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独属中国的“植物庞贝城”?

民生   2024-11-13 00:01   广东  


作者:赵  新


乌海“植物庞贝城”保护面临的两难困境,本质仍是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对乌海来说,煤炭资源开发为乌海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而保护好化石,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样可以为当地的绿色发展探出新路。留住过去,就是赢得未来。

日前,我国新增3个世界地质遗产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被誉为“植物庞贝城”的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榜上有名。但对于研究者们来说,这个消息却让人欢喜让人忧。喜的是乌海“植物庞贝城”的科学价值和研究成果得到国际认可,忧的是遗产保护与经济效益之间的两难困境亟待解决。

“植物庞贝城”位于乌海市乌达煤田的煤层中,是地史时期成煤森林的特异埋藏记录,真实展示了植物是如何形成煤的,以及形成煤的森林的样子,是世界级的化石宝库与自然遗迹。但由于煤田长期的露天开采、灭火工程及回填复垦等,原先占地35平方公里的“植物庞贝城”面积大幅减少,且还在持续减少中。要保护化石,就要尽可能减少人为干扰和破坏;若是原址保护,则还需要专门划出一片区域。但乌海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保护化石意味着十几层煤无法开采,将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要矿石还是要化石,难题摆在面前。

乌海“植物庞贝城”保护面临的两难困境,本质仍是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实际上,高水平保护正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乌海来说,煤炭资源开发为乌海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而保护好化石,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样可以为当地的绿色发展探出新路。

当下,对于乌海在内的许多资源型城市来说,发展文旅产业是转型的重要方向,而化石作为珍贵的科普教材,是重要的旅游资源。随着煤炭资源渐趋枯竭,乌海在探索绿色发展之路的过程中,对旅游着墨颇多。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乌海接待国内游客量同比增长超40%。而作为新晋世界地质遗产地,乌海“植物庞贝城”罕见地完整保存了远古森林的群落结构,囊括了最大面积的远古森林实践复原、最丰富的同期成煤植物群化石标本收藏等5项世界之最,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同样是潜力极大的旅游大 IP。如果说化石指示着乌海遥远的“过去”,“煤海”就是乌海的现在,而以旅游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发展之路,则指引着乌海的未来。留住“过去”,就是赢得未来。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有关方面已就保护乌海“植物庞贝城”达成了框架协议。但是,处理好地质遗产保护与煤炭资源开发的关系,仍涉及多方利益,在落实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协调、共同推进。眼下,当务之急是开展地质调查,摸清化石家底。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方案,在尽可能减少对采煤影响的前提下,加大化石保护力度。对需要原址保护的,科学规划选址;对可异地保护的,登记造册。通过加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化石的科普价值,持续提升“植物庞贝城”的知名度,打造城市 IP。此外,还要加强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盗掘、贩卖化石等违法行为。

其实,乌海“植物庞贝城”面临的难题并非个案。云南澄江、贵州瓮安动物化石群也曾遭采矿威胁一度濒危,幸而最终得到有效保护,并作为重要旅游资源造福一方。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植物庞贝城”将成为乌海转型发展之路上的“金名片”。

捕舆小课堂


世界地质遗产地小贴士


      地质遗产地是指拥有国际意义的地质遗迹、地质过程的关键区域,可作为全球对比标准,或在地球科学发展历史中意义非凡的地点,代表该地质遗产地具有国际最高地学价值和研究水平,并得到有效保护。

      2022年10月,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公布了首批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中国有7处地质遗产地入选今年9月,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公布,我国有3个地质遗产地入选,分别为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和桂林喀斯特。

01
“植物庞贝城——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的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是一处成煤森林的特异埋藏记录,也被称作“植物庞贝城”。该成煤森林在生长时被倾泻而下的火山灰保存在现今的内蒙古乌达煤田两个煤层之间。火山灰内的高精度锆石定年结果表明,这个成煤森林的年龄为距今约2.98亿年,是最早的二叠纪成煤森林。在这里植物残骸以异常完整的形态被保存下来,部分结构矿化保留了植物内部特征。通过研究,科研人员在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已发现植物化石50余种,表明了该时期成煤森林的高度多样性和演化程度。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首次发现于1998年,但直到2003年才被识别出是火山成因。国际科学界对该地质遗产地的深度研究仍在继续。
02
“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
  位于四川的“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是一处密集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遗址,占地约7万平方米,于1972年首次发现。此后这里建立起了亚洲和国内首个专题恐龙博物馆——今天的自贡恐龙博物馆。到目前为止,在这里已经发掘出200多具恐龙和其他脊椎类动物化石。其中,已鉴定出26属29种,包括蜥脚类、剑龙类、鱼类、两栖类、龟类、鳄类等,组成了中侏罗世高度多样化的脊椎类动物群落。这处地质遗产地填补了恐龙进化史上的某些空白,并为从各个方面研究恐龙及与其他脊椎类动物的关系提供了非常好的样本。
03
“桂林喀斯特”

  位于广西的“桂林喀斯特”是大陆型塔状岩溶的典型代表,是华南地区岩溶演化末期的地貌展现。桂林喀斯特位于南岭构造带中部,以秀美漓江及其支流周边的塔状及锥状岩溶地貌为主要特征,同时发育有许多洞穴。受古生代构造运动的影响,桂林喀斯特形成了独特的岩溶发育盆地。温暖湿润的气候及充沛的降雨等因素,共同促进了岩溶发育。第四纪以来,该地区的差异性构造抬升塑造了地形地貌的多样性,是全球岩溶研究的重要参考。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

来源:i自然全媒体


欢迎收听环境生态网微信:eeduorgcn


环境生态网
环境生态网致力打造分享环境科学和生态学领域研究进展的信息平台,营造环保公益宣传及绿色生活宣扬的交流空间。我们的理念是:聚集知识精英,共享专业资源,传播环保信息;共同追求成功,共享智慧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