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在中国电影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论坛上,著名导演、编剧、监制黄建新,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蔡恒进,爱奇艺高级副总裁叶宁,导演、编剧田羽生等围绕《汉语电影内容AI辅助创作平台》,从不同领域、多元视角出发,深度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和AI辅助创作为未来影视发展提供的无限可能。
黄建新
中国电影导演、编剧、监制
这个汉语模型让人兴奋,我感到在文本的感受上没有障碍。从目前看,以后发展怎么样,我们不做定性的规定。该模型作为创作人员的工具或电影产业指导者的工具,比较恰当地处理好了目前人类和AI之间关系的一个和谐。从未来看,创作常常是不可言传的,而AI又必须要求可言传,总会出现二者之间的矛盾,把不可知的、混沌的、接近于想象的闪亮创意在AI系统和理智中分解,这个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可能也会是我们大家未来遇到的一个更高级的电影时代。
尹鸿
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将创作人性化其实是很难的事情,从故事到讲述故事的逻辑原型,特别清楚的形成现在模型的基本结构,首先突破的是汉语大模型,其次是AI辅助内容平台,适用性、应用性确实不错。从不同的维度进行评估维护、修订修正,在逻辑上讲,与创作的整个流程比较接近。我相信,在未来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还会有很多需要完善的东西,但当下我们跨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蔡恒进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心智计算专委会副主任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这个产品是我们自己真实的需求,也有很多创新,就用户以及现实需求来讲,非常有用,且能很快上手。该系统首先是和人脑相似,能够有直觉,让我们对人脑直觉的理解更深。其次是语言表达能力,讲人话,懂你的话,回答是针对你的问题,大语言模型做到了以前计算机科学几十年没有做到的。我们要言说不可言说的东西,很了不起。
叶宁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
人工智能对影视行业来说,首先是提供内容创作服务,降低普通创作者的门槛,提高质量。其次是赋能超级个体更大的力量。目前,行业已有的电影AI剧本的评审评估有个误区,好的数据输出(评估结果)需要用好剧本去“投喂”,但好剧本太少,这个产品(《汉语电影内容AI辅助创作平台》)结合了语言学、叙事学,戏剧,从源头解决问题,输出内容的逻辑是戏剧的逻辑。同时,算法不会取代伟大的创意,但一定是赋能超级个体的,顶尖的头脑加一个AI好的平台。
田羽生
中国电影导演、编剧
作为创作者,这是我们中国自己的平台,“汉语”两个字由衷自豪。平台的出现提醒了我们,不仅要有套路式的创作“超越”,还要有自己独特审美去发掘符合创作规律和结构模式、有独特色彩的作品。这个平台最有意义的地方,就是节约了很大的效率,提高了剧本创作的速度,希望属于我们中国人的AI辅助创作系统茁壮成长,帮助创作者打造更多作品。
END
往期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