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 新
日前,我国新增3个世界地质遗产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被誉为“植物庞贝城”的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榜上有名。但对于研究者们来说,这个消息却让人欢喜让人忧。喜的是乌海“植物庞贝城”的科学价值和研究成果得到国际认可,忧的是遗产保护与经济效益之间的两难困境亟待解决。
“植物庞贝城”位于乌海市乌达煤田的煤层中,是地史时期成煤森林的特异埋藏记录,真实展示了植物是如何形成煤的,以及形成煤的森林的样子,是世界级的化石宝库与自然遗迹。但由于煤田长期的露天开采、灭火工程及回填复垦等,原先占地35平方公里的“植物庞贝城”面积大幅减少,且还在持续减少中。要保护化石,就要尽可能减少人为干扰和破坏;若是原址保护,则还需要专门划出一片区域。但乌海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保护化石意味着十几层煤无法开采,将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要矿石还是要化石,难题摆在面前。
乌海“植物庞贝城”保护面临的两难困境,本质仍是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实际上,高水平保护正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乌海来说,煤炭资源开发为乌海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而保护好化石,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样可以为当地的绿色发展探出新路。
当下,对于乌海在内的许多资源型城市来说,发展文旅产业是转型的重要方向,而化石作为珍贵的科普教材,是重要的旅游资源。随着煤炭资源渐趋枯竭,乌海在探索绿色发展之路的过程中,对旅游着墨颇多。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乌海接待国内游客量同比增长超40%。而作为新晋世界地质遗产地,乌海“植物庞贝城”罕见地完整保存了远古森林的群落结构,囊括了最大面积的远古森林实践复原、最丰富的同期成煤植物群化石标本收藏等5项世界之最,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同样是潜力极大的旅游大 IP。如果说化石指示着乌海遥远的“过去”,“煤海”就是乌海的现在,而以旅游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发展之路,则指引着乌海的未来。留住“过去”,就是赢得未来。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有关方面已就保护乌海“植物庞贝城”达成了框架协议。但是,处理好地质遗产保护与煤炭资源开发的关系,仍涉及多方利益,在落实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协调、共同推进。眼下,当务之急是开展地质调查,摸清化石家底。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方案,在尽可能减少对采煤影响的前提下,加大化石保护力度。对需要原址保护的,科学规划选址;对可异地保护的,登记造册。通过加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化石的科普价值,持续提升“植物庞贝城”的知名度,打造城市 IP。此外,还要加强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盗掘、贩卖化石等违法行为。
捕舆小课堂
世界地质遗产地小贴士
●2022年10月,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公布了首批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中国有7处地质遗产地入选。今年9月,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公布,我国有3个地质遗产地入选,分别为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和桂林喀斯特。
位于广西的“桂林喀斯特”是大陆型塔状岩溶的典型代表,是华南地区岩溶演化末期的地貌展现。桂林喀斯特位于南岭构造带中部,以秀美漓江及其支流周边的塔状及锥状岩溶地貌为主要特征,同时发育有许多洞穴。受古生代构造运动的影响,桂林喀斯特形成了独特的岩溶发育盆地。温暖湿润的气候及充沛的降雨等因素,共同促进了岩溶发育。第四纪以来,该地区的差异性构造抬升塑造了地形地貌的多样性,是全球岩溶研究的重要参考。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
来源:i自然全媒体
欢迎收听环境生态网微信:eedu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