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注,回复“科研”,即可获得护理科研《百篇优秀论文》等精选资料
在护理领域,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石。它们不仅帮助护士理解病人的需求,还为护理干预提供了框架。
随着质性研究方法在护理学科中的日益普及,我们有机会深入探讨影响护理实践的各种因素。这些研究通常侧重于病人的个人体验、护理人员的观点以及护理过程中的复杂互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禁要问:在探讨“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类文章时,哪些护理理论被频繁引用?它们如何塑造了我们对护理实践的理解?本文将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盘点“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类文章中常用的护理理论。
Bronfenbrenner的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这些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的发展。该理论将环境视为一个多层次、多系统的复杂结构,每个层次都对个体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层次:
微观系统(Microsystem):这是个体最直接接触的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场所、同伴群体等。
中观系统(Mesosystem):由微观系统中的各个元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中观系统强调不同微观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如果家庭和学校能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将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外部系统(Exosystem):指那些个体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其发展产生影响的环境。虽然个体不直接处于这些环境中,但这些环境中的因素可以通过影响微观系统和中观系统来间接影响个体的发展。
宏观系统(Macrosystem):包括特定文化中的价值观、信仰、法律、习俗等。它是一个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个体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个体的发展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时间系统(Chronosystem):关注时间维度上的环境变化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包括个体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社会历史变迁等。
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ntegrated Theory of Health Behavior Change,ITHBC)是由美国临床护理专家Ryan在2009年提出的一种综合性理论框架。该理论旨在整合多种健康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以更好地理解患者在健康行为改变过程中所经历的过程,并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策略。ITHBC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三种模式和两期结果:
三种模式:
知识-信念模式:强调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信念是行为改变的动力。个体在获取健康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积极的思考和认知,逐渐形成积极的信念和态度,进而促进健康行为的改变。
自我管理模式:关注个体在健康行为改变过程中的自我管理和调节能力。个体需要学会如何设定目标、制定计划、监控进展并调整策略,以维持和促进健康行为的持续进行。
社会促进模式:强调社会支持在健康行为改变中的重要作用。来自家人、朋友、医护人员等的社会支持可以为个体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信息上的帮助和行为上的指导,从而促进健康行为的改变和维持。
两期结果:
近期结果:指实现自我管理健康行为的直接结果,如改善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等。这些结果是可观察、可测量的,能够直接反映个体在健康行为改变方面的进展。
远期结果:指达到理想健康状态的长期结果,如降低疾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等。这些结果需要更长时间来观察和评估,但它们是健康行为改变的最终目标。
社会生态学模型
社会生态学模型(Social - Ecological Model,SEM)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它的出现是为了更全面地理解人类行为与健康之间的复杂关系。该模型基于系统理论,认识到个体行为受到多种层次环境因素的交互影响,打破了传统上仅关注个体内部因素的局限。社会生态学模型将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分为五个层次:
个体内层次:涉及个人的心理因素,如知识、态度、信念、自我效能、技能等。
人际层次:包括家庭、朋友、同事等社会网络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和角色模型的作用。
组织层次:涉及学校、工作场所、健身房等组织的环境、政策和实践,这些因素可以促进或限制个体的体力活动。
社区层次:包括社区的物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这些都会影响个体的体力活动行为。
政策层次:指政府和机构层面的政策和法规,这些政策可以创造有利于体力活动的社会环境。
健康生态学理论
健康生态学理论是一种将生态学的概念和方法应用于健康领域的理论框架,它强调环境与个体健康之间的多层次相互作用以及影响因素的复杂性。这个理论认为个体的健康不仅仅是由个人因素决定的,而是由个体因素、社会环境、医疗政策、文化习俗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该模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个人层次:涉及个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生活方式等。
人际层次:包括家庭、朋友、同事等社会关系网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社区层次:涉及社区的物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因素。
环境层次:包括更广泛的社会环境、文化、政策等因素。
政策层次:指政府层面的政策和法规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的影响。
理论域框架
理论域框架(Theoretical Domains Framework,TDF)是一种综合性的理论框架,它整合了多个心理学理论及其结构,以便于研究者从不同层面探究行为的影响因素,并预测行为改变。TDF由英国学者提出,用于评估行为改变过程中的促进和障碍因素及制定相关干预策略。它包含了33个理论域,几乎涵盖了心理学理论中所涉及的影响行为改变的主要因素,能够最大限度地识别所有潜在的影响因素,帮助研究者避免在资料分析前就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心理学理论中。
COM-B模型
COM-B模型是行为改变轮(Behaviour Change Wheel,BCW)的核心,由Michie等人于2011年提出。COM-B模型包括四个部分:能力(Capability)、机会(Opportunity)、动机(Motivation)和行为(Behavior)。这个模型认为行为是能力、机会和动机这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发生行为改变,个体需要具备执行行为的身体和心理能力,有机会进行这种行为,并且有动机去执行所需行为。COM-B模型的优势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方法来识别影响目标行为的因素,从而可以指示哪些行为改变技术将最适合于改善个体层面的依从性。
🔥🔥🔥
论文选题与开题实战训练营第19期
正式上线!
博导团队手把手带你
从零基础到精英科研人才
精彩文章回顾
↘护理科研:
护理高质量SCI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近三年发文概况分析
↘护理科普:
2024年护理人科普大赛参赛攻略来啦!这样参赛,国奖手到擒来
↘品管圈&护理管理:
Recommend
免费公开课
Related recommend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