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开遍困牛山——石阡县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工程让红色故土焕发勃勃生机

旅行   2024-11-19 09:45   贵州  
1934年和1936年,红军先后两次进入贵州石阡,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和丰厚的红色遗产。时隔90周年,其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力量至今仍在石阡大地上生生不息,激励着石阡人民奋勇前行。

初冬时节,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村依然绿荫萌动,欣欣向荣。在红军壮举展陈中心,讲解员黎晓英深情地向游客介绍着困牛山的红色故事:“红军战士誓死不当俘虏、誓死不伤百姓,毅然折断枪支,纵身扑向悬崖英勇就义……”

担任讲解员两年,同样的故事黎晓英不知讲了多少遍,但每一次总能带给听众触动心灵的震撼。“越了解这段历史,越能感受身上的重任——让更多人通过讲解了解这段历史。”谈起对工作的感触,“90后”黎晓英不禁泪湿眼眶。
2021年,困牛山红军战斗遗址保护展示园列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省“1+3+8”标志性项目体系中的8个重点项目之一。“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红色资源,是全县的重点工作。”石阡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易秉荣说,如今,红色已成为石阡最鲜明的底色。
近年来,石阡县围绕红六军团先遣西征路线,组建工作专班,开展党史研究、资料征集工作,先后派工作组赴中央档案馆、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以及湖南、重庆、湖北等地,查阅和挖掘红军战斗史实,并邀请党史、文史专家对困牛山战斗史实开展研究和权威认定,搜集整理相关资料1200余万字。

同时,县委、县政府还累计投入资金1.55亿元,完成困牛山战斗遗址展示园纪念碑广场、红色基地主体、宜居农房改造、红军历史步道、游客接待中心等项目建设,助推困牛山战斗遗址成功申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22年,困牛山红军壮举展陈中心建成开放,通过图文、视频、实物等形式详细展示红六军团“先遣西征”“困牛山红军壮举”等史实,再现“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的悲烈壮举。该中心目前已接待团队和散客1153批次、5.3万人。
在困牛山战斗遗址,红军壮举纪念碑巍然矗立。石阡县委党校教师周其兵深情演唱着《一封红家书》,这是石阡县为讲好困牛山红军壮举故事而创作的系列组歌之一。2022年,石阡县决定把县委党校整体搬迁至困牛山村,通过瞻仰纪念碑、走长征步道、唱红歌等方式,让新时代党员干部沉浸式接受红色教育。

两年来,石阡县委党校充分运用红色资源,结合不同类型学员,设置不同的课程,不断优化培训内容,把党性教育、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现场教学等纳入教学培训内容。党校副校长林雪说,“这里已现在成为党员干部接受红色文化洗礼的地方。”

“红军战士在困牛山集体跳崖的故事在我们村里代代流传,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到困牛山上祭奠革命烈士。”全国人大代表、困牛山村党支部书记鞠华国说,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会唱《壮士血染困牛山》歌曲,老年人都知道困牛山的红色历史。

2016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鞠华国决定把困牛山的红色故事融入乡村振兴。他带着乡亲们积极探索“红色资源+村集体经济+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路径,将红色元素融入村庄规划、特色村寨建设,不断推进红色文化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
自2021以来,村里引入精品水果、林下食用菌等项目,已种植蜂糖李200亩,其他水果115亩,并建成高标准农田200余亩。还推出“困牛山——黑滩河畔”品牌,与龙头企业开展品牌合作、委托加工等方式生产困牛山矿泉水、菜籽油、土蜂蜜、红米等农特产品,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困牛山火了,也为当地农家乐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人。在困牛山村“红色农庄”,经营负责人张国富每天都会接待几桌客人。他说,村里以前没有饭店,我们是第一家,接客量最多的一天有400多人,这是红色文化带来的红利。

走进贵州石阡困牛山红军学校,红色标语和宣传画随处可见。今年9月1日,红军学校正式开学投用,并迎来第一批276名学生。这也是困牛山村和石阡县传承红色基因、推动乡村振兴的一项举措。
“新学校的投用,给了我们更加明确的办学方向和理念。”该校校长余明状介绍,学校将红色教育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中,并开设8门红色研学课程,通过构建“沉浸式情景模拟+参与式体验活动”的模式,让学生在红歌演唱、话剧演出、故事讲演、竞赛闯关等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资源蕴含着珍贵价值,需要不断保护和传承。石阡县目前正在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同时通过挖掘一批红色史实、推进一批项目建设、打造一条红色街区、申创一批红色文化品牌等,深挖红色资源,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勇

主办:贵州省石阡县融媒体中心(县广播电视台)

编辑:杨   莉

编审:杨   刚

总编:马晓鸣

监制:杨晓文

新闻热线:0856—7650445


微石阡
“温泉之城•长寿石阡” ——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