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
它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是古人探求宇宙本原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概括,既可以标示一对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以标示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阳的运动变化规律可概括为:
交感互藏,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等。
1.阴阳的交感互藏
是指阴阳之间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这是宇宙万物赖以产生和变化的根源。
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含有另一方,即阴中含阳,阳中寓阴,也称“阴阳互寓”“阴阳互含”。
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含有阴与阳两种属性不同的成分,属阳的事物含有阴性成分,属阴的事物也含有属阳的成分。
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关系的构筑基础和维系纽带。
阳中含阴,因而阳依明而存在,阳以阴为源而生;阴中寓阳,因而阴依阳而存在,阴以阳为根而化。
若阳中无阴,阴中无阳,就变成“孤阴”“独阳”其相互依存关系也就被破坏,而“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与阳之间也就失去了相互资生与相互促进的关系。
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合和的动力根源。
阴阳二气的升降运动而引起的交感相错、相互作用,是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源。
阴阳互藏以致阴升阳降的理论用于中医学中,可对“心肾相交”的机理做出诠释,心在上,为火脏,属阳而内含真阴;肾居下,为水脏,属阴而内寓真阳。
肾阴在其内含真阳的鼓动下上济心阴,以制心火,使其不亢;心火在其内含真阴的作用下下助肾阳,以暖肾水,使其不寒。
如此则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维持了心肾水火之间的协调平衡,阴阳互藏之道还为我们调整心肾水火之间的关系失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肾阴亏虚不能上济者,当补肾阴,而肾阳虚衰不能鼓动肾阴上济者,当温肾阳;心火不足不能下温者,当温通心阳,而心阴亏虚不能牵掣心火下行者,当激心阴。
2.阴阳的对立制约
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1)阴阳对立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规律。
阴与阳代表了属性相反的两种事物和现象,或一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
如天与地、寒与热、动与静、上与下、水与火等,都是属性相反的矛盾双方,因而它们并不是互不相干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是相互作用、相互排斥的。
(2)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大多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特性,此处所说的“制约”,是指阴阳双方的相互抑制、相互压制。
阴阳的相互制约,使事物取得了统一,阴阳双方维持协调平衡状态,即所谓‘阴平阳秘”。
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若一方过于强盛,则对另一方过度抑制,可致其不足;若一方过于虚弱,则对另一方的抑制不足,可致其偏亢。
如此,则阴阳双方失去了相对平衡协调。
(3)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这种相互排斥往往在阴阳双方中有一方偏盛至极时明显地表现出来。
如热极似水,寒极似火,都是因一方偏盛至极而将另一方排斥于外而产生的现象与本质不一致的状态,中医学称之为“阴阳格拒”。
3.阴阳的互根互用
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又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1)阴阳相互依存,是指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其对立面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前提条件。
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
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就无所谓寒,没有寒也就无所谓热。
诸如此类,都说明阳依阴而存,阴依阳而在。
阴阳相互依存的构筑基础和维系纽带是阴阳互藏及相互吸引。
阴阳双方的相互吸引是与阴阳相互排斥相对而言的。
排斥在于阴阳的对立,而吸引维系阴阳的统一。
因此,阴阳双方的相互吸引是维系阴阳同处一个统一体中的纽带。
(2)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某些阴阳范畴还有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即所谓“阴阳互用”“阴阳互源”。
这种关系在人体的生命过程中体现得十分普遍。
如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与气之间、气与血之间,人体的基本功能兴奋与抑制之间、推动与宁静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阴阳双方,若有一方虚弱,久之必致另一方亦不足,从而出现‘阴阳互损”的变化。
4.阴阳的消长平衡
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的量和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与减少的变化之中。
(1)阴阳的此消彼长,此长彼消。
这类消长变化主要出现在阴阳的对立制约过程中。
如四时寒暑的正常更替,其机理就在于由阴阳双方的对立制约所产生的消长变化:从冬至经春至夏,阳生而旺,阳制阴而阳长阴消;从夏至经秋至冬,阴生而盛,阴制阳而阴长阳消。
在人体的生命过程中,亦存在着阴阳消长的变化。
(2)阴阳的皆消与皆长。
这类消长形式主要存在于阴阳的互根互用过程中。
如在自然界中,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而降雨增多,随着气候的转凉而雨水亦少,即为阴阳皆长与阴阳皆消的变化。
阴阳消长只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而导致消长变化的根本原理是阴阳的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
阴阳的此消彼长与此长彼消,是建立在对立制约基础上的盛衰变化,而阴阳的皆消与皆长,是建立在互根互用基础上的消长过程。
阴阳消长与平衡的关系:
阴阳之间的消长变化是不断的,无休止的。
如果这一消长变化是在一定范围、一定限度内进行的,那么事物在总体上仍然呈现出相对稳定状态,即阴阳平衡协调状态。
因此,所谓阴阳平衡,实际上是由建立在阴阳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基础上的阴阳双方稳定在一定限度内的消长变化所维持着的动态常阈平衡。
若阴阳消长变化超过了正常限度,阴阳平衡就会遭到破坏而出现偏盛、偏衰,或皆盛(阳生阴长太过)、皆衰(阴阳互损)在自然界标志着气候的异常变化,在人体标志着生命适动的失常而进入疾病状态。
5.阴阳的相互转化
一般是指事物的总体阴阳属性的改变,即属阳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属阴,属阴者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变为属阳。
阴阳转化是阴阳运动的又一基本形式,一般在阴阳消长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发生。
阴阳的互藏互寓是事物阴阳属性相互转化的内在根据,而阴阳的消长运动及与此相伴的相互转化是促使事物总体阴阳属性转化的必要条件。
总之,阴阳的交感互藏、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转化,是从不同角度阐述阴阳的运动规律和变化形式,表达了阴阳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阴阳的交感泛指阴阳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前提;阴阳的互藏是阴阳交感的动力根源,是消长转化的内在根据,阴阳的对立、互根是阴阳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最基本的原理,阴阳的消长与转化是事物的运动形式。
阴阳的交感是在阴阳的不断消长与转化过程中实现的,而阴阳消长是在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基础上表现出的量变过程,阴阳转化则是量变基础上的质变,并以阴阳互藏为其内在根据,以明阳消长为其必要条件。
由于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阴阳的消长维持在一定的限度内,阴阳双方是平衡协调的,自然界表现为生机勃勃的有序变化,人体的生命活动也是相对稳定的。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中所涉及到任何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请扫码打赏,随缘心意
原创文章延伸阅读:
六经六大病位---太阳经腑病位!(此篇悟通太阳经)--->点击进入阅读
六经六大病位-----阳明经腑病位!(治湿热至关重要)--->点击进入阅读
六经六大病位----少阳经腑病位!(一张小柴胡汤打天下)--->点击进入阅读
六经六大病位---三阴寒邪病位!(学懂伤寒最后一篇)--->点击进入阅读
真传一句话:中医治病就三点,气化,排异,清热--->点击进入阅读
真传一句话:辨证最核心最重要的是什么??--->点击进入阅读
颈椎病全方位精解!(经方治法+秘法外治)--->点击进入阅读
两套中医课程(内治外治):
《至简经方网络班》,从辨证到用经方倾囊传授!!!(点击进入)
《徒手中医网络班》零基础也能徒手治病!!!(倾囊传授)(点击进入)
四套中医导图:
《植入六经辨证----将六经辨证植入你的大脑》电子版思维导图 (点击进入)
圆运动辨证大全(全身上下,微观阴阳升降、脏腑定位)导图版(点击进入)
学习更多中医之术,扫描保存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