Иван Грозный и сын его Иван 16 ноября 1581 года《伊凡雷帝杀子》是俄罗斯画家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于1885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现收藏于俄罗斯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这幅俄国著名画家列宾的巨幅布面油画作品尺寸为199.5cm×254cm,原名《1581年11月16日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儿子》。
整个画面背景色调极为阴森恐怖,正中心有两个主要人物:伊凡四世和他的大儿子伊万。伊凡四世又称伊凡雷帝、伊凡大帝、恐怖的伊凡,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位沙皇,传说他性格暴躁,喜怒无常,11月16日这天来到王储儿子的宫殿,看到王子妃只穿着一层薄纱裙子,觉得不成体统,违反了当时贵族妇女必须穿三层衣服的规定,遂把怀孕的王子妃打了一顿,不料造成了孩子流产的悲剧。
王储气不过,找父亲理论,结果一手遮天惯了的伊凡四世一怒之下就抄起手边的权杖照着王储的头就打了下去,结果正巧不巧打在了儿子太阳穴上,当时身亡。伊凡四世悔恨不已,抱着儿子的尸体祈求上天交还儿子,可惜已是回天乏术。画中沾满鲜血的权杖被遗弃一旁,也象征着皇权即将衰落。
最终结局是三年后1584年伊凡四世抑郁而终,临死前传位于弱智的二儿子费多尔,但其一生无子,皇室中也无可传位之人,自公元九世纪建立的显赫一时的留里克王朝至此完结,罗曼诺夫王朝开始。该画作所绘的是在灰暗压抑气氛笼罩下的画面上,奄奄一息的皇太子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胸前,伊凡雷帝惊恐地搂着儿子,他用一只手抱着伊凡的身体,另一只手紧紧按住儿子流血的伤口,儿子的身体软绵绵地瘫在地毯上,用一双绝望而宽恕的眼睛看着衰老的父亲,而伊凡雷帝的双眼中充满着悔恨。两人的眼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得整幅画有着一种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这幅画的创作背景是该画创作的前几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一场席卷俄罗斯全境的血腥大屠杀由此展开,许多无辜的平民百姓被残暴的统治者残酷地杀害。血腥屠杀激怒了所有正义的人民,满腔热忧的列宾很早就在搜集题材,想通过创作一幅画来表达心中的愤恨,影射和抨击屠杀者。一次,列宾在莫斯科聆听了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一部交响组曲《安泰》的第二部分,即《复仇的痛快》。这给列宾带来了创作灵感,在绘画艺术中体现自己受这种音乐影响而产生的情绪的启发,创作了该幅画作。
Бурлаки на Волге《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画家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于1870年至1873年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收藏于圣彼得堡俄罗斯博物馆。该画描绘了被烈日炙烤的焦黄的河岸上,一队蓬首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沉重的脚步拉着货船,在酷日下精疲力竭的向前挣扎。他们中有老有少,个个都衣着破烂、面容憔悴。领头的是一位胡须斑白的老者,眼睛深陷,坚毅的面孔透出饱经风霜的智慧,但愁苦的表情仍然显示了他对于艰苦生活的无奈。走在最后的纤夫低着头垂着手,麻木地随着队伍向前挪动,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日日苦役般的生活。队伍中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形象,是处在队伍中部的一位少年,可以看出他才开始这样的工作不久,皱着眉头还不太习惯,他直起腰想用手松一松肩头紧勒的纤绳,毕竟年轻,还不甘心忍受这样的苦楚。其余的纤夫都弯着腰低着头,似乎已没有多余的力气再来表现点什么,在他们身上剩下的,惟有贫苦、艰难与无奈。该画描绘了在伏尔加河畔一组在沉闷压抑的气氛中奋力拉纤的纤夫群像,反映了俄国纤夫苦难的生活,寄托了画家对下层人民群众悲惨生活的同情,也艺术地体现了作者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
少女与桃子
Девушка с персиками创作于1887年的《少女与桃子》是瓦伦丁·谢罗夫(1865-1911)早期乃至整个创作生涯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少女与桃子》这幅画中的少女是俄罗斯进步庄园主马蒙托夫的女儿维拉。画家运用传统的艺术语言,在构图与用色上大胆突破。画中的室内阳光柔和,被明净的色彩笼罩着,空间和人物十分谐调,用色艳而不俗,亮而不耀,透明清新,笔触灵活,毫不拘谨。13岁的少女微拉姿态从容文静,她目光侧视,健康的脸色充满青春的力。光线来自右侧和少女的背后,但不强烈。室内陈设典雅,画家以寥寥几笔,把环境处理得窗明几净。少女肖像充满着一种青春与俊秀的活力。别具新鲜感。疏朗的构图,别具一种新意,显示了22岁的谢洛夫卓越不凡的技艺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