利突入纵深,直取云山,将美军骑兵第 1 师(机械化师)第 8 团大部歼灭。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采取迂回包围、穿插分割、速战速决的战法,队属炮兵及时支援步兵作战,而预备炮兵则受道路条件限制,多数未能跟上步兵的前进速度。
第三次战役中,预备炮兵以 7 个团(野炮和榴弹炮共 106 门)支援步兵突破"联合国军"既设阵地防御,发挥 了很大作用。第 116 师突破临津江时,炮兵在 5 公里正面上集中 73 门火炮,以 45 门火炮开辟通路,以 28 门火炮压制南朝鲜军纵深阵地上的发射点和炮火,经 20 分钟炮火准备,将敌前沿工事摧毁 80%,并打开两个突破口,保障步兵迅速渡过临津江,完成突破任务。经过前三次战役的作战,志愿军炮兵部队减员较多,武器装备损失较大。为增强炮兵力量,部分部 队回国整补换装,同时在国内加紧组建新的炮兵部队。

第四次战役后期和第五次战役中,新建和换装的预备炮兵有 4 个师共 10 个团相继入朝,队属炮兵大量增加。1951 年 4 月 15 日,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召开第一次炮兵会议,强调炮兵作战必须集中优势兵力、火力于主要方向,贯彻"火力集中,阵地适当分散"的原则,重视白天作战和协同作战,加强对空防护和伪装。第五次战役中,参战的火炮达 700 余门,其中野炮、榴弹炮 500 余门,有力地支援步兵突破"联合国军 "防御。在战役后期的机动防御作战中,新组建的防坦克炮兵第 3l 师大胆实施近战,以侧射、斜射火力组织交叉火力网,击毁"联合国军"坦克 25 辆。从第一次战役到第五次战役,志愿军预备炮兵由 9 个团增加到16 个团,其中包括野炮、榴弹炮、火箭炮和防坦克炮部队;队属炮兵也大量增多,部队的技术、战术水平 逐步得到提高。
1951 年 7 月,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召开第二次炮兵会议,要求部队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利用战斗间隙进行军政训练,积极主动地支援步兵作战,大量杀伤和消耗敌人。在 1951 年秋季防御作战中,炮兵集中兵力、火力于"联合同军"重点进攻地段,配合步兵实施坚守 性防御。10 月 3 日,美军集中 9 个团的兵力,在坦克 200 余辆、火炮 300 余门及大量飞机的支援下,向志 愿军第 64、第 47 军防守的高旺山、马良山、天德山等阵地进攻。炮兵组织 15 个野炮、榴弹炮兵连进行压制与拦阻射击,支援步兵击退"联合国军"35 次冲击。双方激战七昼夜,志愿军毙伤敌 6000 余人。
在天德山方向,炮兵火力杀伤的敌人占该方向歼敌总数的 1/3 以上。10 月 10 日,志愿军火箭炮 1 个团对添木洞以 东美军集结的部队行 2 次齐放,毙伤其 500 余人。在志愿军第 67、第 68 军防御正面,炮兵支援步兵粉碎美军的"坦克劈入战"。10 月 28 日,美军坦克 42 辆沿金城川向金城方向运动,炮兵以 2 个连的火力对其集中射击,毁伤坦克 16 辆。在秋季防御作战中,志愿军炮兵共击毁击伤"联合国军"坦克 76 辆、汽车 80 辆、火 炮 33 门。从秋季防御战役结束到 1952 年 4 月,志愿军在第一线阵地大规模地构筑坑道工事。炮兵在此期间,构筑了大量的掩盖火炮重型工事及部分指挥坑道。6 月以后,全线炮兵对"联合国军"炮兵进行多次大规模的炮战,迫使其炮阵地大部后撤,志愿军的炮阵地则普遍向前推进,增大了火力控制纵深。与此同时,广泛开展游动炮射击活动,以单炮或火炮排占领临时发射阵地,突然开火,完成任务后即行转移。第 39 军在 8月下半月,有 44 门火炮担任游动炮,共射击 283 次,击毁击伤"联合同军"坦克 44 辆、汽车 45 辆、火炮 5门,破坏地堡 74 个,毙伤敌 830 余人。
9 月 18 日--10 月底,志愿军在全线展开战术反击作战,有大量炮兵配合作战。步兵进行 1 次反击,平均得到 31 门火炮支援;反击 1 个敌军连的战斗,平均有 36 门火炮参战。反击开始前,炮兵对"联合国军 "主要防御工事进行破坏射击,为步兵开辟通路;反击中,炮兵以短促、猛烈的火力压制"联合同军"炮兵、迫击炮和火力点,掩护步兵冲击或撤退。在攻击的 57 个目标中,被炮兵摧毁的火力点与地堡平均达总数的70%。射击精度有很大提高,间接瞄准射击时平均 20--30 发炮弹即可破坏一个地堡;迫击炮平均 200--300发炮弹即可在铁丝网中开辟一条 6--8 米宽、60--100 米纵深的通路。在上甘岭战役中,炮兵通过适时机动,迅速增强火力。战役开始,仅有 82 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 27 门,平均每公里正面有 10 门。战役中,第 15 军沿正面机动 82 毫米以上的火炮 42 门,第 3 兵团又从纵深调来火炮 89 门。战役后期参战火炮增加到 185门,平均每公里正面 74 门。1952 年秋季作战中,志愿军第一线部队共配属有野炮、榴弹炮 600 余门,位于第二线机动的火炮有 270 余门。通过适时机动,造成局部炮火优势,使炮兵的火力骨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在 1952 年 12 月分析朝鲜战局时指出:今年秋季作战,炮火的猛烈和射击的准确实为致胜的要素。
1953 年春,志愿军为粉碎"联合国军"从朝鲜北部东西海岸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的企图,在全军进行大规模的反登陆作战准备。为增强炮兵兵力,又有 6 个炮兵团另 4 个炮兵营入朝,使志愿军的火炮增加到1.5 万余门。在部署上将入朝时间较长、作战经验较多的炮兵部队,调到东、西海岸,加强侧后沿海的防御力量,并成立东、西海岸炮兵指挥机构,编组师、团炮兵群,组织防坦克预备队。各炮兵师、团都成立筑城委员会,组织领导炮兵部队进行工程作业。仅炮兵第 1、第 2 师就在西海岸构筑了 5 公里长的坑道,修建坑道式、掘开式火炮发射掩体 320 个,观察所、指挥所、掩蔽部等 998 个。与此同时,各炮兵部队抓紧时间进行抗登陆军事训练,制订炮火保障计划,抢运储备大量作战物资和主副食,抢修火炮、器材、车辆。经过反登陆作战准备,志愿军炮兵的作战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1953 年 5--7 月,志愿军在反登陆作战准备的基础上,为配合停战谈判,进行了夏季反击战役,先后实施 3 次进攻作战。在第一次进攻作战的科湖里南高地战斗中,炮兵集中 28 个连(120 门火炮),支援第67 军步兵 5 个排另 2 个班的攻击。由于炮火突然、猛烈,步兵发起冲击后,仅 40 分钟就攻占南朝鲜军防守的阵地,并打退多次反扑,毙伤敌 1300 余人。在第二次进攻作战中,炮兵在北汉江以东集中各种火炮 259门,编成 5 个炮兵群,支援第 60 军 3 个团攻击南朝鲜军第 5 师第 27 团的坚固防御阵地。作战中,炮兵成功地运用火力假延伸,诱敌进入堑壕,予以大量杀伤。在炮兵火力支援下,攻击部队仅用 50 分钟就全歼守军,创造了自阵地战以来一次进攻作战歼南朝鲜军 1 个团的范例。在支援第 67 军攻击座首洞南山南朝鲜军的团防御阵地中,炮兵有重点地使用火力,以直接瞄准实施破坏射击,摧毁南朝鲜军的工事达 70%,保障步兵冲击成功。在第三次进攻作战的金城战役中,炮兵集中各种火炮 1100 余门,在主要突击地段上构成每公里上面有 100--130 门火炮的火力密度。经 7--28 分钟的炮火准备,步兵发起冲击,仅 1 小时就突破南朝鲜军 4 个师的坚固防御阵地。随后炮兵又支援步兵击退"联合国军"上千次反扑,巩固了所占阵地。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毙伤敌 15.8 万余人,击毁击伤敌火炮 570 余门、汽车880 余辆、坦克 940 余辆,摧毁敌碉堡 2490 余个,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志愿军炮兵在战争中所取得的对现代化装备的美军作战的经验,对解放军炮兵部队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章来源:跨过鸭绿江

   敬请关注下列公众号、视频号


我们从军营走来
曾经的部队大院、曾经的军旅生涯已作为珍贵的记忆、情感的抚慰,融入我们的血脉。公众号《我们从军营走来》期待您关注!欢迎您回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