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奇怪现象: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就算到35岁,心理也是不成熟的孩子;反而越来越多的孩子,才不到十岁,就已经成熟像个40岁大人

文摘   2024-07-06 23:48   湖南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我一直想把年轻时所知道的成年人的真相告诉你们,但是我发现成年人也不知道这些。”


这是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一句名言,也是当下社会现实的强烈反照。


生活里,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就算到了35岁,心理上也是一个不成熟的孩子。


他们有些看着就不像35岁,所做出的决定和各方面问题的处理也表现出稚嫩和不成熟。


反而越来越多的孩子,才不到十岁,说出的话、干的事情就已经像个成熟的大人,也不知道是该欣慰还是该可怜。


今天分享两个新的发现:


一、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就算到35岁,心里也是个不成熟的孩子


在一两年前我去应聘一家公司实习,当天我刚刚入职,因为不清楚这家公司的时间点,所以刚工作显得比较局促,不知道何时该点外卖。


刚好旁边的女生也是今天刚入职,我们两个边有一搭没一搭聊了起来。


第一眼看她,我以为她比我要小很多,应该是刚刚毕业的女生。但没想到,她已经29岁了。


她坦言,这已经是她今年换的第四份工作了。


在新一线城市工业园区这边,工作很好找,但是自己却一个也相不中,总是干了没多久就想离职。


后来她知道我的学历之后,悄悄透露自己今年背着家里也考了一次研究生,但是因为成绩不佳,没有得到复试的机会。


她说自己不甘心,为什么别人考上了自己还是考不上,所以决定今年再考一次研究生,圆自己一个梦想。


而观察最近的新闻,也有很多类似的人群:


高考15次的钉子户唐尚珺、已经毕业多年想考清华的35岁李龙。


他们的身上,仿佛没有成年人成熟的判断,只要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就会不顾一切“重启人生”。


但是这样的代价到底有多大,我们不得而知。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类的心智发展在青少年时期并未完全成熟。而成年后的成熟过程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再加上现在社会里不少人面对职业压力,经济的负担和人际关系,不少人会自我选择逃避,在舒适圈里徘徊,主动选择“不想长大”。


很多人说这是保持年轻的心态,但是这怎么不是一种消极的“不成熟自我保护”呢?


二、越来越多的孩子,才不到十岁,就已经成熟的像个40岁大人


和成年人目前的状况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是现在的“小孩哥”。


他们表现的有点儿过于成熟了。一部分人在情感心理上表现非常早熟,另一部分人在职业心理上表现的成熟。


我们先来说一下情感心理上表现成熟的“小孩哥”。


刷几个短视频,你就发现有几个类型视频非常爆火:


视频里,十岁左右的“小孩哥”,自信的说一堆自以为是的情话,然后撩二十几岁的女大学生,声称让对方等自己几年。


还有一些视频的“小孩哥”,已经开始直播唱情歌、在网络上诉说自己的情感经历,这些内容都让我们大跌眼镜。


还未成年的孩子不应该好好读书,享受自己的童年吗?怎么过于成熟,极早的进入了情感社会?


有心理学家指出,这部分的孩子可能因为过早的接触到了互联网,被互联网上关于情感的表达和视频内容所吸引,表现出了与同龄人不同的成熟度。


可以说信息的普及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孩子的成长。社交媒体也让孩子们更好的接触到了成人社会的信息,这有时候并不是什么好事。


还有一部分孩子他们在职业心理上表现的非常成熟。


一方面因为中考现在大多数省份实现了分流的机制:50%的人去职业高校,50%的上高中。


这也造成了上小学和初中的孩子就过早意识到了学业上的压力。


因为现在职业学校的机制和教育发展还不是特别完善,加上家长们对职业学校的偏见,认为自己的孩子去了职业学校就完了。


所以家长从小就对孩子灌输要努力学习的想法。让他们早期就接触到了成年世界的压力和责任。


我之前见到好几个孩子才刚刚上小学,就已经开始学习奥数和新概念英语。


而更加离谱的是班里30个人,二十七八个都学了新概念英语。反而那一两个人因为过于正常,没报补习班,被班里认为是不正常的现象。


连当时的班主任都说,因为大多数人已经学习了新概念英语,让那一两个人自己去补课。


这样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


所以现在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了成人化的特征,也替现在的孩子们捏把汗。


总之,现象如此,背后肯定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我们只是简单的希望还没成年的孩子快乐一点,已经成年的人成熟一点,他们的背后也是一个家庭的殷切期望。

END


点个“赞”,+“在看”,并“分享”给更多人,让我们的声音被更多听到。


陈博的读书圈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