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课堂 | 工附学子走进中车“三十六棚”

企业   2024-08-16 18:39   黑龙江  
这里是东北工人运动的摇篮,这里有劳动精神的火种,涌现出一大批技术创新能手,是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校初二3班(工程校区)的同学们在班主任邢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中车哈尔滨公司,了解共和国百年老厂的动人故事。
“三十六棚”纪念馆全面展示了黑土地上第一家工业企业的发展历程以及那历久弥坚的红色基因。参观时,同学们戴着安全帽,听着耳机中讲解员的生动讲解,仿佛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科普课。他们聆听了劳动英雄苏广铭的感人事迹,被“大国工匠”的执着与坚守深深打动。在探索知识的旅程中,同学们了解了铁路车辆运行的基本原理,好奇地询问汽车轮胎与火车轮胎的区别,探讨了火车如何转弯、如何调头等问题。讲解员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解答,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当踏入生产厂房,巨大的机械和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带来了直击心灵的震撼。望着这些庞大的机械,同学们深感祖国已不再是过去那个弱小的国家,祖国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都凝聚在这些“遮天蔽日”的机械零件之中,激发了同学们胸中强烈的自豪之情。
“三十六棚”不仅是哈尔滨的一个重要地标,更是一段深植人心的记忆与情怀,象征着一种坚毅不屈的精神。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繁荣与发展,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同学们深度游览了厂史馆内的五个展厅,通过不同时期的照片与文物,深入了解了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壮丽史诗。在这里,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得到了洗礼,百年来一代代的“哈车人”始终铭记嘱托,用实际行动践行产业报国的决心,展现出为国家争光的胸怀。此外,同学们还参观了转向架分厂的轮对压装生产线和智能产线,详细了解了铁路货车车轮的精妙构成原理。这次参观激发了同学们对国之重器的向往之情,深化了他们对国家重要工业的认知。作为参观的纪念,每名同学还获得了一枚文创钥匙链,让这次难忘的参观经历得以长久留存。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加深了同学们对共和国百年老厂的了解。同学们纷纷表示将秉承自强不息、求实奉献的“三十六棚”精神,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以青春之躯担时代之责、宣报国之志、奏理想之歌!
宋匀熙:此次参观既让我们深刻了解了中国火车发展的历程,也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制造的强大实力。通过了解中国在铁路行业的进步以及中车集团在塑造交通运输未来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我们能够体会到新中国发展迅速,并且为我们祖国的火车工业成就感到自豪。
张育铜:大家跟随讲解员的讲解,感受着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刻我的内心满满的自豪感。回望中东铁路的历史,仿佛感受到了中东铁路工人、三十六棚工人不断奋起抗争的斗争精神和自强不息精神,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
张熙承:看着一排排整齐摆放的散发着金属光泽的火车车轴,铁轨上停着的巨大的黑色货车车厢,车厢下正在质检的工作人员,一种震撼、自豪的情感油然而生,我为哈尔滨而骄傲,她孕育了这么多历史悠久的工业企业,真希望我的家乡今后能越来越好!
牛艺璇:看到眼前的火车,让我想到了现在的高铁,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都离不开老一辈人的辛勤努力,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校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车哈尔滨公司
讲述哈车故事,传递哈车声音,传承中车文化,弘扬国企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