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正芳华,华溪春潮逐浪高。2025新年伊始,由永康市融媒体中心举办的第40届“华溪春潮”春节联欢晚会,将如约与城乡观众见面。40年来,主办方围绕中心,紧扣地方民俗文化和当年特色亮点工作精心策划编排节目,坚持开门办春晚,秉承百姓演、演百姓,精心打磨、追求卓越;“华溪春潮”晚会做到了常办常新,荣膺了一项项国家级大奖。“华溪春潮”晚会成为了永康百姓40年的珍贵记忆。为此,我们推出“我和春潮40年”主题报道,通过走访与晚会密切相关的人物,讲述那些难忘的故事,重温感动瞬间、流金岁月。
“‘华溪春潮’是一场既好看又温暖的晚会,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家喻户晓。”提及“华溪春潮”晚会,赵建荣的言辞间流露出无尽的眷恋与自豪。自1992年起,他便投身于“华溪春潮”的音乐创作,直至2014年,二十多届晚会都留下了他的音乐足迹。近日,记者来到赵建荣家中,聆听他与“华溪春潮”不解之缘。
融入婺剧元素
焕发传统新活力
1992年,永康电视群文工作者正着手对民间文艺舞蹈《十八蝴蝶》进行创新性改编。机缘巧合之下,赵建荣参与了该舞蹈的音乐创作工作。
“原版的《十八蝴蝶》在音乐上主要采用了《孟姜女》《无锡景》等江苏民间曲调,旋律略显悲凉。”在赵建荣看来,永康的民间舞蹈应当采用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间曲调。于是,他巧妙地将金华民间曲调融入其中,为《十八蝴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恋春”是《十八蝴蝶》舞蹈的精髓部分,给赵建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何用民乐来精准描绘出花蝶相依、俏皮逗趣的意境,他反复琢磨,无数个夜晚辗转反侧,脑海中全是编曲的旋律与画面。“有天晚上,我梦到了婺剧《花头台》,其中一段旋律与舞蹈动作完美契合,我当即决定采用这段旋律。”赵建荣回忆道。
新版《十八蝴蝶》不负众望,在国家民间艺术大赛上斩获6项大奖,并在1993年登上第八届“华溪春潮”晚会的舞台。这首曲子也成为了赵建荣为“华溪春潮”谱写的开篇佳作,此后多年他以永康为题材创作了不少音乐作品,并用在了“华溪春潮”晚会的舞台上。
深挖永康特色
打造音乐新名片
为了精准契合永康的特色文化,赵建荣深入了解民间艺术,根据每一届“华溪春潮”的主题精心谱曲。多年的创作实践,让赵建荣感受到永康人对大气磅礴作品的偏爱,因此他的大部分作品充满了豪迈与力量。“比如那首《五金,永远走在康庄大道上》,从旋律中就能感受到永康人的坚韧不拔与五金文化的独特韵味。”赵建荣说。
在音乐制作上,赵建荣更是精益求精,为赋予作品更加鲜明的永康特色,他根据创作主题在永康各地广泛收集声音素材。《黄帝铸鼎》这首曲目中的打铁声,就是他数次跑到打铁铺现场采集的。这些充满永康元素的声音为“华溪春潮”的舞台增添了感染力与辨识度,生动展现了永康传统工艺的魅力与城市精神风貌。
“永康是五金之都,音乐创作自然离不开五金元素。打铁铺的师傅们虽然不懂音乐,但对每一块铁发出的声音都了如指掌,我说一个节奏,他们就能精准敲击出来。”赵建荣感慨道。
此外,赵建荣还创作了歌颂胡公、陈亮等永康先贤的音乐作品,以及反映永康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的诸多佳作。这些作品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时代精神的热烈颂扬。
深情回望春潮
展望未来新篇章
在为“华溪春潮”创作曲目的过程中,赵建荣常常忙至深夜。“夜晚12点至凌晨3点,是我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段,很多晚会音乐都是在这个时间段创作出来的。有时,我在路边哼歌灵感乍现,就会随手用香烟纸记录下来,回家后再仔细整理。”赵建荣回忆道。
几十年来,赵建荣陆续为全省各地晚会担任音乐的创作,“华溪春潮”是他参与创作届数最多、情感最为深厚的地方春节晚会。春潮四十载,赵建荣陪伴了二十多个春秋,每当提及“华溪春潮”,他的内心满是自豪。
“在我看来,任何一场晚会都不能超越‘华溪春潮’。从晚会主题、舞台灯光、服装道具到音乐舞蹈,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倾尽全力办好晚会。尽管当时条件有限,但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华溪春潮’依然呈现出令人惊艳的效果,成为永恒的经典。”赵建荣说。
赵建荣见证了“华溪春潮”晚会从起步到壮大再到创新的过程。他衷心期望“华溪春潮”薪火相传,不断推陈出新,在艺术之路上越走越远,成为永康文化艺术领域一张金名片。
融媒记者:王佳涵 施俊涛
融媒编辑:应雨虹
校对:任昕科
一审:应栩漪 二审:秦小建 终审:黄俊
永康市融媒体中心原创文章、图片、视频等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扩散周知