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中神木》

文摘   音乐   2024-06-28 08:21   宁夏  






雙千斤板胡協奏曲《山地印象》關迺忠作曲

作曲家關迺忠在一九九0年夏天應邀到台灣指挥,在音樂會之後遊覽了阿里山。這是經過了幾年辛歷之後的一次放鬆和調適。阿里山地區的秀麗風光和風土人情給作曲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年秋天作曲家在高雄重逢了他闊别多年的老友胡琴演奏家丁鲁峰。丁鲁峰拿出了一件他改革的雙千斤板胡演奏了一曲《美麗的塔什庫爾幹》。這件樂器立即引起了作曲家的興趣。他不但集高音板胡、中音板胡於一身,更將音域向下擴展至,它不但保留傳統板胡的風土味道,也可以像小提琴一樣演奏復雜的技巧,而且它中低音區那種似乎飽經滄桑的音色又是和小提琴大相徑庭。當下丁鲁峰約作曲家為他寫一首雙千斤板胡的協奏曲,作曲家欣然的接受了。新作品於第二年的夏天完成了。隨即由丁鲁峰和高雄市立國樂團在台中首演,隨後在台北及高雄演出。也許由於獨奏家和樂圍合作尚未純熟默契,也許是作品的手法新穎,聽眾還不能認同。首演的反應只是平平而已,作品幾乎天折了。



所幸同年秋天,高雄市立國樂團應美國達拉斯交響樂團的邀請,在美以遜音樂廳(Meyerson Symphony Center)演出兩場,這首名為《山地印象》的板胡協奏曲被排在上半場的最後一個節目。美以遜音樂廳的音響十分優異,音色溫暖而細緻。《山地印象》的新穎配器和板胡的特有音色得以籍此充份的表現,演出後幾乎全體聽眾起立鼓掌,經久不息。一位文化中心的經理聽後說:「我驚異中國樂器的表現力,小提琴做到的板胡也做到了,而小提琴做不到的它也做到了」,「山地印象的迷人色彩令我想到德布西,但它更多了一份東方的神秘」。樂評人阿道因在報上評論說:「它奏出的聲音是如此的異國情調和陌生,但仍可感到它是一個高度優雅的樂图,既可特別細腻動人,也有爆發力量。它有寬廣的聲音,各種的音色延伸不止,以一個西方人的角度,它有非常自然的音色,在漫長的節目結束後還令人品味不已」。


《山地印象》是一首三個樂章的板胡協奏曲,它充份發揮了雙千斤板胡的特長,而且技巧十分艱深。第一樂章<霧中神木>描寫了在霧中傲然而立的神木,它經歷了歲月的洗劫御仍不改它的倔強蒼勁,它是台灣原住民的精神象徵。樂章開始時高音絃樂器和簫及木琴奏出一連串不協和的平行和絃,營造出山中雲霧繚繞的氣氛。獨奏板胡以它最低音的空弦開始,似乎是破霧而出的神木。板胡的旋律是以原住民的民歌為基礎,結構自由而口語化,接近西洋的宣敘調,低音彈撥樂器和排鼓、定音鼓的伴奏音型雖然十分輕馨,但卻孕育着原始的生命力。它終於在樂章的中段爆發了,它像一股洪流,它充滿了陽刷之氣。雖然在爆發後一切又重歸平靜,但雲霧似乎並非只是輕輕的煙,它像在地下蠕動的岩漿在伺機冲出,神木也並非只是一株枯死的老樹,它像在江河中的砥柱,迎擊着昨日、今日和明日的急流。  (文/王中砥)






注:中国传统民乐远在夏、商、周时期就已存在,先秦时代的编钟、编磬、悬鼓、排箫、笙、箎、瑟等古乐已形成系统,而河南舞阳县出土的贾湖骨笛有近八千年历史,古琴、古筝等音乐更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老易谈雨果是一档中国传统乐器、地方民歌、戏曲等知识普及、鉴赏、唱片制作策划思路、音乐家、演奏家珍贵访谈、音响发烧分享等丰富内容高品质电台节目,囊括了近几十年中国民乐的精华所在。精力所限,早年共制作了二百二十二期。近年,应广东人民广播电台之邀后续制作了老易谈音乐节目。
时间沉淀之经典音乐之美会给听者留下深刻印象,间接使其受到影响并获益终生。每一期节目都是有营养的音乐素养课。真诚希望访者能够从这里认识、喜爱中国传统民乐,开阔视野,赢得共鸣,且从中受益。


点击阅读原文可到雨果微店

雨果唱片
雨果唱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